退伍老兵賣豆漿,如今身家早已過億,在全國開了500多家分店

2021年01月05日11:20:29 娛樂 1531

在中國人心裡,衣食住行四件事,大概是「食」最為重要。民以食為天,作為國計民生之本,食品消費這個賽道中湧現出了無數的企業。網紅品牌乘著互聯網的東風,奪走人們的眼球,而還有一些品牌,歷經風雨滄桑,卻依然穩穩地矗立在那裡,成為了人們耳熟能詳的「老字號」。

就算你沒有喝過他家的豆漿,你也一定聽說過這個品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林炳生的創業已經是成功了—讓諾大中國大部分人都知道了這個以豆漿為主打的品牌。用現在的話來說,在一個細分領域,做到了最知名,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這樣的成就和林炳生的智慧與勤奮脫不了干係。林炳生曾當過兵,退伍後做過推銷員,也跑過計程車。這些經歷沒有成為他平庸度日的理由,反而成為了他茁壯成長的養分。

退伍老兵賣豆漿,如今身家早已過億,在全國開了500多家分店 - 天天要聞

關於創業經歷,林炳生自認為,有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究竟,這三重境界都是林炳生怎樣的創業故事呢?接下來,蔣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林炳生的創業之路。

窮困潦倒,獨上西樓‍

1958年,林炳生出生在台灣金門一個窮苦的家庭中。他的父親給當地駐軍做衣服,以養活全家。據林炳生回憶,父親經常加班直至凌晨,非常辛苦。

林炳生讀書時成績並不好,因為家庭貧困,他還經常去打工送貨,補貼家用。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對經商有了初步的認識,尤其是食品行業,更是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

退伍老兵賣豆漿,如今身家早已過億,在全國開了500多家分店 - 天天要聞

到了服兵役的年紀,林炳生被特種部隊選中,先後去到了空降和兩棲作戰部隊。在部隊的生活造就了林炳生的好心態—他勇敢、堅韌,經得住每日操練的嚴苛和辛苦,也耐得住寂寞。這種在部隊中養成的品質,對林炳生之後的創業都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

退役後,林炳生在一家大型海運公司找到了一份跑船的工作。在上崗之前,林炳生有三個月的假期。他每天無所事事,吃了就睡,睡醒再吃。這樣的日子讓他感覺到十分空虛,於是他決定給自己找點事做。

退伍老兵賣豆漿,如今身家早已過億,在全國開了500多家分店 - 天天要聞

林炳生去到了一家縫紉機公司當業務員,每天走街串巷去推銷縫紉機。剛開始,他口齒笨拙,不會說話,但是在部隊訓練出來的不怕苦不怕累的性格讓他並沒有退縮。三個月的時間,他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新人,成為了當時公司的銷售冠軍。

林炳生覺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放棄了跑船的工作,成為了一名推銷員。在做推銷員的時候,他晚上還去開計程車,整整三年,風雨無阻。因為那時的林炳生有一個目標:「每天存夠500元錢」,為了達到目標,他可以不顧一切,這種魄力也是一個創業者必備的品質。

退伍老兵賣豆漿,如今身家早已過億,在全國開了500多家分店 - 天天要聞

就在事業順風順水之時,林炳生忽然選擇了辭職。因為他覺得在公司沒有上升空間,所以選擇去賣房子。結果,賣房子不僅沒讓林炳生賺到更多的錢,反而讓他的生活收入變低,捉襟見肘。此時此刻,林炳生有了「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的困頓鬱悶,迫切想要尋求改變。

獨立創業,衣帶漸寬‍

在林炳生小時候,曾有一群祖籍大陸、遠離家鄉到中國台灣的退役老兵,迫於生計,聚集在永和縣中正橋畔,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創辦了一片供應早點的攤鋪。

這些老兵手藝精湛,磨出的豆漿新鮮營養、香濃可口,做出的燒餅油條色澤金黃、鬆軟酥脆,永和縣因豆漿而盛名於中國台灣。而林炳生從小就是吃著這些燒餅和油條長大的。所以,在他賣房子事業發展不順時,他聽說有一家豆漿鋪轉讓,就十分心動。

退伍老兵賣豆漿,如今身家早已過億,在全國開了500多家分店 - 天天要聞

當時的林炳生,為了生計,不僅賣房子,晚上還要擺地攤。可是因為身上背著房貸,林炳生實在拿不出錢來盤下這個小店。好在林炳生平常為人處事都很仗義,所以朋友們都願意借錢給他。

最後,林炳生邀請了同學入伙,買下了這家豆漿店的店面和商標,開始創業。

退伍老兵賣豆漿,如今身家早已過億,在全國開了500多家分店 - 天天要聞

做豆漿是個辛苦活,工作時間很長,利潤又不高。所以小店開起來,沒過幾個月,合伙人們都紛紛退出。面對困境,林炳生拿出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勇氣,他堅信,小生意也能做成大買賣,只要認真做,總有機會成功。

在堅持經營的同時,林炳生意識到,食品也是需要專業度的。他跑去食品研究所學習了不少食品相關的知識,確立了豆漿生產製作的食品標準。他又跑遍了台北的學校、便利店、賣場去推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生意越做越好。

不斷崛起,燈火闌珊‍

1995年,林炳生懷著開闢新市場的想法,來到了大陸。最開始,他依靠委託代工走零售路線,市場反應很好,但就是賺不到錢。顯然,經濟狀況的不同決定了林炳生必須改變,否則就只能等待消亡。

林炳生注意到,當時我們還沒有乾淨、衛生、標準化的早餐存在。於是,他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直營店,以豆漿和油條為特色產品,主打幹凈整潔、衛生健康的標準化早餐。

不僅如此,林炳生還格外注重技術處阿奴關心。因為連鎖店要求標準化和規範化,而在中國,因為地區差異很大, 有時候南部溫度和北部溫度有時候一差就差十幾二十度。泡豆泡得不足,豆發育不良,磨出來沒有漿;泡過頭,已經沉澱,對身體則有傷害。所以,必須要用先進的科技來保證炮豆的營養不流失,在門店經過簡單操作,就能做出一份口味相同的健康食品。

標準化的優質服務,完善的市場定位和正確的經營管理理念讓這個品牌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雖然山寨店層出不窮,但林炳生從來沒有放棄過打假。

如今,永和豆漿在中國已經開出了超過500家分店,談到做企業,林炳生說:「做企業就是做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日常生活中,他依舊保持了以前當兵的習慣,每天早晨都堅持鍛煉、跑步、游泳等等。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