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病理部朱彰堯醫師表示,肺腺癌癥狀比較沒有特異性,容易被忽略而延誤了就醫的時機,造成肺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肺癌的發生與「吸煙」行為關係密切,近年來戒煙的宣導,已經有效降低與吸煙較相關的小細胞肺癌和鱗狀上皮癌的比例,但與未吸煙者較相關的「腺癌」的比例卻增加,且肺腺癌癥狀比較沒有特異性,容易被忽略而延誤了就醫的時機。
成大醫院病理部朱彰堯醫師表示,肺癌高居全世界癌症死亡率之首,其主要原因是許多肺癌患者被診斷時已經是第3或第4期,錯失了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期,治療成效有限。
肺癌的發生與「吸煙」行為關係密切,根據統計,吸煙者罹患肺癌的風險是未吸煙者的10倍,重度煙癮者更是高達60倍,另外,二手煙也會造成2倍的罹癌風險。所幸,在戒煙宣導下,已經有效降低與吸煙較相關的小細胞肺癌和鱗狀上皮癌的比例。
但是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原因在於與未吸煙者較相關的肺腺癌,癥狀比較沒有特異性,容易被忽略而延誤就醫時機。朱彰堯醫師指出,未吸煙者應特別注意是否有相關的高危險因子,包括:1、有肺癌家族病史者,2、曾經罹患肺結核或是肺部慢性發炎疾病者,3、長期暴露重金屬、石綿、放射線環境下者,須特別注意如有長期咳嗽、痰中帶血、胸悶胸痛、呼吸急促,或是有不明原因的厭食、體重減輕、虛弱易疲倦等肺癌的相關癥狀,都應該儘速就醫,以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
對於肺癌的治療,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以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小細胞肺癌主要是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為主;而非小細胞肺癌根據病理型態,可以再細分為腺癌、鱗狀上皮癌、大細胞癌,以及其他少見的類型。
朱彰堯醫師舉1位50多歲男性個案說明表示,該個案5年前因肺癌開刀,術後雖輔以化學治療,但是仍然複發惡化並有遠處轉移,病理檢驗發現ROS1免疫染色陽性,並經成大醫院病理部分子診斷組以螢光原位雜交技術證實有ROS1基因轉位,目前服用標靶藥物治療中。
朱彰堯醫師說,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可以手術治療,晚期則除了傳統的化學治療外,可以透過病理檢驗替患者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如檢測是否有特定基因位點的突變或轉位,而有相對應的標靶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