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豆花」還是豆花?——漳州豆花

2020年12月10日02:25:18 娛樂 1334

關於豆花的印象,是小時候那一聲「賣豆花……」的叫賣聲,婉轉、悠長、勾人心魄。

那是賣豆花的擔子又來了,擔子的一頭是裝豆花的木桶,包著保溫的小棉被,另一頭的架子上放著糖水和碗、勺。一碗熱乎乎的豆花,軟嫩、爽滑,吸溜一口,豆花的香和糖水的甜交織在一起,是童年冬天裡最溫暖的回憶。

這「豆花」還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聞

甜豆花(圖片來自網路)

豆花是甜的還是鹹的?近年在網路上掀起了一場南北口味的大論戰。

生長於閩南的我,也一度認為豆花就應該是甜的。直到1993年,陪父親到漳州市醫院尋訪名醫,在老街上吃了碗豆花,才發現豆花原來也可以是鹹的。

滿滿的一碗豆花,肉末醬油水澆頭,加上一小勺剁碎了、蒜蓉炒香的蘿蔔乾,撒上蔥花。豆香濃郁,夾雜著蘿蔔乾的咸香和肉末的鮮甜,別有一番風味。

這「豆花」還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聞

咸豆花(圖片來自網路)

後來,到北京出差,發現豆花不但可以是鹹的,還可以當早餐,配上油條,也是相當的美味。在老家,豆花擔子通常只在晌午和下午出現,是引誘小孩子最好的甜點,就如麥芽糖的擔子,總會圍著一群」鼻涕蟲「。似乎沒人拿它當正餐。

再後來,走過全國幾十個省市,確實北方的豆花是鹹的,南方是甜的(可能漳州是例外)。北方的豆花似乎是正餐吃的,南方是當點心的。至於哪裡是分界線,不知道有沒有好事者考究過?

這「豆花」還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聞

豆花油條(圖片來自網路)

前些天,在漳州古城再次吃了咸豆花,直接顛覆我對豆花的印象。

上午到漳州市區拜訪一家工廠,中午飯點同2位朋友去古城找小吃。古城的老街整修過,乾淨整潔,兩側騎樓走廊掛滿旗幟,都是各色小吃的廣告,似乎全國各地的小吃都能找到。可能是天氣炎熱的原因,街道行人寥寥。或許到了晚上會是另一番景象吧。

這「豆花」還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聞

漳州古城

這「豆花」還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聞

漳州古城

這「豆花」還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聞

漳州古城

走進一家「老字號××豆花店」,檔口上擺滿了各種滷味、熟食,唯獨不見豆花,一臉狐疑地向老闆娘求證,確實有賣豆花。

這「豆花」還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聞

照片來自網路

問題是豆花在哪?老闆娘掀開地上的小不鏽鋼桶。

這豆花是涼的?我有點疑惑。

老闆娘熱情地招呼:」要15的還是10元的?加什麼?「

啊?豆花這麼貴嗎?豆花還加料?我有點好奇。

因為剛吃完一碟「炸」到酥脆的漳州蚝仔煎,一碟炒牛肉麵(刀工僅次於蘭州拉麵,肉片略多於蘭州拉麵的那種,奇怪的是麵條很貴嗎?面里竟然大半是豆芽。)

這「豆花」還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聞

漳州蚝仔煎

「就來3份10元的吧,您看著上。」說著話往店裡找位置坐下。

只見老闆娘手腳麻利往砂鍋里加入粉條,大剪刀卡嚓卡嚓剪下豆乾、幾樣滷味,往煤氣爐上一座,開火加湯一氣呵成。

這是什麼神仙吃法?我一臉懵逼你看著老闆娘操作。

這「豆花」還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聞

圖片來自網路

很快,砂鍋端了上來,看著還在翻滾的粉條,問老闆娘:

「這是豆花?不是砂鍋粉條嗎?」

「是豆花呀。」

「豆花在哪?」

「在下面呢,你試試,很好吃。」

果然,用湯勺從鍋底撈出一勺豆花。這豆花什麼時候加進去?應該是我們轉身找座位的時候加的吧。

豆花依然軟嫩、爽滑,只是實在燙嘴。

糟糕的是這顯然是砂鍋粉條,豆花估計能排上個」配角「?

更糟糕的是入口的」豆花「只有各種調味品的味道,沒了豆花香。

老闆娘說她家已經賣了40年的豆花,漳州豆花一直是這樣的吃法。我表示了懷疑。

在店裡泡茶聊天的兩位老人給了說法:以前咸豆花確認是我說的那樣,但現在日子好過了,大家喜歡加上各種料。而且按以前豆花的做法賣不上價錢,現在店租、人工、啥啥的都貴,不這樣做賺不了錢啊!現在整個漳州應該都是這種做法。

其實,這家店還真是良心店,相對20元的蚝仔煎、18元的炒牛肉麵,10元滿滿的一砂鍋「豆花」(粉條?)直接就能撐爆你的胃,導致了我們只能放棄繼續逛吃。至於味道嘛,就那樣吧。

只是,這成了砂鍋「卧底」的」豆花「,沒了豆香味的「豆花」,還是豆花嗎?

這樣的「豆花」,真的不會再次嘗試。

別了!漳州豆花[流淚]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