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導演的《一秒鐘》在11月27日已經上映,前幾天傳出消息說,票房已經破億。而根據國家電影局的電影拍攝製作備案公示來看,陳宇編劇的《最冷的槍》已經立項,有消息傳出導演不出意外就是張藝謀。這部片子的片名也是頗有意思,冰天雪地冷槍殺敵,倒是跟內容也頗搭。從最冷的槍劇情來看,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中國狙神張桃芳的故事。
近些年來,抗美援朝的故事逐漸被搬上熒幕,一秒鐘主角張譯今年另一部作品《金剛川》便是之一。雖然有些爭議,但從效果來看,金剛川的效果似乎還算不錯,這也不禁讓人對下一步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生出期待之心。其實要說,張桃芳的生平如果拍的好那也是十分精彩的,畢竟他的狙擊之神可是名不虛傳。
張桃芳,1931年出生,江蘇興化人。他參軍的時間比較晚,是在1951年的3月,但這不妨礙他成為優秀的狙擊手。初期短暫訓練後,1952年9月被編入志願軍24軍72師第214團,進駐朝鮮的戰略要地元山。抵達前線的時候,戰爭已經進入了戰略防禦階段,雙方之間不再有大戰役。可問題很快出現,敵軍的武器比我方先進,便時不時的轟炸前沿陣地。
眼看我軍拿他們無可奈何,還堂而皇之的曬太陽、開茶話會、跳舞,明顯是不將我軍放在眼裡。後來一位志願軍戰士實在氣不過,加上距離也確實太近,只有四百到五百米左右。便開始拿自己的槍狙擊,打一槍換一個位置,一天內狙擊了七個敵人。他的成功給上級出了個好主意,很快上級下令,開始了全軍的狙擊運動。
張桃芳正巧遇上了冷槍冷炮運動搞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他抵達的前一個月,炮兵也加入了其中。既然來了,那也不用多說什麼,撩起袖子就是干。他領到的是一支前蘇聯製造的莫辛·納甘步槍,由於對新槍不熟悉,所以還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剛開始的時候,張桃芳的狙擊技術很差,練習打靶能接連三發子彈脫靶。
恰好連長路過,氣得大罵,說他吃了三個大燒餅。張桃芳聽見這話委屈得不行,他也有傲氣,便開始日夜練槍。一段時間後,技術還真練出來了,由此開始了狙擊生涯。兩個星期後,又熟悉了戰場,富有天賦的他開始顯露水平。接下來的32天時間中,他用436發子彈,擊斃214個敵人。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他也因此被譽為上甘嶺狙神。
美軍被此擾得不得安寧,再也不敢外出晃悠,整日躲在工事防備裡邊。後來將上甘嶺北戰地起名為狙擊兵嶺,也調來了狙擊手反擊,不過倒是沒啥作用。其實214個敵人也是有講究的,24軍軍長皮定均因承諾送了他一雙皮鞋,那是皮軍長都捨不得穿的。張桃芳擊斃211個人後,將彈殼放在這雙鞋中。
皮定均知道了,就鼓勵他說再打三個,因為張桃芳是214團的。後來他果然打了三個,1953年,張桃芳記了特等功,並被授予二級狙擊英雄。值得一提的是,抗美援朝結束後,張桃芳參加了飛行員。又以極其優異的成績,成為了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直到1985年退役。他的傳奇故事本身便是絕佳的題材,用心拍成電影,效果想必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