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孩都在心中幻想過這樣一個場景,"雨後青巷,優雅美麗的自己,略施粉黛、朱唇峨眉、雲鬢輕挽穿著一件金絲盤扣、水墨花雕的精美旗袍,玲瓏有致、裊裊婷婷,撐著一把油紙傘,走向遠處。"旗袍是天生愛美的女孩子所拒絕不了的誘惑,是我們華人女子的傳統服裝。中國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歷史,也流傳下來無數珍貴的文物和精美的服飾,旗袍就是我們悠久傳統文化中的集大成者。
如此絢爛美麗的國粹,自然少不了匠心大師的傳承。褚宏生就是這樣一位大師,做了八十多年的旗袍,無數風流名人的衣服都出自他手,只看照片就可以推算出三圍,被稱為「中國的老佛爺」。
年少學藝磨心性
1918年,褚宏生出生在江蘇吳江。普通家庭的褚宏生不能去學堂里讀書,在那個年代讀書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有機會。像褚宏生這樣的家庭,要麼送去學個手藝好糊口,要麼就是賣去大戶人家做小廝。
十六歲那年父母費盡心思,懷著期許把褚宏生送到上海學做裁縫。當時上海最有名的店就是朱順興裁縫店,裡面的頭號師傅叫朱漢章。朱漢章看到機靈誠懇的褚宏生覺得這小子不錯,於是便把他收下做弟子。
學著店裡其他師傅招待客人的樣子,褚宏生面對顧客也嘴甜會討人歡心。朱漢章怕他年紀小走偏了,不曉得沉寂下來,手藝才是立身之本,於是便把褚宏生在身邊多留了一年。直到三年後1936年,才讓他學成出師,對於師父的這個意圖,褚宏生感激不盡。
剛出師時褚宏生在店裡做的是量尺寸的活計,這是製作旗袍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量身是個細緻活,首先要量全身三十六處的尺寸,每一處都不能遺漏,不然可能會導致不合身,然後師傅再根據經驗調整比例好讓最終的效果能夠體現玲瓏的身材。
一件白旗袍名震上海灘
又在店裡踏踏實實邊工作邊學習了三年以後,褚宏生熟練掌握量身、打樣、縫紉、盤扣這幾個步驟,開始正式為顧客做旗袍。他的設計新穎縫紉技術又精良,得到了很多女士的喜歡,在附近一片小有名氣。
際遇和運氣總是降臨在準備好的人身上。《歌女紅牡丹》的成功讓胡蝶名震上海灘,被大家選為電影皇后,一時風頭無倆。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尤其是胡蝶這樣的絕色女子,一次偶然的談話,胡蝶從朋友那裡得知了褚宏生的名字。
胡蝶為人非常隨和,沒有架子,她找到了褚宏生,向他說明了自己的要求與喜好,希望褚宏生能為自己製作一件精緻的旗袍。大明星的光臨讓褚宏生非常驚喜,他暗下決心要抓住這個機會。
褚宏生大膽敢於突破傳統,挑戰新事物的人,他經常研究西方摩登女郎的穿法。他了解到胡蝶雖然長相美艷耀人,但是拋去舞台上的光彩奪目,胡蝶內心比較安靜,她更喜歡素淡的顏色。
褚宏生在顏色上選擇素凈的白色與胡蝶的濃顏中和,式樣上他大膽將西式裁剪與中式結合,並創造性的使用法國的蕾絲。蕾絲一般在婚紗和洋裙子上比較多,褚宏生覺得胡蝶的氣質摩登,這樣搭配起來更顯氣質,安靜中帶著調皮,時尚又不乏性感。
拿到旗袍後的胡蝶驚喜不已,不久就穿上去參加公開活動。當穿著這件白色鏤空蕾絲旗袍亮相時,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場的注意力,清純與性感如此完美的體現在一個人身上。說不清是這件蕾絲旗袍成全了胡蝶的風情,還是胡蝶詮釋了旗袍的雅韻。
如今這件旗袍還被珍藏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被當做藝術品流傳百世。
為鞏俐制衣,展示"黃金瞳"
自從為胡蝶製作白蕾絲旗袍以後,褚宏生就聲名遠播,越來越多的大人物慕名而來找他做衣裳。其中不乏有宋氏三姐妹、官員外使的夫人們、百樂門的歌后還有許多國際友人都讓他為自己量身設計旗袍。
雖然結識了很多顯赫貴人,但是褚宏生永遠記得當年師父教會自己的真理,"只有手藝才是立身之本"。他沒有去靠那些大人物飛黃騰達,而是守著自己的店鋪,專心經營,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做出更加精美的旗袍上,最終成為了一代大師。
服化道對於一部電影來說至關重要,很年來很多劇組和電影明星也都慕名尋求褚宏生幫他們設計旗袍。著名影后鞏俐就是其中一位,這其中還有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
因為參加活動的需要,鞏俐想要找褚老定做一件旗袍,,但是由於當時劇組趕進程,沒有時間親自到訪。褚老就讓鞏俐的助理挑一張角度合適的全身照來找他,褚老看了幾眼照片,手比划了幾下,心裡便有了譜。
沒過多久褚老便根據鞏俐的"女王氣質"給她做好了一件大氣合體的旗袍,鞏俐對此非常滿意,並且多次感謝老爺子。要知道量體可是旗袍製作中非常重要的步驟,畢竟旗袍不像一般衣服,要做到顯身材還不能太緊。可是褚老彷彿擁有了黃金瞳一樣,不用對著真人量裁,只看了幾眼就能做好。
旗袍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現代社會人們的衣食住行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旗袍也不再是大家生活中的首選。褚宏生覺得不能讓手工旗袍成為"絕唱",只有被人的手一針一線精心製作出來的旗袍才是有靈魂的。
褚宏生收了幾個徒弟,把自己的手藝毫無保留的傳給他們,他想要將這上海灘的老特色傳承下去。褚宏生還把旗袍與現代流行方式結合起來,2014年,他在上海高定時裝周上,成功舉辦了自己的高定旗袍秀,再一次讓全世界為我們中華藝術驚嘆。時尚界把褚宏生與藝術家香奈兒設計師老佛爺齊名,稱他是「中國老佛爺」
我們的每個文化領域、民俗風情都需要褚老這樣的人來帶領傳承,匠人是會老去的,但是他們的匠心和精神永遠不會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