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華去世不到24小時,讓人噁心的事情就發生了,還不止一件

2025年07月11日16:32:12 娛樂 1422

前言

一位笑匠的謝幕,本該是掌聲與淚水交織的溫情告別,卻意外地,在一片憤怒的質問聲中落下了帷幕。

94歲高齡的相聲泰斗楊少華先生,在生命最後一天的上午,竟還在為一家婚慶店剪綵,為油炸澱粉腸「營業」。

噩耗傳來的當天下午,他的官方賬號仍在發布帶貨視頻。

當質疑聲出現,楊家迅速清空了社交平台上的上千條視頻,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楊少華去世不到24小時,讓人噁心的事情就發生了,還不止一件 - 天天要聞

楊少華先生

沉重的謝幕

作為一代笑將,楊少華先生的最後一次登台,不在舞台,在剪綵現場

這不是什麼藝術人生的回顧演出,而是一家婚慶店的開業典禮。

時值七月酷暑,氣溫直逼四十度,熱浪滾滾,他就坐在輪椅上,被兒子楊倫推到台前。

鏡頭裡的老人,瘦到脫相,脖頸上青筋凸起,臉色灰敗,眼神里是難以掩飾的疲憊。

他就那麼坐著,一言不發,像一尊被擺放好的蠟像。

周圍是鼎沸的人聲,是刺眼的閃光燈,是對著他臉猛拍的手機,沒人知道,這對於一個生命已如風中殘燭的老人,是多大的煎熬。

楊少華去世不到24小時,讓人噁心的事情就發生了,還不止一件 - 天天要聞

參加婚慶店的開業典禮

更讓人錯愕的是,當天下午噩耗傳來,可就在一點鐘時,他官方賬號上,一條吃油炸澱粉腸的帶貨視頻,準時發布了。

視頻里,兒子楊倫熱情地將油膩的食物遞到他嘴邊,讓他「嘗嘗」,讓他「誇誇」。

評論區里早就有人看出了不對勁:「楊爺爺臉色都發黑了,別讓他吃這個了!」

可這條視頻,竟成了他的絕唱。

用生命中最後一點力氣完成的「作品」,是一條帶貨廣告,這楊老先生的離世,都蒙上了一層說不出的悲涼。

楊少華去世不到24小時,讓人噁心的事情就發生了,還不止一件 - 天天要聞

帶貨廣告

回看楊少華的藝術人生,是閃光的,也是沉重的。

他是個苦孩子,北京貧民窟里長大,幼年喪父,跟著母親撿破爛為生,十二歲在鞋鋪當學徒,因為鋪子緊挨著啟明茶社,他的人生,從此拐進了相聲這條路。

他拜師郭榮啟,輾轉天津,從一個小學徒,一步步磨成了角兒。

他和馬三立、馬志明這些大師都合作過,很多作品,至今仍是經典,後來,央視相聲大賽拿獎,電視劇《楊光的快樂生活》更是讓他成了家喻戶曉的「楊光他爸」。

楊少華去世不到24小時,讓人噁心的事情就發生了,還不止一件 - 天天要聞

《楊光的快樂生活》劇照

舞台上的風光無限,是為了台下沉甸甸的家。

他有五個兒子,年輕時為了拉扯他們長大,吃盡了苦頭。成名後,更是傾其所有地扶持。

他帶著兒子楊議說相聲、拍電視,為他成立工作室,把一身的能耐和人脈都往兒子身上搬。

他曾說,自己掙的錢,就是給孩子們的。

他給兒子們挨個買房,安家立業,為了支持小兒子開美術館,甚至不惜賣掉自己的一套房產。

老伴兒去世後,他怕給孩子們添麻煩,一直獨居,直到身體實在扛不住,生活不能自理,才搬去三兒子楊倫家。

楊少華去世不到24小時,讓人噁心的事情就發生了,還不止一件 - 天天要聞

原來孝順也有價碼

楊倫曾公開說,自己是幾個兄弟里「混得最差的」,所以由他來照顧父親,也能順便賺點錢補貼家用。

這「補貼家用」的方式,隨著短視頻的興起,很快找到了出口。

一個名為「楊爺爺的快樂生活」的賬號應運而生,起初只是分享日常,憑藉楊少華的名氣,粉絲飛速增長。

然後,味道就變了。

這個賬號,成了一個日夜不休的「賣場」,數千條視頻里,帶貨推廣的內容佔據了絕大多數。

畫面里的楊先生,總是面無表情地試吃著各種零食、快餐,哪怕牙口早已不濟,也得配合著咀嚼、點頭。

楊少華去世不到24小時,讓人噁心的事情就發生了,還不止一件 - 天天要聞

僅僅在他去世前的一個月,楊倫就用父親的形象,做了二十多場直播帶貨。

外界都說,楊倫靠著父親,把自家簡陋的平房,換成了闊氣的小洋樓。

其實,楊先生的健康警報早就拉響了。

2023年他就曾因病住院,可出院後,「營業」的頻率卻絲毫未減,他就這樣被推著,一路「工作」到了生命的終點。

如此悲涼的故事,像驚雷一樣,引爆了整個輿論場,公眾的憤怒,像潮水一樣湧向楊家。

網友們紛紛指責他們以近乎瘋狂的方式,榨乾了老先生最後一點價值。

然而,面對指責,楊家的應對方式,是刪除。

楊少華去世不到24小時,讓人噁心的事情就發生了,還不止一件 - 天天要聞

他們迅速清理了社交平台上的視頻,上千條內容,一夜之間驟降到七十二條,那段引發巨大爭議的剪綵視頻,自然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操作,非但沒能平息風波,反而更像一記實錘,坐實了人們心中那個不願相信的猜測。

沉默和刪除,成了最蒼白的辯解,而留給廣大觀眾的,只有絲絲悲涼和無奈。

有網友在評論區痛苦的說道,原來所謂的孝順,竟然也是有價碼的。

其實,楊少華先生的晚景,並非孤例。

楊少華去世不到24小時,讓人噁心的事情就發生了,還不止一件 - 天天要聞

「白娘子」趙雅芝,一代人心中的優雅女神,近年卻頻繁出現在各種網紅的開業典禮上,參加著與她地位並不相符的商業活動。

人們說,這不像為了藝術,更像為了養家。

演員張凱麗,自己是德高望重的老戲骨,卻因女兒在綜藝里不得體的「公主病」,連帶著自己的口碑都受到了牽連。

父母的名氣,成了一些「星二代」最容易變現的資產,他們或是在娛樂圈裡借著父母的資源橫衝直撞,或是在圈外打著父母的旗號做生意。

楊少華去世不到24小時,讓人噁心的事情就發生了,還不止一件 - 天天要聞

張凱麗女兒

原本,仰仗著父母的蔭庇,拿到更多的資源,賺取更多的財富,這種行為雖然讓人不滿,但細想一下倒也無可厚非。

可多數星二代,他們的實力壓根就配不上自己的地位。

更可氣的是,某些人毫無底線,以犧牲父母聲望的代價,不斷的嘩眾取寵,甚至是違法犯罪。

這就是讓人難以接受了。

楊少華去世不到24小時,讓人噁心的事情就發生了,還不止一件 - 天天要聞

黃多多

結語

奉勸各位星二代們,父母的光環,終究是會黯淡的,它經不起無休止的消耗,更經不起沒有底線的透支。

如今楊少華先生這盞燈,熄滅了。

往後的路,他的兒子們,得自己走了。

當然,恐怕也很難再走了。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悲其執著,幸其執著:《以法之名》中的堅守與抉擇 - 天天要聞

悲其執著,幸其執著:《以法之名》中的堅守與抉擇

追完《以法之名》,劇情的現實張力與人性掙扎令人久久回味。這部劇名副其實地剖開了一個殘酷真相:當法律成為某些人手中的工具,玩法者便能借規則之名顛倒黑白,而這一切的根源,往往在於執法者對權力的盲從與枉法。 劇中人物的選擇構成了最鋒利的對照。
44歲張齡心全家福:丈夫大她12歲,丁克多年後改主意,兒子9歲了 - 天天要聞

44歲張齡心全家福:丈夫大她12歲,丁克多年後改主意,兒子9歲了

一部《父母愛情》的走紅,捧紅了劇中的一大批演員,其中就有「江亞菲」的扮演者張齡心。她是演藝圈低調多年的實力派演員,有實力有資源,偏偏事業不溫不火。她與《父母愛情》結緣頗深,在娛樂圈的身份也大有來頭。本文,我將起底這位44歲的中生代優秀女演員
王晶:劉亦菲不是天賦型演員全靠努力,但觀眾緣強的可怕 - 天天要聞

王晶:劉亦菲不是天賦型演員全靠努力,但觀眾緣強的可怕

王晶:劉亦菲不是天賦型演員全靠努力,但觀眾緣強的可怕,堪比趙雅芝王晶作為香港著名導演,雖然一直有商業片、爛片的質疑,但是卻無人質疑他的能力。有觀眾這樣說:不知道為什麼,那些自詡高大上的片子我看不進去,反而王晶所謂的「爛片」看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