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昨晚大結局了。
所有角色結局,有令人滿意的,比如反派判決,禹天成、熊磊、陳勝龍被捕判死刑,江旭東被判十年,江遠被判死。謝鴻飛跳崖自盡。
有令人五味雜陳的,比如蘭景茗被免職,溫琴被判8年,李人駿調出檢察系統,而許言午經歷這場東平風雨仍屹立不倒。
洪亮則因為131案,謝鴻飛用死給他埋的坑,以及沒及時舉報江旭東,需要對專案組作說明,前路成疑。
有令人意難平的,比如萬海在監獄被王華山派小護士毒殺,秦鋒為護洪亮,與熊磊搏鬥中被扎數刀犧牲。而王華山卻潛逃了。
故事結局,觀眾們的討論卻並未停止。
有人仍在討論大結局,喬振興屍體真被燒了就算了,沉冤得雪的周梅母子怎麼沒出現,不該給這對母女一個更體面的結局嗎?
有的人對劇情細節感興趣,比如江遠為何因故意傷害罪被判死刑,為什麼溫琴被判八年,蘭景銘茗僅僅只是免職。
也有人忙著總結全劇,認為儘管有瑕疵,比如中段節奏有些拖,結局飛快趕進度等等,但是總體來說劇情還是很緊湊,很好看,故事對系統挖掘的尺度和深度,更是其他劇望塵莫及。
而我更關注的,卻是演員演技。
全劇出圈演員很多,主演之外,董晴、徐梵溪、是安、馮嘉怡、田昊、金澤灝等,集體上桌。
雖然導演大結局當晚回應說,在反省演員選擇個別失誤。
但總體來說,群像演技,正是該劇成功的最大關鍵。
正是他們的表演鋪開一張大網,打撈出真相的力量,也讓觀眾感知人性的流動。
接下來,趁著大結局的熱乎勁,我重排下10位演員的演技,跟大家一起回味下劇中演員們的表演。
top10:楊爍
萬海死在黎明前最後的黑暗,應該是大結局最大的意難平之一。
楊爍塑造的萬海,卻也因為倒在離真相一步之遙之地,留在觀眾心裡。
楊爍過去以演霸總著稱,有時精彩有時過火。
但他對萬海的塑造尺度真是剛剛好。
開場時這個引出整部劇的萬海案嫌疑人就是混不吝,整天搖頭晃腦對指導組沒一句實話,還挺桀驁。可他頂著的那一頭花白的頭髮,又反映出他的處境。
直到被程子健拿著萬潮渾身是血的照片威脅,他嘴裡反覆說「我是黑社會,我永遠是黑社會」,觀眾才明白他一直背鍋的原因是什麼。
大結局他有兩場戲演的很好,一是看到萬潮被專案組保護起來的視頻,一整個老父親欣慰了的表情。
二是當聽說洪亮是江旭東女婿時微妙的表情,正是接下來的一番搪塞,令他最終沒能把真相說出口。
雖然角色有遺憾,但楊爍的表演沒有。
到最後,楊爍居然在掃黑劇中走出了一條新賽道:桀驁老父親賽道。
top9:章煜奇
全劇後半程的人氣王,當然就是小萬總萬潮。
很多人把這個角色和《狂飆》中的強哥兒子做對比,演技高下立判。
章煜奇演的萬潮一頭紅髮,在一眾嚴肅的角色里,顯得個性跳脫又有點虎。
開場就是為父喊冤,為守護家業直接甩鞭炮,貌似妥妥的熊孩子。
但進入後半部劇,萬潮另一面展現出來,觀眾才看明白這是個好孩子。
礦難現場,他沒想著自己跑,而是先看礦工。後來被綁,寧死不屈。
哪怕被陳勝龍抓住依然熱血周旋,還詐出了熊磊這個礦難製造者。
結局那場段父子戲也是演得人眼眶發熱,躺在病床上的萬潮,表面滿不在乎調侃萬海又老了,但骨子裡藏著對父親的柔軟。演員未來還有潛力。
top8:田昊
田昊過去演的惡人不少,可演熊磊這樣的狠人,是第一次。
這個角色堪稱全劇智商最割裂的人物,說他笨吧,看到陳勝龍想跟洪亮做交易,心存僥倖想活命,立刻告訴他交出證據也是死。
但卻虎得當街殺證人,搞到自己和陳勝龍走投無路。
陳勝龍讓他跟自己走,熊磊還聽不進去,執意要找老師幫忙。
大結局田昊有兩場戲都很出彩。
一是火鍋兄弟內訌,陳勝龍還在巴拉巴拉和哥說心裡話,沒想到受命來滅口的熊磊已經起了殺心,田昊演打戲是真狠。
五官都在用力,滿臉青筋暴起。
可殺到最後也沒狠下心,只能糾結喊對方走,「你別讓我再見到你」。
另一場是大結局追殺洪亮殺害秦鋒,整個人帶著一種極度亢奮的瘋感,哪怕被人繳械銬起來還在狂叫。
能把反派打手演到讓觀眾記住,也是好本領。
top7:郝平
上次郝平角色出圈,正是同類劇《狂飆》,這次演反派,依然穩得很。
郝平扮演的謝鴻飛,之前就有雞窩藏金的名場面,慌、亂,都被郝平演活了。
結局也演得很好。
在家最後一次給老母親做蛋糕,那時候謝應該已經決心要去死,所以最後望向家裡的一眼儘是唏噓。
被專案組帶走假意要給洪亮透露消息後,他直接在山間來了個縱身一躍,毫不猶豫跳崖自盡。
郝平完全演出了人物的那份決絕。
top6:施京明
本劇中的頭號保護傘,正是江旭東。
其實施京明戲不多,但我喜歡的是他對角色塑造的方法,角色靜,他的表演也很安靜。
畢竟是省級領導,身上自帶不怒而威的官氣。
過去的保護傘角色比如趙立冬,個性涼薄令人望而生畏。
施京明不同,他天生一張文弱溫潤的好人臉,說話不緊不慢,從容不迫。
這樣的表演,就越咂摸越有勁。有很多看似不經意、實則有雕琢的閑筆。
比如面對渾身尷尬的洪亮,被小孫女洪豆逗樂的高興。
還有面對禹天成,被拿捏又想保持一分體面的強撐,都演得有細節。
我最喜歡大結局前他和洪亮的對話戲,一句攤牌的話,說的那麼平靜,又自帶殺氣。有種暗潮湧動中人心博弈的感覺。
最後被專案組帶走、被判十年,江旭東還維持著最後的體面,在正廳等待,從容起身,面無表情,
相比炸裂的演技方式,這種級別的人物,用這種演法才是對的。
top5:宋辜
宋辜演的秦鋒絕對算全劇一個驚喜。
原本這個角色也不大,戲也不是很多,可名氣不大的宋辜演出了不少名場面。
比如開場為哥哥喬振興尋真相,終於發現了哥哥遇害的第一現場,秦鋒拿著手機,臉上有驚喜有欣慰,但看著手機里的哥哥又一陣難過,整張臉皺成一窩,全身都在顫抖,淚水混著粗重的喘息落下,實在動人。
沒想到結局部分一整個消失的秦鋒再出現,就是犧牲的戲。
其實這場戲編導處理多少有點瑕疵,結局不救人老煽情就沒必要了。但宋辜演得很好,尤其是自知不行了,捂著傷口對洪亮那記慘笑,直接把洪亮都騙過了。
秦鋒這個人物最動人不在於他的完美,恰恰是不完美,如果不是最開始他沒有堅持自己的發現,臨門一腳認慫,弄不好喬振興不必慘死。
所以角色後來對哥哥死去真相的窮追不捨,應該也帶著某種後悔,宋辜演出了這種後悔,直到結局壯烈犧牲。
這哥倆和江海父子,也成為全劇最令人意難平的角色組合。
top4:劉佳
把劉佳排在這個位置,我估計很多人並不同意,認為她那裡演得好了?一點都不炸裂,看來跟系統女領導沒什麼區別。
但這還不是好?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觀感和評價,不是因為劉佳的演技不行,更多的還是演繹方式的差異。
很多觀眾看短劇看多了,總覺得大開大合的演技才算好。
可劉佳的表演走的就是靜水深流的路子。
蘭景茗也不是常見的這類題材的反派陣營女性角色。
這個角色表面沒什麼霸氣,直到大結局之前,多半都是和顏悅色,看不出什麼狠。
但往下看才明白,官場技巧被她玩出花來。檯面上官話一套套的,檯面下的指示全是暗示,一場和指導組的夜宴戲,嘴上批的是李人駿,其實句句話都在點鄭雅萍。
真正能把大領導演好的女演員其實不多,能夠演得這麼入骨的就更少。
結局有兩場戲也很精彩。
一是李人駿被帶走調查,她在李人駿家中等了一夜,人總算回來了,她立刻心急火燎追問李人駿。
而面對李人駿前所未有的不恭,尤其是那一句「我的生日宴上,一群人,要麼被抓,要麼被調查,我該反思,但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該反思嗎?」聽的蘭景茗臉上紅一陣黑一陣。
心事重重的她,此刻再也沒有了往日的談笑自若。
人物的最後一場戲,是打電話自首,在辦公室打完電話後,蘭景茗顫顫巍巍走了出去,在這條自己走過無數遍的路上,走的跟遊魂一樣。
劉佳演得太好了,只是很多人沒看懂她的好。
top3:張譯
把張譯排第三,有人有意見,認為排名太后,也有人有意見,覺得張譯演啥都一個樣。
質疑說張譯小表情重複我能理解,但說他近幾年演的角色同質化嚴重我真的不同意。
都是公檢法角色,安欣、程兵、洪亮,哪兒一樣?
張譯表演最好的地方,就是賦予角色一種真實感,讓人不覺得是在演戲。
洪亮這個人物就是個系統內的職場小人物,日常習慣了微微側身和小心翼翼的表情,就連見岳父,演的都是我們日常被領導接見的樣子,手不知道往哪擺。
雖然是掃黑劇,但張譯用了一種生活化的喜劇表演,把原本刻板的正派角色演活了,偷聽到岳父和小舅子大瓜那場戲,一邊吃瓜一邊聽瓜,完事還玩玩具青蛙。
有很多觀眾說他窩囊,可一直以來,洪亮都不是個猛衝猛打的人物,直到喬振興的死,把他內心的熱血徹底點燃。
進退猶豫之間,張譯賦予了洪亮這個角色一種生活的厚度,到後頭他知道自己越查越是孤家寡人,最後的好友讓他查出檢察系統了,岳父進去了,小舅子判死刑,跟老婆肯定是回不去了,你讓他怎麼可能想都不想勇往直前。
但正是這樣的人物處境,才更凸顯出要對得起檢察官這身衣服有多難。
結局張譯再度展現出自己頂級男演員的功力。
先是看著秦鋒犧牲,張嘴無言那種無能為力無法挽回的絕望感,透過屏幕擊潰了我的心。
最後面對張放提問,自己還能穿這身檢服嗎?張放反問之下,他脫下外套,露出檢服,給人物留下一個悲喜難言的開放式結局。
《以法之名》開篇,鄭雅萍問洪亮,你們十一部辦案,講天理,講國法,講不講人情?
當時,洪亮沒有正面回答。
但其實整部劇,洪亮都在用行動回答。
top2:董晴
該輪到董晴了。
我第一次看她的表演,是在校園劇《最好的我們》里的「貝塔」。
再看到她就是《去有風的地方》里的謝曉春,做事麻利周全,也有為人母為人女為人姐的苦惱;《塵封十三載》里的杜梅,是被連環兇手殺害後擺成藝術造型的單親媽媽。
無論什麼角色到了她手裡,都是信手拈來。
到了這次,劇剛開播,她就憑一段20秒的台詞出了圈。
現在很多網友都自發模仿她那句擲地有聲的質問:「誰在栽贓,誰在陷害」。因為聽起來太震撼。
一段長達兩頁的台詞,她念起來一氣呵成,口齒清晰不用看字幕也能聽得字字分明、全是法律名詞卻被處理得每個重音都精準到位、情緒步步遞進最後如排山倒海,一下就讓這個被打成黑社會的女律師,有了角色的光彩。
後來開播發布會上,和她演對手戲的蔣欣說,那場戲董晴原本準備了很長時間,結果拍攝當天導演臨時讓編劇又改了稿子,2頁多的台詞演員差不多是現背,當時天都快塌了。
這就更不可思議了,演員功底可見一斑。
從這場戲開始,張文菁出場,就自帶演技光環。
最打動人的一場戲,是出獄後到處找不到工作的她和昔日的搭檔在茶館見面,當她帶著哽咽委屈壓抑地說出那句「正義沒有資格遲到,遲到的正義不叫正義,那頂多算是真相」,觀眾的胸口再次被狠狠擊中。
其實董晴在《以法之名》中的戲份不算多,番位排到十幾名開外,但不影響演技綻放光彩。
回想過去董晴演的多半都是幾番女配,戲份不會太多,直到這次,逮住一個發光的機會,董晴直接用演技晃瞎觀眾的眼。
成功不是必然的,是她抓住了而已。
top1:馮嘉怡
把馮嘉怡排名第一,我想大部分觀眾沒有意見。《以法之名》整部劇看下來,從頭到尾,角色完成度最高的,就是他飾演的許言午。
如果結合結局再看這個人物,就更精彩,專案組查到最後,連洪亮都要去對專案組說明,未來難料。
而許局屹立不倒。
馮嘉怡把人物的官場智慧演明白了。
這也不是馮嘉怡第一次在實力派雲集的大戲裡演出來,《風吹半夏》也是一群實力派,觀眾記住了他明晃晃的光頭,古裝劇里他演刺史吃甘蔗吃到吐,演皇帝差點去偷豬,每個角色都挺抽象,但都讓觀眾記住。
馮嘉怡不是科班出身,但最擅長生活式表演,看他演戲,絲毫沒有表演痕迹。
演東平警察局長許言午,演到網友為他發明了一個梗:許局每天都想報警,又怕接警的是孫飛。
這位轉業局長天天活得像塊夾心餅乾。上面有蘭景茗壓著,下面干臟活的「黑警」根本不把他放眼裡。
參加李人駿的生日飯局,級別比他低的都親密團結在蘭的周圍,他一個局長坐下首,還要笑著敬酒。
這場東平政法系統的大型狼人殺遊戲,堪稱群狼環伺,但這位看著像狼但常常偷偷保羊的局長,硬是憑本事苟到了最後。
馮嘉怡在這部劇里的演技大場面不多,但很多微表情都讓觀眾get到了。
比如孫飛被抓,他去找蘭彙報,蘭好象忘了之前自己電話里交代許要讓孫「進步」的事,上來就一陣嚴厲批評,說的他小眼睛困惑地轉了一圈:啊,人怎麼能無恥到這種程度。
直到專案組來了,他的表情一整個就是:天亮了。
最精彩的一場戲,是孫飛告訴他姜紅軍被專案組抓進去了,他一整個暴跳如雷,觀眾都擔心他拍椅子拍到撅過去。
能夠把戲演到像是跟觀眾實時互動,馮嘉怡的演技才是最時尚的。
也是他的表演,演繹了全劇真正的尺度——未必只在於案件本身;而是敢攤開日常的人情往來中,那些官場和人性的灰色地帶。
當然,表現精彩的演員還有很多,比如已經45了,依然氣場乾淨的是安。
徐梵溪的周梅也令人難忘,編劇實在應該在大結局多給她安排至少一場戲。
不過能在結局戲份完全沒有的情況下,依然被觀眾提起,也是演員另一個層面的成功。
和《狂飆》一樣,《以法之名》一個特點,就是許多出圈演員在大眾層面可能沒啥星光名氣,也沒有粉絲為他們為愛發電做數據,但大家一直默默積攢演技,冷不丁等到這部劇里有發揮的角色,二話不說直接「上桌」。
其實演技這回事,也符合本劇的主題:刀刃向內。
天天爭番有什麼用,你得讓角色出彩才行。
給哥哥姐姐的戲再多,他們能像董晴演張文菁一樣憑一場戲出圈嗎?
刀刃向內,好演技就是這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