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楊凱之的這一片落葉,無法滋養這方爛泥!
但我願成為這喚醒秋風的第一片落葉。
當秋風四起時,四萬萬片落葉,覆蓋在整片爛泥地上!
那麼等待我們的,將是一片重生後的沃土!
我估計很多人都還不知道,《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了。當然這也不能怪大家,畢竟現在好看的國產劇不少,可能觀眾們有些看不過來了。
而說完這句話不久,楊凱之就被信任的手下刺殺,最終犧牲了。
不出意外,《人生若如初見》開啟了超點模式,一口氣更新了6集,直通40集大結局。
最終,在《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中,辛亥革命爆發,革命形勢已經勢不可擋,清帝退位!封建王朝宣告正式終結。
而在大結局中,楊凱之本想響應辛亥革命,率領手下起義,但還是在敵人的陰謀之下,被刺殺了。
載灃這邊面對風起雲湧的革命形勢,沒有選擇最後抵抗,而是直接撒手不管。任由革命形勢發展。
而梁鄉自己,雖然心有不甘,在母親的勸說之下,梁鄉一開始也是沒有執意趟這趟渾水。
但是,時局所迫,他身在局中,很多事情不是他能左右的,他接受太后任命後不久,就被革命者刺殺,最終重傷在醫院重病不治,斷命!
至於菽紅,最終沒有一個確定的結局,留了一個開放式結局,至此《人生若如初見》完結。
不過,雖然大結局好猜,但通往結局的各種細節,卻並不好猜。
目前,《人生若如初見》40集結局我已經看完!接下來,我就跟大家簡單聊聊《人生若如初見》的各個人物的結局,探討一下大結局的各種細節。
1:梁鄉(李現飾)遇刺身亡,和載灃(白客飾)隱退
如前文所述,在大結局中,載灃因為無力扭轉晚清局勢,選擇了不抵抗,直接退出了權力中心。
而梁鄉,原本還埋怨載灃不給力,但是梁母的一番話,再一次點醒了梁鄉。
既然,人家載灃自己都不管自家的事情了,那你還忙個啥,也別當出頭鳥了。
失了主心骨之後,面對洶湧的革命情勢,梁鄉自然知道兩者之間的實力差距。
一邊是歷史潮流的必然,一邊則是一方爛泥,早已經沒法挽救了。
他之前,也努力了這麼多年,而看最後還是一潭死水,他也再沒有努力的必要了。
最終,梁鄉雖然聽進去了母親的勸說,但終究是局中人,不能直接撒手不管。
最終,被革命黨人刺殺,在醫院不治身亡。
當然,在《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來臨之前,最終的鬥爭形勢,其實已經初見雛形。
這日,梁鄉見完日本綾倉公爵之後,又來看望午橋老爺子,兩個人在院里聊天。
圖方,我們十年以來,推行的漸進式的改良方針,可能恰恰就導致了革命。
不會吧?
梁鄉一臉疑惑!
怎麼不會啊!
新政的寬容,使得城市聚集了從四面八方湧入的學生、士人、商人、鄉紳,以及新軍的下層官員。這些人聚集到一起,他們比任何時候,都有條件來採取集體行動來對抗你!
聽完這話,梁鄉滿臉震驚!午橋的話,他聽懂了,也聽明白了。
他本以為自己多年的籌劃,是正確的選擇。可現在看來,似乎是不僅沒啥用處,貌似還自掘墳墓,並且還自己培養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當然,他也知道,這可能也並不是計劃本身造成的。而是時代本就如此,當時代來臨之時,你不能逆水而行,如若不然,只會被潮流淹沒。
現在的情況,已經不是他們這些朝廷老人,頒布幾個新政,就能拯救的了的。因為,他們存在的本身就是逆時代的存在,朝廷才是阻礙中國發展的真正阻礙。
倆人聊完,梁鄉接了一封電報,內容讓他們後脊背發涼。
午橋剛剛,還只是擔憂。但是,如今電報上的情況,已經發展得比他預想的還要嚴峻了。
原來,廣州這邊,各個部門都已經混入了大量革命黨人,他們已經如星星之火,彷彿隨時都要發動行動。他們的目標就是當地的當權者,這一回,貌似這些革命黨人,真的要反了。
梁鄉一看,滿臉愁容。
果然,沒多久,以黃興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就發動了「黃花崗起義」。
最終,雖然起義失敗了,但是卻震動了載灃。他不理解為什麼這些革命黨人,這麼不要命,也不理解為什麼是這麼一批人成了革命黨。
他們年輕,受過教育,且很多人都留過學,按說不應該這麼血性,這麼暴力才對。
而梁鄉回答了載灃的疑問。
所謂革命精神,他們是由青春精神發展而來,年輕,有夢想,堅定的認為自己和國家民族的命運堅不可分,他們都立志於挽救國家和民族於水火。
他們無懼死亡,認為如果沒有了死亡,那人生將是漫長麻木的忍受,死亡,恰恰是死亡,給他們的人生注入了激情理想。
載灃想要知道確切的人物,方便他能夠有一個立體的印象。然而,梁鄉沒有正面回答。
梁鄉告訴載灃,當下朝廷任命的內閣人選,單就品格而言,沒有一位比得上革命者。
聽完梁鄉的話,載灃坐立不安。
他知道對手厲害,但是他又有什麼辦法,他坐在這個位置上,人就是這些個老人,就算是人再不行,那你也得用,都得照顧,這麼大個盤子,總不能直接撒手吧,那不就是直接投降了。
於是,《人生若如初見》就此走入了全新的起點。
不過,最終載灃還是選擇了投降。
晚清搖搖欲墜,載灃毫無辦法。而革命黨人,一腔熱血,已成星火燎原之勢。
從《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來看,載灃給人的感覺,還是做出了一些努力的。可無奈,他也不能逆潮流而行,人家是青春熱血,無限希望,而自己這邊是老蛀蟲一堆,氣數盡了。
想來,載灃的選擇才是正確的選擇,聰明的選擇。既然不可阻擋,那就不要阻擋了。
2:吳天白(朱亞文飾)
在《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來臨之前,吳天白早就死了。原因,不少觀眾也看了。是因為他在公寓製作炸彈的時候,因為女人的不注意,把燒開的水壺放在了雷管上面,引燃了雷管。
進而引起大爆炸,吳天白就此犧牲了。
吳天白一生瘋狂,最終以這樣的方式犧牲,也算是死得其所。
只不過,這段劇情看下來,這樣的下線方式,怎麼著都讓人替他感到惋惜。
畢竟,他也是革命黨人,如果能真正看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天該有多好。
《人生若如初見》是幾個年輕人的感慨,但也少不了吳天白。他雖然比梁鄉、楊凱之他們大不少。但是,他深深影響了菽紅,也算是其中的重要分子,他的結局自然也稍微提下。
3:楊凱之(魏大勛飾)遇刺犧牲
在大結局中,楊凱之在響應武昌起義前夕,被人刺殺。而這一切,其實早有預兆。
臨近結局,楊凱之如願成為了六鎮的統帥。
楊凱之從延吉回來之後,整個人都變了,不僅僅個人氣質變得更加正氣不說,整個人似乎也成熟了不少。說話辦事,越發的嚴謹細緻。
新官上任三把火,楊凱之上任之後,第一把火,就是抓貪腐。上來,沒幾下就直接把六鎮的老人周協統給幹掉了,也算是提了一下士氣。
不過,雖然楊凱之除掉了周協統這顆釘子,但是轉眼,老袁又給派來一個。而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家的老熟人李人駿,楊凱之和梁鄉的好朋友,好夥伴。
之前,周協統倒是好處理,直接辦就是了。
但這回,李人駿也挺讓楊凱之為難。他知道自己這位兄弟的立場歸屬,同時倆人也的確有兄弟情,總歸是不好直接下手。
而與此同時,李人駿也明白這一點,他早在日本留學期間,就知道楊凱之是革命黨。
現如今,上級派他過來,他也知道其中的意思,明擺著就是讓他掣肘楊凱之。
於是,楊凱之和李人駿就形成了對決局勢,兩個人的立場不同,早就決定了二人的結局。
想來,楊凱之一直都是革命黨人,他之所以一直往上爬,也是為了打入敵人內部,以便之後革命的時候,能夠說上話,擁有自己的武裝。
於是,當武昌起義爆發之後,他的任務就是帶領自己的兵,響應起義。
然而,計劃是美好的,卻沒料到敵人的兇惡。楊凱之這邊的起義還未開始,就遭到了挫折。他本人更是被敵人刺殺,為革命事業獻出了生命,英雄犧牲了。
不過,雖然楊凱之犧牲了,但辛亥革命爆發,全國革命已成燎原之勢,再也擋不住了!
4:謝菽紅(春夏飾)自盡
而至於菽紅,在大結局來臨之前,楊凱之就向眾人公布了他跟菽紅的關係。
面對菽紅,梁鄉還認為是菽紅故意要報復梁鄉,所以才選了他的好兄弟楊凱之。
但是,實際情況則是,楊凱之早就喜歡上了菽紅,人家兩個人是真愛,菽紅尋覓這麼久,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
想來,菽紅這一路走來,也是不容易。
最開始的時候,菽紅本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性,如果她當初沒有聽從姐姐的請求,前往上海給姐夫送東西,或許她這一輩子都要在鄉下度過。
又或許,她當初一走了之,沒有聽從吳天白的請求,她的人生也會在平平淡淡中度過。
然而,命運就是這麼奇妙。
菽紅一次人性的上海之行,讓她了解到了新思想,從此她內心的希望之火被點燃。而跟著吳天白逃命日本之後,她的人生和閱歷,更助力她成長為了一名敢於擔當的獨立女性。
她的內心不僅僅有新思潮,同時也有了家國情懷,甘願為革命付出生命。
當然,與其說是吳天白改變了菽紅,倒不如說是菽紅自己改變了自己。因為,不管吳天白如何巧舌如簧,如果菽紅自己內心不想,想必吳天白也不能逼著她做所有的事情。
一開始,菽紅可能是被命運推著走,到後來,菽紅應該是早就有了自己的夢想和追求。
其中,菽紅敢於和楊凱之談戀愛,我認為就是勇敢追求夢想的體現。
最終,楊凱之被刺殺後,菽紅傷心欲絕,也飲恨自盡了。
5:關於《人生若如初見》
在看《人生若如初見》之前,我相信不少觀眾跟我一樣,都會認為該劇的主角是李現,這部劇講述的可能是他扮演的梁鄉身上發生的故事。
然而,看了整部劇之後,大家可能才發現,這部劇其實是一個群像戲。
不管是李現還是魏大勛,還有朱亞文和春夏,甚至包括周遊,都是主角。
整部劇,圍繞著清末的一段歷史展開,所有人都是其中的一個參與者。
他們共同參與並推動了整個劇情的發展,以及向我們演繹了那段混沌歷史中,不同人物不同立場的選擇。
《人生若如初見》這個劇名,顯然是劇中角色的美好希望,但現實是殘酷的。
人生若如初見,梁鄉、楊凱之、菽紅等一眾人,可能都是曾經青春的模樣,天真且美好。
然而,人生沒有如果,青春也只有一次,一面之後,就是永別。
人生不用遺憾,遺憾也是一種美。
我們該慶幸,生活在當下幸福的時代,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
最後,再一次把這部《人生若如初見》推薦給大家,感興趣的觀眾可千萬別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