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生母女代際情感節目《是女兒是媽媽2》熱播,黃聖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性格迥異的母女,攜手踏上一場只屬於母女的率性「出走」,她們在過程中增進了解、不斷磨合、剖開內心,展現出不同時代女性豐盈溫暖的情感世界。據悉,5月11日播出的節目中,四對母女將正式集結踏上旅途,在雲南騰衝的瑰麗山水間,迎來笑淚齊飛的初相見,以一封浸潤愛意的「介紹信」和一次典藏記憶的「暖心交流趴」,展開一場關於理解、包容與成長的深度對話。


母女之間的愛意總是難免因「時差」錯過表達的時機,節目中四組母女將用旅行做「跳板」,跳出家長里短的日常場景,重新「捏出」彼此眼中的自己。
通過構建代際對話的場景,節目試圖揭開藏在日常背後的情感真相。第一期節目中,四組母女用一封為對方執筆的介紹信完成旅行。鄧傳理對黃聖依的「百科式」介紹和逄敏對陳夢的「脫口秀式」介紹,流露出媽媽們笨拙且認真的細膩表達。李嘉格一句「媽媽是害怕被丟下的女孩」,道出母女間「親密與獨立」平衡的需求,也讓感同身受的程瀟媽媽梁愛群瞬間落淚。程瀟聽到媽媽希望和自己「干一架」的訴求,要強的性格外殼瞬間被擊碎,淚灑現場。


通過打造一面鏡子,母女間紙短情長的愛意有了「鏡像」對話的可能,在節目中,觀眾可以看到代際認知的差異,也能感受到由臍帶牽連著的深刻羈絆。節目傳遞著「代際和解」的治癒力量,為觀眾提供一份關於親情溝通的溫暖參考答案。
不僅聚焦母女日常相處,節目也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女性成長、家庭關係、親情紐帶」等社會議題,通過四組母女的鮮明樣本,解讀中國式親情里那些甜蜜的「情感包袱」。
哪個女兒最習慣報喜不報憂?女兒做過最貼心的事是什麼?在第一期「暖心交流趴」中,程瀟首次向媽媽坦露海外經歷的崩潰瞬間,陳夢媽媽回憶女兒帶傷比賽的堅韌心痛不已,李嘉格與母親因「情緒承載」問題陷入僵局……節目通過展現這些深植於中國式母女關係中的情感共性,打開母女間的情感溝通橋樑,也讓更多「負重前行」的人收穫治癒彼此的情感密碼。在《是女兒是媽媽2》的溫情敘事中,觀眾將見證母女如何以誠實與勇氣,共同書寫關於愛與成長的暖心答案。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斯其格
來源: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