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個演員成名後到底能有多叛逆?
粉絲接機,他全副武裝,全程冷臉,健步如飛;
粉絲應援,他直接接管了後援會,解散;
粉絲為了和他「偶遇」,從黃牛手裡買行程,他乾脆買n個航班,退了再訂,訂了再退,先把他們搞暈再說……

蛤?如此騷操作真的不會掉粉嗎?
別說,不僅沒掉粉,還搞得後來有粉絲真的遇見了他都故意繞著走,生怕惹了偶像被誤會、被討厭。

不只對付粉絲有點子東西在身上,前不久還被某知名狗仔發文吐槽自己差點被打,話里話外內涵他脾氣不好?


結果評論區里都在說狗仔活該,甚至還因為這樣的真性情給他吸了一波粉。
至於情感方面嘛,出道17年,如今40歲,高質量作品的確攢了一大波,緋聞也零零散散傳過幾個,
可這位哥就是不戀愛、不結婚,甚至因此陷入性取向風波……
種種行為,讓人不禁懷疑:王凱的「叛逆期」是不是有點過長了?

01、天生反骨
實不相瞞,王凱叛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尤其是對於當演員這件事。
1982年8月,王凱出生於湖北武漢一個工薪階層家庭,父親在當地新華書店工作,母親則是一名普通工人。
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在當年也算是抱著「鐵飯碗」,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讓人羨慕不已。

王凱的父親是個超級體育迷,大概是為了彌補自己的遺憾,便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兒子身上。
5歲時,王凱便被送送去踢足球。經過整整一年的練習,還真對這體育項目產生了興趣,也算掌握了些門道。
教練認為這孩子確實是個值得栽培的「潛力股」,只不過小孩子嘛,「瘋玩」起來總會沒輕沒重,後來由於意外受了傷,醫生建議他不要再劇烈運動。
王凱的足球生涯就這麼早早畫上了句號。

可父親仍然盼著兒子能在體育方面有所成就。
恰好那幾年,湖北出了一波跳水健將,什麼伏明霞、郭晶晶、田亮……眼看著兒子就要升高中,父親又在心裡把算盤打得噼里啪啦響,試圖把他送進跳水隊。
不過,此時的王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跳水這件事得從小就練,自己早就過了最佳時期。
於是,直接把父親幻想的泡沫吹滅……
母親倒是希望他能多放些心思在學習上,將來考上個好大學。
畢竟,那時的王凱對這些根本毫無興趣,什麼體育運動、刷題衝刺。

比起這些,他更願意翻來覆去研究課本上的那篇《雷雨》,組織同學們和他一起排練話劇。
還給自己安排了周家大少爺這個角色。
雖然和專業一點都沾不上邊,卻在王凱心裡悄悄埋下了一顆種子。
高三那年,《還珠格格》播出後火遍大江南北,看著小小屏幕里一個又一個鮮活的角色,早就在心中種下的夢想開始生根發芽。
也是從這時開始,刷新了他對演員的認知:「原來演員也是一種職業,和老師、醫生一樣,是可以到專門的院校去學習的。」

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和家人說了自己的想要報考藝校的想法。
果不其然,得到了一致反對,像大多數傳統家庭一樣,父母認為家裡祖上三代都沒有做這行的。
與其冒這麼大風險,還不如能找個體面、安穩的工作,踏踏實實地生活,然後結婚生子……
恰好那時父親的單位公布了這麼個政策——子女可以頂替父母的工作崗位,也算是對老員工的一種福利。
就這麼,高中畢業後的王凱聽了家人的勸說,把關於演員的夢想封印在心底,頂替父親入職了當時全武漢銷量最好的一家新華書店。

正是十八九歲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年紀,可工作後的日子雖然忙碌,卻也實在乏味。
每天就是不停地搬運、卸載、擺放……日復一日,一成不變。
但他並不想讓心底的那份熱忱隨著時間流逝被消磨殆盡。
於是,王凱開始利用休息時間偷偷參加模特培訓班、參加各種選秀活動。
只求能接觸到演藝圈,哪怕是一隻腳邁進去也好。
別說,這機會還真讓他等來了!
某次,他去北京拍攝廣告,導演還以為他是中戲或者北電的學生。
沒想到,得到的答案卻是:「我只是新華書店的一名普通員工。」
聽王凱這麼說,導演告訴他:「我覺得你條件不錯,可以去試一試。」

正是因為這麼一句話,心中即將熄滅的火苗再次燃燒起來。
也讓他默默下了決心,要為自己的夢想搏一把,還是不惜一切的那種!
這一次,他沒有提前詢問父母的意見,硬是把「天生反骨」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為了追逐夢想,他毫不猶豫辭了「鐵飯碗」,義無反顧地獨自前往北京。

然而,終歸是年少輕狂,憑著一股子衝動,卻還是沒有做好萬全準備。
初來乍到,偌大的北京城,對於這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來說,就如同走進迷宮一樣。
他甚至連去中戲、北電在哪兒、怎麼走都不知道。
只能靠撥打114查詢地址,四處碰壁、四處奔波,好不容易搞明白基本情況。
才發現自己來到實際並不合適,因為當年的招生已經結束,只有中戲辦的演員培訓班還開著,但光是學費就要一萬多。

要知道,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對於普通工薪家庭來說,一萬元並不算一筆小數目。
更別說王凱還是瞞著父母、擅自行動,可謂是「罪加一等」。
走投無路的他還是撥通了家裡的電話,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幫助。
當聽到兒子為了當演員連工作都不要了,父母只覺得他像是著了魔,雖然不理解,也很生氣,但還是親自來了北京。

不過,他們並沒有強行把王凱帶回家,也沒有繼續責怪他,而是勸他去上戲參加培訓班。
「我們家上海有親戚,你去了也好有個照應」。
並且幫他支付了學費。
就這麼,王凱背上行囊再次出發,前往上海。
懷揣著成為演員的夢想,也帶上了父母沉甸甸的愛。
在上戲培訓班學習了半年後,他又一次回到北京,終於如願考入中戲,和馬麗、張翰等人成為同班同學。
這也意味著,他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02、無戲可拍?
大三那年,王凱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電視劇——年代劇《寒秋》,也把自己的熒幕初吻獻給了18歲的王子文。
在這之後,他又和華誼兄弟這個大公司簽了約。
一切似乎都太過於順理成章,也讓他對未來的演藝事業充滿期待。

誰能想到,就在他做好準備大顯身手之時,命運卻好像愛上了和他開玩笑。
運氣總會繞道而行,更不是什麼天選之子、老天爺賞飯吃。
在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王凱陷入了無戲可拍的怪圈。
也讓他深深體會到了大學裡老師常說的「畢業即失業」到底是中怎樣的體驗。
那段時間,他時常產生自我懷疑:「我到底適不適合做這行?是我演技不夠好?形象不佳?才沒有導演願意找我拍戲?」

最難熬的時候,光是日常生活 開銷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更別說還要還房貸。
無奈之下,一向不願意麻煩別人的王凱只好放下面子向兄弟開口借錢。
但不管再苦再難,王凱仍然在心裡告訴自己:「一定不能放棄,不能就這麼離開。」
2008年,為了維持生計他只好接了《醜女無敵》這部戲,在裡面飾演「娘娘腔」陳家明這個角色。
雖然演得不錯,但這也確確實實成了他的「黑歷史」,以至於由於塑造得過於成功,讓他在很長時間裡都沒法接到正常的角色。

甚至殺青快一個月,他還沒完全從戲裡走出來,一舉一動都透著一股子陳家明的味道,朋友們見了他都直搖頭……還因此被質疑性取向,連父母都擔心他在之後的生活中都會變成這幅樣子。
好在這部戲後,找他的拍戲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什麼《呼叫大明星》、《槍炮侯》、《知青》、《新神探聯盟》……但王凱事業上真正的轉折,還要從那部《北平無戰事》說起。
正是這部劇,讓他重拾了作為一名演員該有的自信,也讓他的演技得到了導演孔笙和李雪的認可。

對當時的他來說,能和這麼一群老戲骨合作,本身就是難得的「恩賜」。
「哪怕只是看著他們的工作狀態,也會覺得是一種享受。」
在這之後,王凱多次和兩位導演合作,從《偽裝者》、《琅琊榜》,到《歡樂頌》、《大江大河》、《山海情》。
而真正讓王凱走向事業巔峰,走進觀眾視野的正是那部一經播出便火速就火速躥紅的現象級神劇《琅琊榜》。

劇中,他飾演的靖王,表面上冷若冰霜,內心深處卻熱情似火。
當風度翩翩的形象出現在屏幕上,如同行走的雕塑般清冷俊逸的古裝男神,不知俘獲了多少少女的芳心。
再加上同年播出的《偽裝者》,兩部戲足夠讓他成功轉型,「洗白」當年女性化角色的「黑歷史」。

也是憑著這兩部戲,王凱一舉闖進劇集主流獎項,拿下白玉蘭最佳男配、國劇盛典內地最具人氣演員等七大獎項及提名。
是的,這一次王凱真的紅了!而且還是紅出圈的那種!
可隨之而來的,除了苦等多年終成名的喜悅,隨之而來的還有莫大的恐慌和不安。

03、一股清流
王凱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真的紅了,是在《偽裝者》和《琅琊榜》相繼播完之後,他像往常一樣沒戴口罩、沒戴墨鏡,就這麼大大咧咧地去三里屯逛街。
本來也只是抱著試試的心態,想看看的到底會不會有人認出自己。
沒想到,不一會就有人大喊著:「靖王!靖王!」
嚇得他趕緊拉低了帽子,快速逃離現場。
後來,在拍攝《鐵道飛虎》時,他搭乘從北京飛往瀋陽的航班。
大概這輩子都沒想到過,只有8個座位的小型商務艙,竟然有6個都被粉絲買了?

這一路,粉絲想方設法和他搭話,搞得他根本沒法休息,身心俱憊。
身為演員雖然誰都很想紅,可真的紅了之後,卻根本沒法過正常人的生活。
一舉一動都像是被裝上了24小時監控攝像頭,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認出來。
在此之前,他渴望成名,渴望被大眾認可;
可在這之後,他又開始惴惴不安。
害怕被圍堵、被跟蹤,更擔心混亂的場合會造成擁堵,影響其他人正常出行。

正是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呼籲粉絲不要接機,不要在公共場合聚集。
在採訪里直言:「我們不要再不該見面的場合見面。」
對於販賣藝人行程、航班信息,以及代拍等等「黃牛」行為,他百思不得其解,並且態度堅決地抵制。
不只是嘴上說說,而是用實際行動去拒絕!
為了讓粉絲對機場里的自己失去「興趣」,他乾脆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一個冬天都穿著同一件迷彩羽絨服。

有粉絲試圖渾水摸魚給他送禮物,他直接全程冷臉,看都不看就大步離開。
為了徹底杜絕接機現象,他甚至每次都購買n張不同日期、時間段的機票,然後再找一天全部退掉,改成高鐵……
王凱的行程,一度成了黃牛圈裡的解不開的謎題……


頻頻放出「煙霧彈」,直接把黃牛搞得沒了耐心,被「坑」得多了,嚇得再也不敢賣王凱的信息。
時間久了,粉絲們也漸漸摸清了王凱的脾性,當然是選擇尊重偶像,順便大膽調侃,有人就在社交平台提出建議:
「以後王凱如果在機場見到偶像那英,也請毫不猶豫地拔腿就跑……」

哈哈哈,真是有什麼樣的偶像就有什麼樣的粉絲!
當初,王凱正在拍攝《放棄我,抓緊我》,一大波粉絲希望能給他組織一次應援撐撐場面。
王凱也一口答應了下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應援的物品被送到劇組後,他卻自掏腰包把錢補給了粉絲。

從那以後,粉絲們再也不好意思提這種要求,應援什麼的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還有王凱曾經錄製過一個祝福視頻,但必須實名註冊為影迷會會員才能觀看。
有些粉絲擔心隱私被泄露,於是便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糾紛。
為此,王凱讓團隊直接接管了影迷會,然後當場宣布解散。
不得不說,這波操作是真的剛!


別的藝人都是粉絲集資給偶像買禮物,但王凱不僅不收任何禮物,還時不時掏錢給粉絲買禮物。
2019年,武漢爆發新冠疫情期間,粉絲想要籌錢以王凱的名義捐款。
直接被他否定,而是以公司的名義低調捐款200萬元。
作為公眾人物,王凱從來沒想過利用粉絲給自己帶來什麼,對他來說這本來就是一場奇妙的緣分。
粉絲和偶像,並沒有太多束縛,本來就是「你情我願」,更不應該牽扯到金錢、利益。

而他能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可能對給他們帶來正面的、積極的能量,引導他們的去做公益,腳踏實地地做事,坦坦蕩蕩地做人。
作為演員,王凱希望大家更多的關注自己的作品,用不同的角色向大家展示不同年代、不同階層的生活,通過自己的塑造帶觀眾去體驗另一種人生、另一種可能。
比如,《大江大河》里他飾演的宋運輝,從東海開荒到遭遇排擠,再到成為副廠長……

他的隱忍、樸實、堅韌、正義,他一路上的波折、成長、蛻變,也讓屏幕前的你我看到了改革開放第一個十年里,國營經濟在時代洪流裹挾下的變革和發展。
比如,《歡樂頌》里他飾演的骨科醫生趙啟平,工作時嚴肅、認真,對患者富有愛心,私下裡卻也是個愛玩愛鬧,還挺有情趣的年輕人。
不僅成功吸引到曲筱綃的注意,想必也圈了一大波粉。

還有前不久央視8播出的《向風而行》,王凱變身機長顧南亭,年幼時父親由於飛行事故意外離世,後來未婚妻又在飛行考試中不幸墜海……
雙重打擊之下的他背負了太多沉痛,也讓觀眾們看到了包括機長、飛行員在內的每一個民航工作者所員肩負的重大責任和使命。

對於王凱來說,這不過才剛剛開始。
相信,這樣一股清流,在未來的演藝生涯中,他的路一定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圖片來源網路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