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2025年04月03日16:43:07 娛樂 1330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要論國產懸疑劇中最極致的反派,《無證之罪》中反向點煙的李豐田一定高票當選。

面對欠錢不還的黑律師,他徑直摸索對方肋下,道出一句「你這倆大腰子,一邊二十萬咋樣」;碰上挑釁的社會黃毛,他抄起煙灰缸邊砸邊笑,再氣定神閑地扯過錦旗擦手;即便遭遇圍堵,也能臨危不亂地上演反殺,順帶滿口是血地吐出一隻耳朵。

在這個山羊鬍、大小眼、破棉襖、刀條臉的火葬場臨時工身上,國產網劇初期的大尺度肉眼可見。以《無證之罪》為例,不僅內含大量俚語髒話的原生態台詞,而且刻畫了混跡三教九流的灰色人物。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無證之罪》里李豐田的反向點煙名場面

劇中除了穿貂挎包戴金鏈子的社會人張嘴就「帶把兒」;律所眾生也視法律如無物,賭球、搞破鞋、借高利貸倒樣樣精通;最具顛覆性的還是主角嚴良,是警局內部的「神探」,混混口中的「閻王」,一身混不吝的痞氣,擱在90年代的國產劇里,禁閉能一直關到退休。

這部由韓三平監製、秦昊主演的懸疑劇上線於2017年,雖然不如同為紫金陳「懸疑三部曲」的另外兩部爆火,卻在豆瓣近35萬人的打分下收穫8.0的高分。事實上,《無證之罪》體現的銳意突破並非個例,國產懸疑劇作為近年國內網劇的標杆類型,以精良的製作、雄厚的班底、深刻的表達贏得了觀眾的普遍讚譽。

隨著愛奇藝「迷霧劇場」、騰訊視頻「X劇場」與優酷「白夜劇場」三大懸疑廠牌的相繼閃耀,以及《白夜追兇》《隱秘的角落》《漫長的季節》等爆款項目的持續驗證,國產懸疑劇已然成為「國產良心劇」的代名詞。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豆瓣9.4分神劇《漫長的季節》劇照

然而,懸疑類型取得凌厲開端之後,發展卻磕磕絆絆。先是基調尺度不斷降維,而後又P掉了角色手裡的煙頭,最後連邏輯推理都只是差強人意。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和部分內容未達預期,在如今優酷《沙塵暴》、騰訊視頻《棋士》以及年初愛奇藝《漂白》眾人拾柴、重啟熱度之前,立足不久的懸疑賽道也曾備受壓力。

是創作人才跟不上,是用戶閾值被拉高,是評判標準太混亂,還是內容尺度的「每出圈一次,緊箍收緊一輪」?作為視頻網站「金字招牌」的懸疑劇,似乎也遭遇了那句膾炙人口的「萬物皆周期」而從繁榮到受阻再到通暢的破局鏈路,其實早已是國產懸疑劇的不宣之秘。

01. 開拓

把國產懸疑劇放在長期維度觀察,每一輪的升降其實都有節點可循。

第一個節點是2004年4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涉案劇審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規定含有暴力、兇殺、恐怖、色情、黑道等元素的涉案劇撤出黃金檔,改在晚間11點後播出。

雖然刑偵與懸疑在類型上不盡等同,但都在涉案環節高度重合,這不僅是對名噪一時的海岩劇的當頭棒喝,也令前來買瓜的劉華強與以色事人的「紅蜘蛛」偃旗息鼓。

通知下發當月,僅央視在內的12家電視台就有22部涉案劇轉入午夜場,涉案劇收購價格也從每集3-4萬元降到1萬元[1]。一眾原本依靠涉案劇維持收視率的上星衛視,只得反覆播放《還珠格格》《少年天子》等古裝老番。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2004年之前的涉案犯罪懸疑題材

第二個節點是在2017年左右,背景是視頻網站自製內容的精品化。

優酷的《白夜追兇》與愛奇藝的《無證之罪》在這一年相繼上線,更早期的《暗黑者》《心理罪》《法醫秦明》等一系列主打本格推理的懸疑劇,也在視頻網站源源不斷地進行用戶積累。由於這些內容都屬網劇範疇,恰好繞過了前述針對衛視的涉案劇《通知》。

第三個節點是2019年3月,廣電總局頒布調控新規,對武俠、玄幻、歷史、神話、穿越、傳記、宮斗為代表的古裝劇進行排播限制:衛視端的古裝劇,不得高於當年總排播劇集的15%;網路端的古裝劇,截止到當年6月均暫緩播出。

這一被網友稱為「限古令」的規定,直接導致行業資源重新向現代戲傾斜,十五年前被挪動的鐘擺,加速向現代戲裡最具看點的涉案題材回落。

第四個節點是2020年6月,愛奇藝推出「迷霧劇場」,當季即誕生《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兩部數據、口碑俱佳的現象級爆款,引發行業井噴之勢。

第五個節點是2022年6月,廣電總局對網路劇片頒發發行許可證,即坊間所稱的「網路龍標」,這可視為2019年2月重點網劇備案制的升級版。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懸疑劇《雪迷宮》「網標編號」示例

此前的重點網劇備案制,即投資超過500萬元的網劇,在製作與發行階段均須片方兩次備案,取得「上線備案號」才可排播。而2022年頒發的網路龍標,則標誌著網劇的准入已經邁過了平台自審、片方備案的階段,而和傳統的衛視上星劇一視同仁[2]。

綜上所述,國產懸疑劇的背後始終有一雙無形大手。這一類型在近年復興的外因,一是找到了精品劇集由台轉網的夾縫,二是抓住了網劇審核趨緊的時間差。而它之所以能在「限古令」後接住資本紅利,乃至撐起「國劇精品」的大旗,則與創作規律上的三點內因密切相關。

一是題材。

「限古令」留下的市場缺口,終歸要留給有準備的類型。一劇之本,在於劇本。相對於古偶、仙俠劇作層面的短板,懸疑劇不是取材自推理小說,就是改編自真實案件,既有劇情邏輯的基本保障,又坐擁影視化改編的成熟路徑,稱得上根深蒂固、省力省心。

所謂古裝劇看馬伯庸,懸疑劇看紫金陳。紫金陳的「懸疑三部曲」——《無證之罪》《壞小孩》《長夜難明》在影視化後接連成功,IP效應顯著。不過隨著他的舊作被改編完畢,「離了紫金陳國產懸疑就不轉了」的暴論也不脛而走。好在「大A定律」對當事人長期有效:只要套得足夠深,就遲早會產出新作。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被改編成日本電影的《隱秘的角落》,實現了文化輸出

二是內核。

懸疑劇的外殼雖為刑偵探案,但內核可向社會縱深無限延展,一旦立意與完成得當,極易形成口碑佳作。

如《無證之罪》的表意,是個體通過正當渠道維護權益的艱難;《沉默的真相》不僅描畫了生態之惡,更強調了逃避責任者仍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漫長的季節》的謎案背後,則事關轉軌年代小人物的生存掙扎與理想毀滅,既有小家庭的分崩離析,又有烏托邦的難以為繼。

而以上這些主題的呈現並非平鋪直敘,而是與劇作既定的懸疑結構緊密貼合,最終呈現出1+1>2的效果

三是技術。

網劇進階的另一個關鍵,就是電影感的視聽語言和拍攝手法。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漫長的季節》光影運用:大爺的影子蓋住了沈墨的影子

傳統電視劇場景基本固定,情節相對鬆散,大量對話成為觀眾獲取信息的關鍵。導演呂行在拍攝《無證之罪》時,就專門強調要讓觀眾「看明白」,而不是「聽明白」,其做法即是減少台詞量,多用鏡頭傳遞信息[3]。如殺手李豐田黑暗中的登場,只是憑藉特殊的點煙設計與考究的光影構圖,就足以令人不寒而慄。

為了推動由聽到看的技術升級,令劇中的轉場調度更具觀賞性,平台起用了一批鏡頭語言嫻熟的中國台灣導演。如《沉默的真相》的導演是來自寶島的陳奕甫,《唐人街探案》的導演是金馬系走出的馬來華裔柯汶利,《摩天大樓》的導演則是拍過多部賣座電影的陳正道。

與此同時,以辛爽、呂行、王偉為代表的本土導演也成長迅速,這批新銳創作者具備閱片量的優勢,常借鑒電影橋段增強畫面感。如《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幻想的血牆,神似獲得第56屆金馬最佳視效與美術獎項的恐怖片;《漫長的季節》中傅衛軍被踩碎助聽器的一幕,則致敬了韓國導演李滄東的名作《薄荷糖》。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主觀視角的一片血紅

正是由於懸疑劇的畫面愈發升級,倒顯得大銀幕上不思進取。短短几年間,國內的網劇、網大、遊戲、廣告,什麼都有了點電影質感,唯獨一些電影沒有電影質感。

02. 瓶頸

如同《潛伏》里有「玉座金佛」與「斯蒂龐克」兩大原理,國產劇的一切類型也都長期受兩大規律影響,即「樹大招風」與「雖遲但到」。

所謂《潛伏》之後,市面上找不到黑話連篇的職場教材與諜戰寓言;《人民的名義》之後,反腐劇的台詞與內核也遭遇一波窗口指導;《狂飆》之後,國產劇也不便再出現比正面人物更能引發共情的高啟強。

懸疑劇處處涉案,自然在此節概莫能外。

有著國產懸疑第一廠牌之稱的「迷霧劇場」便是行業的縮影,自《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式的「大成」之後,熱度上雖有《誰是兇手》《三大隊》式的「小成」,口碑上雖有《平原上的摩西》《塵封十三載》式的「遺珠」,但在整體上看,隨著豆瓣評分系統的日益混沌,質量、流量與口碑這三者愈發難以兼顧。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迷霧劇場」後續的遺珠之作

換句話說,國產懸疑劇遇到的瓶頸,並非是真的沒有好內容,而是敘事口徑、表達尺度、評價體系共同構成的外部環境,令其承壓嚴重。當然從內因上看,這一類型也的確集中暴露了一些問題,如不引起重視,對於剛剛積攢的口碑無疑會造成損耗。

第一個暴露的問題,是劇本質量下滑。

具體表現為情節鬆散、節奏拖沓、邏輯漏洞多、信息密度差。有的設定經不起推敲,被網友稱為「開局高能、中段崩盤、結局爛尾」;有的全劇播到一半才切入高潮,缺乏強烈的矛盾衝突,鋪陳上顯得寡淡冗長;還有的為了營造燒腦感,刻意增加反轉套路,令無關緊要的支線過載,嚴重影響了整體節奏。

優秀的懸疑劇需要強邏輯、節奏感與衝擊力,重點不在於高舉高打、大開大合,而在於衝突迭起、抓人心魄。

第二個暴露的問題,是懸疑效果不足。

這裡分設定與執行層面。

設定即是「懸疑元素不夠,時代背景來湊」,案件動輒十年二十年起步,時間線索的交叉剪輯雖多,社會生態的還原建構卻不足,既忽視本格派推理的驚險情節,又缺乏社會派推理的人文關懷,顯得兩頭不佔。尤其在「一劇一案」的模式下,更顯得同質化嚴重[4]。

執行層面的弊端則是形式大於內容,從劇情到拍攝手法都在故弄玄虛。一些劇集充斥著不知所云的空鏡頭和須用倍速觀看的長鏡頭,靠生硬的情節閃回與顛簸的鏡頭抖動製造懸念——知道的是在拍懸疑,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玩催眠,隱隱綽綽的抽幀效果,只能給觀眾製造生理上的暈眩感。

第三個暴露的問題,是人物塑造單薄。

新一代的觀眾渴望在故事裡看到「活人」,而不是扁平的「工具人」,但部分懸疑劇卻在角色塑造上固步自封,人物普遍缺乏行為動機與情感深度。類似在人販子窩裡長大的不良少年,卻因為壞事都由同伴承擔,所以能夠出淤泥而不染。這種看似取巧的設定,實際是對人性的複雜幽暗淺嘗輒止。

綜上所述,對於優秀的懸疑劇來說,本格推理是基礎,社會推理是增益。換句話說,只有見招拆招的精巧,沒有現實批判的深度,仍不失為一部合格的懸疑劇。但如今一些劇集卻犯了重心倒置的錯誤,使得至關重要的懸疑效果大打折扣。

當然,國產懸疑劇歷經了開局的高光,卻突然在隨後陷入低谷,這裡既是因為部分創作者對類型的理解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受限於題材尺度的條框。從產品角度理解懸疑類型在國內的市場定位,更有利於認知行業為何會在上一階段集體駛入彎路。

首先看劇作成本。

在歐美日韓,懸疑類型有大有小,選題空間也比較豐富,例如《信號》《無人生還》《非自然死亡》《神探夏洛克》,看點都不在於製片規模的高舉高打。但在國內,由於不存在私家偵探,凡是涉警就需要公安部金盾影視中心參與,光送審成本就要幾百萬,網大、短劇根本犯不著,所以懸疑在國內都屬大製作[5]。

其次看審核標準。

無論是反腐劇還是懸疑劇,標準收緊都容易導致爛尾,在「樹大招風」定律與「雖遲但到」定律的介入下,後續項目不能過於血腥暴力,不能過於反映人性陰暗,主角不能耍陰招,反派不能展現親和力。以上雖然不能全然作為「編劇能力不足」的豁免,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產懸疑劇的情節走向與人物塑造。

基於以上兩點,懸疑劇想要拍得好看,就離不開以下配置。

第一點是提升硬體,即利用攝影、服裝、化妝、道具、美術等一切技術環節,將氛圍感烘托到位,營造一種故事還沒展開、懸念已然叢生的效果。

例如《無證之罪》中跟拍視角的手持攝影,大幅增加臨場感;例如《淘金》深入雲南雨林實景拍攝,光影渲染與色彩運用都屬上乘;例如《白夜追兇》主角登場的7分鐘長鏡頭,由15米的電子伸縮炮和20米的軌道拍攝完成,節奏緊湊、懸念拉滿的同時,還清晰交代了龐大的拋屍現場和複雜的人物關係[6]。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隱秘的角落》中秦昊飾演的張東升

第二點是保證軟體,即動用實力派的大牌演員來演,從演技上征服觀眾。

近年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電影演員轉戰網劇已成業界一大趨勢,如秦昊、廖凡、郝蕾、段奕宏等國際級別的影帝影后,都在長視頻賽道貢獻了精彩演出。即便一些懸疑劇的劇情經不起推敲,但演員表演都能令人信服。換句話說,匯聚了老中青三代戲骨的國產懸疑劇,在卡司方面一直都是長板。

而當我們全面總結了國產懸疑劇的難點與賣點,就不難發現以上配置的共同點,就是「經費在燃燒」,就是製作成本的居高不下,就是稍有不慎就會引發風險。

基於這種壓力與考量,創作者的重複與保守也就不難預見。

03. 思變

就在《無證之罪》播出的2017年,市面上還湧現了一部一時瑜亮的話題之作,那就是首部被Netflix購買海外發行權的國產劇:《白夜追兇》。

《白夜追兇》的出圈並非偶然,而是與前文的總結不謀而合:一在尺度,聚焦黑警問題,矛頭向內指;二在結構,主案副案層層疊加,環環相扣;三在技術,高級的鏡頭語言貫穿全劇;四在表演,潘粵明分飾的甚至不是兩人,而是四人——白天的哥哥、黑夜的弟弟、白天假扮哥哥的弟弟、黑夜假扮弟弟的哥哥。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白夜追兇》與續作《白夜破曉》

也正是由於該劇在業內的標杆性質,出品方優酷去年4月便將全新升級的懸疑廠牌以「白夜劇場」命名。

「白夜」寓意「長夜必盡,真相大白」。該劇場在類型化的鏡頭語言之上,探討更深刻的社會議題,展現更深邃的人性關照,由此拓展國產懸疑劇的創作邊界。在2024年的已播項目中,該劇場集中湧現了《新生》《邊水往事》《雪迷宮》等多部流量與口碑俱佳的精品。

根據《2024年三大平台懸疑劇場豆瓣評分》顯示,優酷白夜劇場是三家平台中數量上新最多、質量最穩定的廠牌,多部作品獲得了市場好評、行業表彰與海外傳播,近一年來的成績可謂顯赫。白夜劇場的突飛猛進,也令國產懸疑劇形成良性競爭的鼎足之勢。

愛奇藝「迷霧劇場」高開之後便難以逾越,一以貫之的品質即是護城河,只是愈發混亂的評價系統很難佐證這一點;騰訊視頻「X劇場」的風格則是「等得起」,充分體現慢工出細活的匠人精神,押注的是好口碑的長尾效應;而優酷「白夜劇場」主打「強敘事+風格化+好班底+現實議題」之後,可謂奮起直追,漸入佳境。

這裡我們選取姚曉峰導演的《微暗之火》、申奧導演的《新生》與曹保平監製、算導演的《邊水往事》三部有代表性的案例,來談談白夜劇場做對了什麼。

《微暗之火》從一樁女性殺夫案入手,表層安插了家暴困境與正當防衛疑雲,深層刻畫的是熟人社會的性別暴力和傳統觀念對個體的壓迫異化。主人公成長過程中遭遇的種種不幸,與作家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的金句異曲同工——「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是整個社會一起完成的。」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微暗之火》劇照,2024年

與劇情主軸的兇殺懸案有機勾連的,是相差11歲的少年周洛與少婦南雅的隱秘愛情線,圍繞著服裝店老闆南雅生活作風的是非爭議,又與義大利經典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人物設定不謀而合,很容易勾起觀眾的迷影情節。

《新生》則聚焦時代感氣息濃郁的情感詐騙主題,在警匪刑偵元素扎堆的國產懸疑劇中顯得獨樹一幟。選秀歌手出道的井柏然,不僅在偷吃餐廳剩飯的重頭戲中演技封神,而且縱觀全劇,獲得了新一代網友「古希臘掌管騙子賽道的神」的高度評價。

劇中以一敵多的主人公費可,看似是行走的謊言製造機,將他人當作槓桿不斷撬動資源,實際上隨著劇情推進,各懷鬼胎的受騙者也相繼露出馬腳,原來所謂的設局入套,不過是權衡利弊者的相互算計。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新生》劇照,2024年

以現實主義取材的《新生》,一面通過勾勒不同人物之間的微妙聯繫巧設懸念,另一面在立意上兼顧社會議題與人性關照。潛藏在「羅生門騙局」與「空手套白狼」敘事之下的冷峻現實,是小鎮青年上升通道的脆弱逼仄,是境況懸殊的資源分配,亦是形同宿命的階層分化。

《邊水往事》在單元劇範疇的破圈,可歸結為題材新鮮,風格迥異,敘事紮實,既有古典的章回體結構,又有精密的世界觀建設。三邊坡雖來自創作者的虛構,卻在風土人情與社會實踐的鋪排上一絲不苟,無論是遊戲地圖式的片頭、動效感十足的單集片名,還是洗腦上頭的片尾曲,都試圖打造一種沉浸式的觀感。

這種對於「邊境生態」的悉心構建,如同劇中但拓的台詞——「不是兌假酒複雜,是邊水的流程複雜。」邊水即是給山裡的毒販運送生活物資,又分「接水」和「走山」,前者是把物資運往倉庫,後者是把物資送進毒穴。至於如何過關卡,如何打點軍閥的邊檢,運送起止地以及來回里程,在劇中都有清晰展示。

與勃邦、磨邦、達班、小磨弄、大麴林等地域區界概念相配套的,是《邊水往事》為營造異域質感研發的語言。導演算找到一位精通緬甸語、傣語、泰語、寮國語的語言學家,以傣語語法為基底,以多族辭彙為參考,構建了劇中通用的「勃磨語」。這種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文化建構,在國產劇中實屬罕見[7]。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邊水往事》劇照,2024年

當然,《邊水往事》不止提供了「視覺奇觀」,也在內涵上諸多表意——如生存困境與致富貪慾的二元掙扎;如惡性循環的系統對良善個體的無情吞噬;如以叢林社會弱肉強食的特殊性,影射主流社會公平失卻的普遍性,就像劇中猜叔對沈星講的那句話:「你好像說這些事只會發生在三邊坡,其他地方都沒有的?」

而在該劇中,吳鎮宇飾演的三邊坡教父猜叔還常講一句「事緩則圓」,這一富於哲理的口頭禪,恰恰點明了精品內容的破局之道。

在長視頻工業體系業已成熟,外部流量衝擊日益加劇的當下,主動選擇去做更具話題深度、更具作者意識、更具人文關懷的內容,本身就需要非凡的耐心與魄力,幸運的是,白夜模式已經趟出了成功的一步。

回看「強敘事+風格化+好班底+現實議題」對國產懸疑劇瓶頸的階段性突破,既是基於對上個周期行業規律的認真總結,也充分體現了平台自身創新求變的意識。

而在2025年,白夜劇場除了正在熱播的由趙冬苓編劇、段奕宏主演的《沙塵暴》、還有紫金陳小說改編的女性向懸疑劇《長夜難明:雙星》、聚焦網路電詐主題的《曠野之境》等多部待播作品,內容品質一以貫之,內容品類愈加豐富。

其中主打「西北懸疑美學」的《沙塵暴》是白夜劇場今年最先推出的一部力作,該劇首先刷新觀眾視覺神經的,是以半紀實風格呈現的「荒漠」風貌:這裡白日少光照,夜晚多寒氣,塵土沙礫充斥其間,看似一如既往地靜默,實際蟄伏著沙塵暴漫天而來的風險。既有希望的無枝可依,又有厄運的變幻莫測。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白夜劇場正在熱播的《沙塵暴》

故事從一起八年前的錯案入手,來刻畫基層幹警在絕地的堅守。主人公陳江河年輕時一心想調去省城,刑警隊長老葛拗不過,只得以「了結手上案子」為約給調令簽字。就在主角去留的關鍵節點,一邊是對疑點反覆推敲的師父,另一邊是想要儘快結案走人的徒弟,兩人的貌合神離形成了極強的張力。

在一場沙塵暴造成的撞車意外中,師父不幸殘疾,而陳江河出於愧疚,去往最貧瘠的小鎮自我放逐。直到八年後錯案重啟,他才明白師父不是故意強留自己,更明白了師父當年的那句話——「你辦的不是案子,你辦的是人家的人生。」

《沙塵暴》的初衷在此不言自明,正是因為現實中有無數老葛們做出了逆流而上的選擇,承擔相應的代價,更多的人才得以順流而下。好的懸疑劇也正須如此,不止滿足於環環相扣的懸念,還不忘關照時代與人心。

04. 尾聲

作為全球唯一票房累計過百億美元的電影導演,斯皮爾伯格卻講過這樣一句話:「失敗無法避免,成功難以捉摸。」

這位站在好萊塢產業鏈頂端的大師並不是主張玄學,而是指出了爆款內容的不確定性與內容行業不可或缺的彈性——事後來看,文化產品的爆火與啞火似乎都有跡可循;但事前來說,平台很難預測一部用心製作的節目市場前景如何,不光國內的愛優騰做不到,國外的Netflix和HBO也做不到。

在HBO任職二十七年的劇作家Bill Mesce在《HBO的內容戰略》里分享過一個重要觀點:質量決定下限,運氣決定上限。一部新劇想要取得成功,合適的人選、團結的幕後、堅實的執行、精密的排播佔90%,被觀眾青睞的運氣佔10%。可如果缺少那10%,前面90%都做好也會不盡人意[8]。

正因為內容產業本身存在難以預估的風險與必要的沉沒成本,所以各方更要具備足夠包容的心態,市場無須苛責平台,平台也無須苛責創作者。平台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儘可能地豐富選材,避免自我重複。

全文完,感謝您的閱讀。

參考資料

[1] 廣電總局:一般涉案劇作適當處理後可上黃金檔,北京青年報

[2] 「網路龍標」意味著什麼,犀牛娛樂

[3] 什麼是網劇的電影感?《無證之罪》做了這樣的演示,影視獨舌

[4] 迷霧劇場到底怎麼了,大都會電影

[5] 各類影視劇成本,強哥本人號

[6] 白夜追兇1,周導說片

[7] 一個屬於優酷的新故事,人物

[8] HBO的內容戰略,小比爾·梅西

作者:魯舒天

編輯:戴老闆

責任編輯:戴老闆

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懸疑劇已過萬重山 - 天天要聞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劉嘉玲夫婦泰國度假,60歲劉嘉玲顏值身材在線,梁朝偉高冷不愛笑 - 天天要聞

劉嘉玲夫婦泰國度假,60歲劉嘉玲顏值身材在線,梁朝偉高冷不愛笑

4月3日晚,劉嘉玲在社交平台曬出和梁朝偉在泰國度假的照片,並配文「Relax」,夫婦倆盡情享受假期,好愜意。照片中,劉嘉玲戴著墨鏡和帽子,身穿白色襯衫連衣裙,搭配編織包包,一身法式度假風打扮鬆弛感滿滿。梁朝偉戴著墨鏡,身穿藍色襯衫和白色短褲,休閑裝打扮看起來酷帥十足。夫婦倆在海邊喝著飲品,享受美好假期。劉...
電影清明檔開啟!《哪吒2》結束票房領跑 - 天天要聞

電影清明檔開啟!《哪吒2》結束票房領跑

全球票房已破155億元、保持單日票房冠軍紀錄兩個月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會在什麼時候走下冠軍寶座?答案是現在。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4月3日,張藝興主演的電影《不說話的愛》上映首日單日票房達到1406.76萬元,超過已上映65天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成為內地電影市場新的單日票房冠軍。這也意味著《哪吒之魔...
張藝興主演電影,單日票房超《哪吒2》 - 天天要聞

張藝興主演電影,單日票房超《哪吒2》

記者從貓眼專業版獲悉,截至4月3日22時,當天才上映的張藝興主演電影《不說話的愛》單日票房超1347萬,超過已上映65天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成為內地電影市場新的單日票房冠軍。這也意味著《哪吒之魔童鬧海》保持的連續單日票房冠軍紀錄最終定格在了64天。來源:現代快報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