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是晚上睡不著覺,睡著了也只有三四個小時,晚上更是極度容易被驚醒,很嚴重的時候,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價值,沒有任何意義,我甚至想過自殺」
這是白岩松曾說過的一段話。
之所以走到這步,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白岩松由於個人言論遭受了不少質疑,從備受眾人尊重的央視知名主持人「跌落神壇」。
在深陷「漩渦」的那年,他可謂是一年裡栽了三個跟頭。
當初白岩松參加了一場年輕人主題的演講。
期間有位男生提出了自己對理想感到迷惘,他覺得當下的很多年輕人對國家發展感到樂觀,對自身發展感到悲觀,於是問白岩松如何看待此類現象。
白岩松表示: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不容易的,並且強調自己上學時根本不敢想未來大家能有房子這事兒。
並且他也透露,當初的他們,畢業是包分配的,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此話一出,難免被人認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認為在他心裡,他覺得提問的年輕人們已經很幸運了。
並且,白岩松還直白告知:年輕人必須要努力,你努力,你好了,國家才能好,國家好了會回饋你,你也會更好。
在此之後他還舉例了一連串事情,連續反問了幾句「不會吧」,再次強調「人生需要挑戰」。
這則回答在網上引起了熱議,遭到不少年輕人的反對,大家紛紛表示:喝不下白岩松這碗雞湯,他根本不了解當下的年輕人。
不過很快,白岩松再次出現在這樣的場合,他的觀念,竟然變了。
在節目上,當大家談及「年輕人與房價的關係」時,白岩松罕見怒斥。
他提出,當下的高房價已經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來,高房價帶來的不僅是生活上的壓力,還有對這代年輕人理想的「扼殺」。
站在年輕人一邊說話,這下總該得以理解和認可了吧?
哪知,不少人將兩次演講串聯起來,說他表裡不一,說一套做一套。
大家對於白岩松的評價,依然褒貶不一。
後來,白岩松又出口一番言論:3000塊工資已經是中等收入家庭,民眾們是有錢願意花,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達到中等收入?
除此之外,在「躺平」一詞出現的時代,很多人還把這跟白岩松聯繫上了,大家認為,白岩松一次又一次的發言,話里話外就是在指責年輕人「躺平」。
此後,網友們紛紛感嘆:
「這個主持人真的變了」「白岩松人設崩了」。
於是有人翻出當年王朔對白岩松的評價:
「一個有著莫名優越感的肉喇叭,還總愛緊鎖眉頭,扮演社會良心」。
也就是說,在王朔心裡:白岩松的觀點,幾乎就只會轉述自別人的話,只是流於表面的「場面話」,實際上一點都不真誠。
對此他也道出了對他有成見的原因:
他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白岩松介紹書籍的相關採訪。
在採訪期間,白岩松幾乎沒有直視鏡頭,也沒有直視提問的人。
此舉讓人覺得他高傲自滿。
一時之間,白岩鬆口碑急劇下滑,眾人對他抱有偏見以後,就連一句對全紅嬋的評價,也能引發眾怒。
眾所周知,在杭州亞運會上,中國跳水隊運動員全紅嬋在女子10米跳台上最後一跳時,完成了難度係數高達3.2的「5253B」動作。
這個動作不僅技術難度大,而且對整個身體條件的控制比例要求都是十分大的。
全紅嬋將這一難度動作發揮到了極致,她進入水中的身姿精準優雅,沒有掀起半點水花。
正是這一跳的完美髮揮,使她最終微弱領先,奪得冠軍。
而就在全紅嬋在女子10米跳台奪得金牌後不久,白岩松的點評便引發了一場輿論風波。
在他的點評中,大家聽出其意:
全紅嬋的奪冠存在一定僥倖成分,因為全紅嬋在最後一跳前一直落後於隊友陳芋汐。
這番話,可是引發了觀眾們的不滿和質疑:人家辛辛苦苦的努力,就只是運氣?
也有網友認為,白岩松說話總是充滿了主觀傾向。
當然,在後來活動中,白岩松表示自己對全紅嬋的評價可能過於苛刻了,並向全紅嬋道歉。
但大家對他的印象已經大打折扣,道歉,也是無濟於事。
至此,他再也不是眾人心中的「精神導師」,反而滿身質疑,幾乎說什麼都會引發爭議。
直到這次兩會,沒想到,57歲的白岩松,因為一個提議,實現了「口碑暴增」。
由於白岩松發現,自己經常遛彎的很多熟悉的街區,原來那些人均100塊左右的餐館,這些年已經被很多人均30塊、40塊的餐館替代。
而這些餐館主要的消費人群,就是年輕人。
有了如此的消費降級,顯然她們的壓力在不斷增大。
於是白岩松在兩會提出:應該更加明確地把年輕人的增收減負列為整個提振消費的重中之重。
因為年輕人的消費意願是很強的,同時他們又有很多剛需,但他們如果沒有充分的就業,兜里沒錢,他們拿什麼去消費。
年輕人一旦收入增長,他們就會對未來有信心,整個社會的信心也就容易被帶起來。
甚至於,如果可能的話,能不能讓35歲以下的年輕人,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額由5000直接跳到12000。
這個提議議背後,白岩松強調了兩個觀點。
第一,年輕人在當下屬於弱勢群體
原因有三。
首先,年輕人的收入相當大的比例並沒有父母那麼高。
的確,父母當年畢業包分配,退休後有退休工資,然而當下很多年輕人在企業上班,未必賺得有父母多。
就拿大家所熟知的演藝圈來說,張天愛就自曝過曾經自己拍戲,一年只能賺13000,平均下來一個月1000多,根本不夠生活。
於是她便兼職賣房子、賣衣服,才能讓收入可以更多一些。
其次,白岩松還提到,現在的年輕人,機會成本大量下降。
之所以如此,是很多職場都存在一個現象:論資排輩、排隊不加塞。
這樣會導致年輕人越來越有一種感受覺得:我努力不一定有回報,我努力的回報也此過去小得多。
同樣拿大家都覺得掙得多的演藝圈來講,知名趙寶剛也曾透露,當下的劇,很多編劇導演不敢用新演員,因為保證不了收視率、觀眾不認識、不熟悉,所以這是一步險棋。
但事實上,沒有人一開始就是明星,還是應該給予年輕人機會。
包括在一檔綜藝里,趙奕歡就曾不解:為什麼當初自己是演網大成名的,她已經把握好了自己能夠到的機會,但是眾人就是要以起點不同,而不看好她,以至於無論她怎麼努力,根本就很難有好的平台。
除此之外,白岩松還深入洞察到一點:年輕人他們渴望愛,但是無力愛。
各種障礙各種因素決定結婚越來越晚,甚至談戀愛都很艱難。
之所以說渴望愛,是現在年輕人養貓養狗比以前多多了,他們把貓狗都成了自己的孩子。
說到無力愛,讓我們不得不想起前段時間官宣離婚的劉泳希和李嘉銘。
當初兩人戀愛結婚還上了綜藝節目讓大家見證。
劉泳希認識李嘉銘的時候,對方還是娛樂圈的小透明,沒車沒房沒存款不說,就連個像樣的婚禮都給不了她。
可劉泳希卻是個沒經過人間疾苦的小公主,連普通人都知道,沒有物質基礎的感情是走不長久的,但她卻天真的以為有情飲水飽,只要他倆感情好,什麼車子房子就都不是問題。
爸爸作為過來人怕女兒受委屈,就問小兩口婚後打算怎樣存錢,萬一存不到錢又該怎樣過活?
她說:「買不著,我們也可以租在市中心的繁華地段嘛,租的房子裡面也可以很幸福,找一些副業賺錢什麼的,是吧」?
一聽就是個被父母保護得很好、涉及未深的小女孩,而在這個過程中,李嘉銘卻一言不發。
從中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壓力。
當下眾人就覺得,這樣沒有物質基礎的婚姻,路會很難走,果真,兩個人最後還是走散了。
而儘管年輕人已經如此不容易,就如白岩松所言,不少人還被貼上了「啃老」的標籤。
似乎在物質和生活上依靠一點父母,就是「啃老」。
對此,白岩松也清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這個詞從字面上來說,是在批評年輕人不作為,批評他們啃老人家。
但實質上我們仔細想想,何嘗不是社會該為年輕人做的很多事情,做得不夠,做的不足,因此才讓家裡的老人替社會來完成這些事情。
最後反而用「啃老」這個詞變成了批評年輕人。
比如我們房價沒那麼高,我們的經濟適用房包括保障房都解決得很好的話,那就不用父母們去為他們出首付,包括交月供。
如果我們託兒所、托幼所都解決得很好的話,就不會讓父母大老遠的跑到年輕人家裡替他們看孩子「被啃」。
如果年輕人的工作相對來說就業比較順利,而且工資在不斷增長,那麼也不用老人來給他補貼。
這番話無疑是引發了太多年輕人的共鳴,的確,很多人是真的不想麻煩父母,但是又要上班又要帶娃,心有餘而力不足。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能為家庭中的的年輕一代,包括年輕的夫婦去減負的話,全家老少都會成為受益者。
可以說白岩松這次的輸出,真的讓不少年輕人感受到了理解和溫暖,也看到了希望。
至此,白岩松也算是贏回了不少好感。
眾人也終於明白了他內心的真實所想:
他用行動證明,自己不是王朔口中的 「做作之人」,而是真正心繫大眾的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