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集六次被騷擾,女主是『吸渣體質』嗎?」
熱播劇《難哄》直接憑實力把自己「哄」上熱搜,不過是以一種極其尷尬的方式。
女主溫以凡(章若楠飾)從校園到職場再到街頭,不是在躲咸豬手就是在逃黃謠。
網友銳評:「這哪是《難哄》,分明是《難逃》」。
劇方連夜刪減爭議片段,但社交平台開啟瘋狂輸出,#性騷擾不是流量密碼##難哄刪除爭議鏡頭# #難哄9集6次性騷擾# 等話題閱讀量破億。
當性騷擾成為編劇的「劇情外掛」,觀眾終於忍不住開麥了:「不會寫戲可以不寫,編劇到底想幹嘛?」
一、九集六次性騷擾:是現實寫照還是「狗血」堆砌?
根據網友整理的「性騷擾情節清單」,《難哄》前九集的爭議設計堪稱「要素過多」:
1、學生時期,黃謠開局:被同學以「開玩笑」名義造謠「私生活混亂」,慘遭言語騷擾,溫以凡沉默應對。
桑延安慰溫以凡,說了一句讓人難以置評的話:「你說那些男生是不是喜歡你啊!」難道喜歡就可以造謠?
2、租房階段,猥瑣刷屏:第一次搬家,被合租男半夜敲門「借浴室」,溫以凡光速搬家,為和桑延同居埋伏筆!
第二次暴擊,新鄰居直接上演「醉酒夜襲」,桑延閃現暴打猥瑣男,典型的英雄救美。溫以凡不被騷擾,桑延怎麼裝X?
3、職場環節,領導同事猥褻:在公司被上司咸豬手、同事性暗示雙重侵擾,溫以凡選擇清者自清,僅以躲避了事,未展現有效的反抗或法律維權。
不露鋒芒又忍讓的溫以凡,襯托桑延對她的保護是多麼讓人感動,彷彿天降救星。
4、街頭場景,編劇強行開副本:陌生男尾隨露體,溫以凡「驚慌遮眼」,嚴重脫離現實。
網友集體吐槽的點主要集中於三點:
1、密度離大譜:九集六次的性騷擾頻率,溫以凡活得像個「性騷擾磁鐵」 ,編劇刻意製造衝突,遠超現實邏輯,被質疑「為虐而虐」,淪為博取流量的工具。
2、人設崩塌:溫以凡受侵害後不僅不維權,反而安慰施害者家屬,被調侃「聖母光環開太大」,可能讓公眾誤以為「容忍」是應對性騷擾的合理方式。
3、現實魔幻主義:性騷擾不報警不取證,編劇怕不是活在古早霸總文里?與現實中逐漸完善的反性騷擾機制形成割裂,建議編劇去《今日說法》進修。
二、熱搜背後的集體情緒:觀眾到底在憤怒什麼?
從「吃瓜」到「生氣」的觀劇體驗,觀眾吐槽金句頻出:
「女主不是在遭遇性騷擾,就是在遭遇性騷擾的路上,這劇該改名《難逃》吧?」
「建議編劇去反詐APP進修,正常人遇到這麼多事,早報警800次了!」
「編劇怕是沒上過班?現在公司里性騷擾監控拍到直接開除好嗎!」
「把性騷擾當日常任務刷,這波熱度蹭得良心不會痛嗎?」
「編劇是不是以為性騷擾和便利店一樣,走兩步就能遇到啊?」
「現實中受害者維權艱難,電視劇里還在美化隱忍,這是給罪犯遞刀子!」
女性觀眾尤其感到被冒犯:「看著女主反覆受害,就像被迫回憶自己的創傷經歷,劇方考慮過受害群體的感受嗎?」
一面是現實中性騷擾的維權困境,一面是虛構角色的隱忍、聖母心,編劇的輕率處理觸發公眾集體情緒。
三、觀眾的「避雷指南」與行業的「創作迷茫」
當#性騷擾不該成為流量密碼#衝上熱搜榜首,折射出觀眾對影視劇的三大期待:
1、要真實,不要「狗血」
「我們反對的不是拍性騷擾,而是瞎拍!」
正如網友所說:「《底線》里拍職場性騷擾,從取證到立案全程專業,那才叫現實主義。」
觀眾渴望看到有社會價值的創作,而非消費痛點的流水線產品。
2、要力量,不要「聖母」
對比《她和她的她》中受害者艱難維權的心路歷程,《難哄》女主的「以德報怨」顯得格外刺眼。
年輕觀眾更期待「爽文式反擊」:「憑什麼總要受害者寬容?我們要看的是惡有惡報,《黑暗榮耀》!」
3、要警示,不要「教學」
中國傳媒大學學者指出:「密集展現侵害過程卻省略法律後果,可能產生『犯罪示範』效應。」
這一點在《難哄》醉酒男入室片段中尤為明顯,詳細展現犯罪手法卻草草收場,現實里至少三年起步,編劇法考沒過吧?
觀眾早就不吃「虐女捧男」那套了,拒絕「蹭痛點式創作」,別把觀眾當韭菜割了!
結語:比「刪片段」更重要的是重塑創作觀
《難哄》這場爭議事故,本質是行業「熱搜式創作」的現世報,把性騷擾當劇情快消品,把女性痛苦當流量興奮劑。
當觀眾用梗圖、短視頻和差評反擊時,其實在喊話整個行業:「我們要看的是照亮現實的光,不是編劇硬塞的工業刀片」。
當某天影視劇中的性騷擾情節不再引發群嘲,而是成為普法課堂或維權指南,或許我們才能說:這個時代的故事,配得上觀眾的期待。#難哄#
===========分割線===========
歡迎轉發、收藏、點贊、留言!
您的肯定就是最好的支持!
若您有不同觀點,我們一起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