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3月2日,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將展卷羊城,在廣州大劇院迎來第700場演出,與觀眾共同見證這場跨越時空的美學盛宴,續寫「青綠」與「江山」的千年之約。
《只此青綠》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域上和美集團共同出品。自首演以來,該劇憑藉獨特的敘事方式、震撼人心的表演和對傳統文化的精彩演繹,迅速風靡全國乃至全球。
目前,該劇已在國內外70餘座城市演出近700場,劇場觀演超過120萬人次。它不僅走進新加坡、土耳其、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還斬獲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最高獎——第十七屆文華大獎等重要獎項,成為現象級爆款文化ip。
以舞入畫,致敬千年文脈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以北宋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為創作藍本,通過「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等篇章,講述了一位現代故宮研究員——展卷人,因對《千里江山圖》的潛心鑽研,穿越時空,走進希孟內心世界的故事。
該劇以「舞蹈詩劇」的形式將靜態的丹青畫卷轉化為動態的舞台藝術。舞者以翩若驚鴻的身姿勾勒山巒紋理,用剛柔並濟的肢體語言演繹墨色流轉,讓觀眾彷彿置身於層巒疊嶂的千里江山之間,感受跨越千年的文化心跳。
在這個故事裡,觀眾能看到希孟對繪畫的極致熱愛與少年風骨,能感受到無數勞動者以及文藝工作者嘔心瀝血的匠心精神,更能置身於山水之間,跟隨「青綠」的舞步沉浸式感受宋代美學的獨特韻味,體會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700場演出,見證文化自信
自2021年首演以來,《只此青綠》以破竹之勢席捲全國。700場演出的背後,是主創團隊對藝術品質的極致追求,每一處細節皆凝聚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傳承。
在《只此青綠》中,人們所看見的不只是獨步千載的山水畫卷,更有北宋少年畫家希孟與展卷人回溯千年的相逢、有畫作背後的非遺技藝:織絹、顏料製作、制筆、制墨……
正如中國東方歌舞團青年舞者、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青綠」飾演者孟慶暘所說:「當你越來越深入地了解之後,你會發現打開『青綠』這座大門,它是無邊無際的,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澱。從相識到與它相融,就是對傳統文化發現、沉澱和傳承的過程。」
為慶祝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全球巡演突破700場,廣州大劇院特別策劃「青綠千載·江山共舞」主題系列活動,包括《只此青綠》700場紀念互動見面會、《只此青綠》700場紀念主演簽售會等,為觀眾帶來沉浸式互動、藝術對話與匠心傳承。
文|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姚惠
圖|演出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