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2月18日19時38分,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球票房(含預售及海外)累計超123.19億元,超越《頭腦特工隊2》(123.19億元),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
截至目前,《哪吒2》已進入全球影史票房第8位,海外票房已超過1099.5萬美元。不過,這樣的成績在國產片出海票房裡仍然難以進入前十。據貓眼專業版國產影片出海榜,前三名分別為《卧虎藏龍》2.13億美元、《英雄》1.49億美元、《十面埋伏》8002.0萬美元,第十名《霍元甲》也有4862萬美元。《哪吒2》目前排名第18,排在《流浪地球2》之後。
儘管登頂全球動畫票房冠軍,但靠單一市場拔得頭籌與迪士尼動畫全球賣座仍有區別。有了亮眼成績後,中國電影出海該如何破局?
排片是問題
「本以為國內票房100億,海外至少2億,看了出海榜感覺天塌了。」儘管《哪吒2》北美預售火爆,但不少觀眾發現,影片上映後海外票房並不如預想中給力。有業內人士認為,《哪吒2》還是吃了發行薄弱的虧。出海榜中排名前兩位的《英雄》和《卧虎藏龍》發行公司分別為米拉麥克斯和索尼哥倫比亞,都是擁有國際網路的傳統好萊塢發行公司,上映影院數量多、排的場次多,宣發模式和供應鏈成熟,票房自然就高。《哪吒2》的海外發行由總部在北京的華人影業主導,與國外發行商相比在院線談判和爭取排片資源上不佔優勢。此外,《哪吒2》無英文配音,對不習慣看字幕的歐美觀眾來說比較吃力,片中還有大量傳統文化辭彙,外國觀眾能否理解「闡教」「截教」等也是問題。
不過,就目前成績來看,《哪吒2》已有良好開局。有數據顯示,《哪吒2》北美上映首周末登陸660家影院,《美國隊長4》在北美有4105家影院上映,開畫票房8850萬美元,《哪吒2》排片量不足《美國隊長4》的5%,但首周末也有730萬美元票房。
貓眼娛樂市場分析師賴力介紹,《哪吒2》2月13日登陸澳洲市場,澳新首日票房登頂近20年華語片總票房冠軍;2月14日登陸北美市場,首周末票房打破近20年華語片在北美地區的票房紀錄。據貓眼專業版數據,目前影片最終的內地預測總票房達到157億元,意味著熱度仍將持續一段時間。「期待『吒兒』未來在更多海外市場上映後,票房和熱度能夠繼續攀升,朝著更高的影史目標邁進。」
海外華人及留學生紛紛去當地影院支持《哪吒2》出海
「中國電影出海首先都是受到華人和海外留學生的喜愛。」曾在日本東京大學留學的王思遠告訴記者,在中國電影出海這個話題上,海外觀眾以華人群體為主,「作為留學生,看到有中國電影在海外上映,肯定會去支持,大家都有這個心理。但如果想受當地主流觀眾喜歡的話,還是有一點難度,畢竟像北美這種電影選擇太多了,能做到在眾多選擇中有一席之地就是很不錯的成績」。她記得,自己認識的一位在美國從事電影研究的華人教師,「為了看《好東西》,他開了五個小時的車去紐約這樣的大城市看電影,因為其他地方很難有排片」。
海外觀眾討論《哪吒2》相關話題
據國家電影局,《哪吒之魔童鬧海》2月18日在香港舉行首映儀式;2月22日起將在港澳地區全面上映。
2月9日,「90後」菲斯和朋友特地從香港趕到深圳的百老匯電影中心,提前看了這部動畫電影。「我看的是中午場,上座率有3/4,本來還想買泡泡瑪特的盲盒,結果門店都賣光了。之前香港一直沒有上映的消息,就趁著假期去看了,主要是想看敖丙的爸爸敖光。」
《哪吒之魔童鬧海》
在菲斯看來,《哪吒2》比自己預想中好看,「包括一心想考公的申公豹也塑造得很好。電影的劇本結構挺好,有三段父子關係的對照,看完後能理解為什麼票房這麼高」。她認為,作為近年比較出彩的動畫電影,《哪吒2》出海後,應該會吸引到一部分動漫粉絲,「但肯定是在華人圈子裡更火,喜歡動畫的應該都會去關注。香港上映後,如果場次時間合適,我也想和沒看過的朋友一起去二刷。」
本土化包裝很重要
如何為中國影片爭取更多排片和海外的口碑?也許與本地獨立發行商是可以嘗試的方式。英中電影合作研發中心創始人及總監陳曉雯曾建議中國影片在英國尋找本土發行商代理髮行,「《哪吒2》出海,需要新的海報和視覺物料、新的預告片,宣發策略和角度可以嘗試突出他調皮反叛的性格,這樣會引起更多國際觀眾的共鳴。」
《哪吒2》在國內上映的版本中並沒有英文字幕,在北美、澳新地區正式上映前,影片公開了約1分半鐘的國際版預告片,不少翻譯學者認可其英文字幕翻譯水平。比如哪吒對陣申正道前,所吟的打油詩「我乃哪吒三太子,能降妖來會作詩,今日到此除奸惡,爾等妖孽快受死」,在英文翻譯使用了雙行押韻的對句形式:「i am nezha, the third prince bold/i slay the demons,i write in rhyme untold/today i come to rid the evil』s breath/ you wicked fiends,prepare for death」。上海翻譯家協會常務理事黃福海注意到,譯文第三行是標準的英詩「五音步抑揚格」,其他幾行也能看出在朝四音步和五音步的方向努力。
「五音步抑揚格是歐美大學裡文學專業的必修課,對於普通觀眾來說,看到押韻足矣,但如果能翻譯成格律完美的英詩,也許會吸引更多專業人士或高層次觀眾的關注。」他記得,前不久一位外國網友將杜甫的《倦夜》編寫成中英雙語歌曲在網上熱傳,杜甫的原詩是一首五言律詩,英文譯詩使用了六音步抑揚格,朗朗上口的演唱也讓外國聽眾感受到中文詩的韻律之美。在黃福海看來,電影作為通俗藝術,能觸達更多人群,也是中國詩歌能被更多人看到的機會。「從目前的翻譯中能看出譯者有這樣的意識,如果把其他幾句稍作調整,改為完整的五音步抑揚格並不難。也許只有一小部分讀者能真正感受到區別,但為了這一小部分人,我們也要盡量做到最好。」
《哪吒2》預告片披露的英文字幕也引起一些網友爭議,比如有人認為四海龍王的「龍」應該翻譯成「loong」而不是「dragon」,以體現出中國龍的文化特色,「西方的dragon是一種惡龍,又丑又壞,和中國的龍截然不同。」
網友關於「龍」的英文翻譯的討論
「可以理解大家的愛國情懷,但目前通行的龍的翻譯還是dragon,loong的翻譯還沒有得到普遍認可,歐美人也沒有普遍接受。」黃福海認為,dragon雖然有歧義,但可以「修正之後再理解」,對於大多數歐美觀眾來說,看到loong只會讓他們一頭霧水。「文化傳播畢竟需要一個平台,有了平台再加以修正。我們對外國事物的理解也這樣的,先是將其翻譯成一個跟本國文化差不多的東西,然後在心裡想,『它大致上跟我們差不多,但是有某些方面是不同的』,如此不斷修正理解,這是文化接受的普遍有效的心理過程。」他坦言,目前自己還沒有讀到過英文版小說《封神演義》,歐美觀眾對於影片背後的文化接受可能會有一定障礙。
「日本相對歐美,對於《封神演義》的文化接受障礙較低,但不代表就會被這一ip吸引,儘管日本曾有一部《封神演義》的暢銷漫畫,但已經是近四十年前,印象中日本大眾對哪吒的認知度也並不高。」旅日作家陸秋槎認為,想要讓文化出海成功,除了靠「質量碾壓」外,也要有輸出技巧。「有時我們的一些文化產品在海外包裝上過於耿直了。」
他發現,最近日本一家出版社早川書房引進馬伯庸小說《太白金星有點煩》時,把標題改成了《西遊記事變》,因為《西遊記》在日本是非常熱門的ip,除了動漫遊戲作品,還有影視劇改編,而馬伯庸的小說也是從《西遊記》衍生而來。如此重新包裝後,該小說在日本更容易被讀者關注。《哪吒2》中,不少人物和元素也與《西遊記》有所關聯。「如果影片能夠引進日本,未必要改名,但不妨結合《西遊記》進行宣傳。」這需要吸引更多本土發行公司參與,他們更了解日本受眾的喜好和口味。
《哪吒2》已破百億票房,王思遠趁回國期間在家鄉上海看了這部電影。她注意到,日本新聞媒體也有關於《哪吒2》的報道,並且特意說到「哪吒在《西遊記》中出場過」「1980年出生的餃子導演小時候愛看《聖鬥士星矢》。」「日本觀眾有看動漫的習慣,它不只是年輕群體喜歡的類型,日本全年齡層都可能是動漫愛好者,並且日本電影票也不怎麼貴,每周都有固定優惠。」在王思遠看來,日本觀眾尤其喜歡《西遊記》《三國演義》等中國古代文化題材,「如果《哪吒2》在日本上映,還是會吸引一些當地觀眾」。
《哪吒2》海報
「《哪吒2》有點像迪士尼大片加中國笑話,場面絢麗,價值觀比較好懂、不複雜。」東京大學博士生君曉也在回國期間看了這部動畫電影,「周圍同學也覺得挺驚奇,覺得有這麼一個大ip」。她發現,《甄嬛傳》《延禧攻略》等電視劇在日本很受歡迎,「在文化出海方面,日本人也喜歡玩米哈游的遊戲《原神》。並且,很多看過《龍珠》的人對悟空有好感,追根溯源後發現他來自《西遊記》。」
「以前我完全不知道哪吒原來是《西遊記》里的角色,真的太好看了!和我印象中日本、美國的動漫也完全不一樣,不僅是技術,還有背景故事。」日本導演竹內亮在中國影院看了《哪吒2》,他在社交平台興奮地向餃子導演喊話:「如果可以,我想拍《哪吒3》製作過程的紀錄片,向海外的人展示中國動畫新的時代。」
「文化折扣」難免,誰是下一個張藝謀
據貓眼專業版國產影片出海榜,目前海外票房最高的國產動畫電影是中美合拍片《媽媽咪鴨》1386.4萬美元,其次是追光動畫的《貓與桃花源》1260.3萬美元,後者國內票房僅2000餘萬元,不少觀眾認為該片非常「好萊塢化」。
貓眼專業版國產影片出海榜
上海交大教授李亦中負責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國際傳播專委會工作,曾承擔廣電總局重點課題《中國電影「走出去」路徑與對策》研究。他認為,由於不同民族之間存在語言障礙、文化障礙、習俗障礙、審美障礙以及價值取向差異,勢必產生「文化折扣」,這是中國電影「走出去」所面臨的瓶頸。
國產影片出海票房榜
「縱觀電影史,默片時代卓別林的喜劇片是文化折扣最小的,依靠肢體動作與表情,足以傳達笑點和內涵。有位長期深耕非洲電影的同仁告訴我,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在非洲家喻戶曉,幾乎不存在文化折扣,影片所傳達的懲惡揚善價值觀也是非洲民眾樂意接受的。」李亦中指出,長久以來華語片輸出榜單靠前的往往是功夫片和動作片,原因在於這類影片外國觀眾容易看懂。此外,生動有趣的動畫片也是文化折扣較低的片種,無論是全球暢銷的迪士尼動畫,還是中國的《大鬧天宮》等案例,都證明動畫電影更容易被全世界觀眾接受。
國產電影出海如何破局?李亦中認為,關鍵在於影視企業掌門人需要規劃好投產項目,即哪些題材國內外都能打響,哪些題材只適合內銷。「比如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時,中國選送參評金爵獎的《鳳凰琴》落選,因為外國評委對影片中主人公面臨的『農轉非』衝突缺乏認知,更難以進入海外商業影院上映。」對於向海外發行的電影,做好外文字幕翻譯也不可輕視。「中國開放外國遊客過境免簽政策後,有不少知名博主來到中國打卡,並拍攝視頻在社交平台傳播。他們的作品自帶國際流量,博得受眾青睞,也是我們可以研究和學習的對象。」
據貓眼專業版國產影片出海榜,目前排名前三的電影里,張藝謀的電影佔了兩部,而在排名前十的影片中,還有一部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這和李亦中的觀察相同。此前,由他主編的《百名外國留學生看中國電影》徵集到來自全球32個國家的留學生投稿,最終精選的112篇文章里,有17篇與張藝謀有關,涉及影片幾乎覆蓋他所有代表作,書中為此專門列了「張藝謀作品」一欄。
「由此可見,張藝謀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非常高,留學生筆下不吝讚美之詞,這是一位中國電影導演贏得的世界性聲譽。」李亦中強調,電影是導演的藝術,有更多受海外觀眾認可的中國導演,才能進一步推動中國電影建立國際品牌。「隨著《哪吒2》票房登頂,相信餃子導演及他的創作團隊已經進入海外視野。作為新人導演,這是很不容易的成績,期待哪吒ip持續引流,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