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 | 超越狐疑與偏見,重新評估「老人與短劇」關係

2024年11月01日17:53:04 娛樂 1156
封面評論 | 超越狐疑與偏見,重新評估「老人與短劇」關係 - 天天要聞

□蔣璟璟

這兩年,短劇爆火,有人聚焦其創造出的新財富神話,也有人吐槽這些講述的內容單薄浮誇。在此浪潮中,也有老人退休後在短劇里演起了霸總和其他的配角。在一些短劇招聘的信息群里,有很多可以做群演配角的中老年人。出演短劇,成了不少退休人員的新事業,他們樂在其中、頗多感悟,「短劇這種形式本身在當下是有意義的,但在內容上還可以承載更多,講述更多種類和類型的故事。」(封面新聞

退休之後,日子忽然變得安靜,甚至有些波瀾不驚。而近年來,短劇的風潮席捲,意外地給很多人的退休生活帶來了新變數。有人「退休後,在短劇里做霸總」,西裝筆挺、器宇不凡,亦莊亦諧,玩得不亦樂乎;也有人成了短劇的忠實粉絲,追劇催更熱情似火,怦然心動興味盎然。作為一種新的視頻敘事形式,短劇似乎與生俱來,擁有一種抹平年齡的力量。無論年輕人還是中老年,都能找到擊中自己的爆款。這種新興文化商品的多元、包容與延展性,給人以無限遐想。

的確毋庸諱言,短劇「出身不高」,其發展初期,各種狗血戲碼、反智橋段、擦邊的畫面台詞以及「極化的情緒煽動」,備受各方質疑。但也必須看到,在職能部門發文規範、專項治理,平台強化內容甄別和價值把關之後,短劇迅速轉入「由亂而治」的進程,整體面貌為之煥然一新。這一階段的突出特徵有二:一是專業公司「正規軍」入局,供給側層次大為提升;二是大手筆、大製作的「精品」迭出,消費端生態改善。今日短劇,較之過往,不可同日而語。

隨著短劇產業的迭代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自我正名,得到了應有的名分。其最大的標誌,就是被主流收視人群認可和接受,商業層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年輕人收看短劇,沒有絲毫壓力,簡直快樂到飛起。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也打開了「短劇」這個新世界的大門——只不過,老年人對短劇的「熱衷」,卻遭遇了更多的「外界質疑」。他們在一些「反思性文字」中,被描述成沉迷的、缺乏自控力的,需要拯救於泥潭的。不得不說,這其中,偏見滿滿。

「老人與短劇」的關係,往往會經由某些「極端個案」的渲染與解讀,而被簡單化、刻板化、悲情化。然而,現實遠比那些被放大的「案例」要豐富得多。時至今日,看短劇已成為很多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中,他們喚醒了記憶、找回了激情,讓平淡如水的歲月,多了一份寄託。有所愛好、有所牽掛、有所代入、有所觸動,短劇帶給了中老年受眾實實在在的「情感保健」「情緒康養」功能,這是其不可否認的意義。

短劇並無原罪,也從不存在老年人不適合看短劇一說。一方面,要正視老年人文化消費的需要、尊重其看劇消遣的權利。另一方面,當然也要正視風險、前端排險。梳理部分坑老案例,其實不難發現,那些「誘導大額充值」的往往是野路子的小程序短劇。這就提示我們,要針對性堵漏、完善適老化機制,引導老年人選擇正規渠道、頭部平台觀影。而對於規範化運營的大平台來說,形成定價合理、明碼標價與異常交易熔斷的全方位保護,老年人看短劇,自可無後顧之憂。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