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2024年05月19日23:35:09 娛樂 1627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2013到2020年間,《我是歌手》還只是內娛天花板,然而停辦三年、涅槃重生的《歌手2024》,卻在今年第一期就突然破圈,成為了社會級現象——從曾經意氣風發的「當打之年」,到今天「舉國搬兵」的「挨打之年」。

有現象光環的加持,不出意外,後面的那些期《歌手2024》,收視率碾壓各台已成定局,其背後的芒果超媒,股價也很有可能被持續拉升,甚至會一路飆升。

能成為爆款級現象,「歌手2024」憑的是從頭到尾的「不按常規出牌」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1,音綜本就日益難辦,《歌手》卻要復活重生。《歌手》此前也辦過幾年,2020年據說因為無法保證嘉賓陣容而停辦。所以,這次捲土重來,既讓人為它捏一把汗,也讓人產生好奇心(必有大招),最終證明《歌手》確實有大招;

2,賽前預判全部被打臉。賽前的選手名單,讓久經沙場的粉絲一眼准斷定,冠軍非那英莫屬。然而,大眾歌迷並不熟悉的兩位國外歌手包攬前二,那英只居第三,亮瞎了很多人。更讓人意外的是,粉絲們居然歷史上首次達成了「集體認輸」的共識;

3,音樂競技變成「愛國主義」秀場。先是粉絲不服輸,通過搖人表達不勝不罷休的決心,繼而引發職業歌手的「熱血」回應,上下同仇敵愾,到最後,節目組不得不「出來安撫」。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從首開不修音的直播音綜,到大出粉絲意料的排名,從竭盡所能的玩梗,到不出戰就是不愛國,情緒不斷發酵,場面逐漸失控,直到韓紅的「我請戰」將熱度推至巔峰,綜觀《歌手2024》賽里賽外的一系列「神操作」,有三點啟示。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最近四十年第二次集體「認輸」

一檔音綜帶出了全民共識

多年來,只要是和國外比拼,無論制度、思想還是文化、中醫,等等等等,想要讓中國網友低頭認輸,那是非常不容易的。這種集體承認落後,近些年來實在罕見,上一次這樣的全民共識,應該是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前夜。

而這次不同,《歌手》第一期賽完後,從直播評論區的海量評論統計來看(甚至不用統計,肉眼可見),網友居然驚人地達成了共識:我們輸了,心服口服,技不如人。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這亦是網友心態的「現象級」展示。被吊打得如此狼狽,還能如此「大度」,剖析其原因,至少有如下四點:

1,《歌手》已經辦過十幾期,國內頂尖歌手該參加的,應該說都參加了,因此,這次重量級選手的「缺席」,委實是無奈而又客觀的事實。《歌手》總導演洪嘯也特意強調:「很多歌手,因為直播婉拒。直播要滿足實力、膽量、檔期三大要素,能來到舞台的歌手,就寥寥無幾了。」

2,中外選手差距之大有目共睹。兩位歐美流行界的頂級歌手,在音域、辨識度、聲線厚度、穩定性和炫技方面,稱得上相當完美,極為出色。而集中了「全開麥、不修音、一遍過」的這次直播,對依靠修音、半開麥甚至假唱的一些歌手來說,構成了非常「殘酷」的挑戰。

3,諸如修音、半開麥這些事,業內人士早都知道,只是大眾不太了解,也不清楚國外演藝界的水平,這次同台競技,加上現場直播的新規則,把真實的差距暴露無遺。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4,文化、文明、制度、思想這些話題,有門檻,也有風險,而批評音樂的風險不大。

柴可夫斯基說過:「音樂是上天給人類最偉大的禮物」。音樂雖然不如體育競賽那樣結果一目了然,但一首歌是否打動了你的心,每個人還是心知肚明的,在音樂面前,正常人很難不保持公正。

然而即使如此,在以前的類似比賽中,輸了也不認賬,找各種原因甚至搬出陰謀論和精神勝利法,也要「力挺國貨」,屢見不鮮。

所以,《歌手》能夠催生出這次「集體認輸」,著實不易,說明國民心態至少在接受音樂比賽的結果上,回歸了正常。玩得起就輸得起,坦蕩而非促狹,才是文化自信的表現。萬勿輕視,它很有可能是通往未來心態全面恢復的第一道門,那麼,這就是一次里程碑般的突破。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真正丟人的不是集體翻車

而是對翻車背後的集體漠視

能夠達成「認輸」的共識,固然是一個進步,然而,認輸是認輸,來自國際唱將的「降維打擊」,還是讓很多中國觀眾和歌手「雙雙破防」,除了引發瘋狂玩梗,其他熱議同樣不遑多讓:有質疑節目組「自曝家醜」的,有咒罵某頂級歌手不來「為國爭光」的,也有號召「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的。

而面對接下來的幾場比賽,打破了信息差的網友,開始熱議請誰來撐場面,鄧紫棋薩頂頂龔琳娜等高音飆手出現在網友心愿單上,心急的更是已經開始艾特,平台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搖人」風暴,當以韓紅為代表的實力唱將開始主動艾特《歌手》官方「申請出戰」後,「愛國主義秀」登上了巔峰。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歌手2024》作為競技節目,贏當然重要,觀眾想看到本國或自己喜歡的選手獲勝,也無可厚非。但理智的音樂發燒友都應該明白,歌手有國籍,而音樂無國界,這裡首先是一個展示音樂魅力的平台。


一場音樂競技,先是變成華語樂壇保衛戰,然後又升級為愛國主義秀。用某網友的話來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將由內娛歌手挑起」。在全網不斷激化的情緒中,節目組發文表示,希望觀眾能夠享受音樂、收穫知音、保持溝通、擁抱世界:「在這裡,音樂始終是交流的最大公約數。」

PK的只是音樂,歌手就應該回到「歌」的本質上來,勝固欣然,輸了就找差距,迎接下一次挑戰。「全民認輸」的共識開了個好頭,但這只是第一步,還要明白為什麼輸:人家的專業素養是怎麼打造的?行業生態什麼樣?市場機制又是什麼樣?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事實上,據圈內人說,這兩位國際唱將的水平,在美國能輕鬆找出5000個,「人家早就過了比拼唱功的階段,但凡張嘴,就挑不出毛病。」搖人也許能暫時搖出個勝利,但能夠搖出強大嗎?下次來個更厲害的,我們還搖誰?本次比賽之所以不修音、搞直播,不就是為了凸顯「正視差距、真誠為王」嗎?

王人博先生在《1840年以來的中國》里,說過這樣一句話:「堅船利炮的威力與製造出它的手之間具有內在關係。」不明白、也不研究輸在哪裡,只專註於輸了之後怎麼「贏」,怎麼對抗,這種心態,即便贏得一場兩場,但長期差距還會越拉越大,大到有一天,沒人再跟你一起玩。這樣的故事,在1840年以來的中國,不斷重演。

而終極問題是:學會「造出堅船利炮的東西」又怎麼辦?諶旭彬在《大變局》中說,晚清50年改革,每一次高層討論,都是以雪恥為目標,「擁抱文明」反而退化成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這種本末倒置,終於釀出來1900年的庚子之亂。

文明而非野蠻,才是決定輸贏的真正砝碼。所以,弱者改變自己的唯一出路,是從復盤中翻盤,然後在力量中找尋到正當性,而不是百年來一直所熱衷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承認輸了,是心態的進步;知道為什麼輸,是智識的進步;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贏與輸」,才是觀念的進步、文明的進步。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一場音樂競技震動幾億心靈

我們亟需建立價值傳遞的快車道


《歌手2024》第一期的播放量,三天就破了2億。這麼多人被音樂一起「教育」了一下,一夜之間就完成了其他領域很難看到的關於「落後」的共識,讓我們看到音樂乃至文藝的力量,尤其是在人文啟蒙領域的力量。


1914年一戰期間,一個士兵女友的歌聲,讓交戰的英、法、德三方一齊放下武器,士兵們熱淚盈眶,最後,三方共同宣布停戰。女人通過歌聲,傳遞給所有人一種觀念---和平,是值得每個人捍衛的切身利益。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人類文明的發展,本質上就是觀念的升級。而文藝,能放大觀念的共振效應,一如女人的歌聲,直入肺腑,成為連接觀念與大眾的最短橋樑。

14-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並不是為了復興文藝,而是由文藝先行的觀念創新與傳播,其核心是「人本主義」。為什麼要藉助文藝?因為它從一開始,就試圖把這種觀念推向大眾,事實證明,這是文藝復興成功的關鍵。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而對大眾來說,最好的啟蒙方式就是文藝——文藝作品就是鏡子,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通過「自己反觀自己」,觀念的傳輸在潛移默化中完成。

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用366首情詩,刻畫出人類細膩而豐富的情感世界,宣揚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驅散了無數人在「神人交戰」中的彷徨。攜帶價值觀的文藝,是把知識轉化成觀念的最有效手段。

拉斐爾的筆下,聖母從消瘦、痛苦、呆板變成紅潤、年輕、漂亮,從神還原為血肉之軀。拉斐爾用一個簡單的方式,讓人思維洞開:原來神沒有那麼高冷威嚴!學術是為同行的,文藝則是為公眾的。用文藝來傳播觀念,具有無限的穿透力、感染力和擴散力。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沒有文藝,枯燥的觀念就難以轉化為大眾的價值觀。文藝復興最大的成功,就是通過一件件美輪美奐的作品,把價值觀寓於審美之中,不斷普及、深入人本主義,終於使之成為現代世界文明的強大地基。只有學術而沒有文藝,文藝復興不會成功。

所以,文藝復興的勝利,歸根結底是「美」的勝利,是用文學、藝術和思想的偉大創造,讓「美」掙脫出黑暗的牢籠。達芬奇、米卡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博斯提香安格爾,在這些文藝復興大師畫作和雕塑中跳動的靈魂,是人類對美的追求與嚮往。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今天,提到文藝復興,很多人的理解,不是停留在這場運動對世界歷史的影響,就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古典藝術家的藝術成就,卻忽略了文藝復興的前因後果,以及文藝復興最重要的人文精神,這裡,剛好有一套集結了五位殿堂級藝術家經典畫作,以及歐美世界頂級博物館館長解讀的《家庭藝術館:歐洲文藝復興經典大師》,在藝術鑒賞、細緻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等諸多方面,這套書都遠遠超越同類作品,是了解文藝復興的最佳作品,非常值得品鑒和收藏。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啟蒙,就是用好的觀念,驅替人們現有的壞的觀念。聽起來非常簡單,但從中國百年來的啟蒙來看,這個過程相當的艱難。

可以想像,對絕大多數為生計所困的民眾來說,一本學術作品,受歡迎的可能性不會太高,但當年,通過一部電影《熔爐》,很多韓國青年就完成了法治精神的啟蒙。

從「當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點啟示 - 天天要聞

中國過去的啟蒙,局限於學術思想層面,文化藝術方面的嘗試比較弱,但是,能夠吃透深奧典籍的人,畢竟是少數,而啟蒙的要旨在於,它意味著人人參與這個時代的思考。

所以,無論是向國外的文藝復興學習,還是借鑒國內百年來的經驗教訓,讓啟蒙之光「普度眾生」,才是啟蒙的真正方向。

不分國界,好的音樂一定是源自於「人」,並立足於「人」。如果說《歌手》撕下了一層內娛的遮羞布,反思內娛運作模式已成當務之急,那麼,透過《歌手》現象,在娛樂的背後感知國人心靈的涌動,建立人文精神傳遞的快車道,則是當代「牛蠅」們需要思考的重大課題——蘇格拉底自稱為「牛蠅」,只為喚醒沉睡中的良駒。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社交名媛街頭飆車撞死兩男孩獲刑15年 - 天天要聞

社交名媛街頭飆車撞死兩男孩獲刑15年

麗貝卡·格羅斯曼,美國洛杉磯社交界的閃亮名片,如今卻因一場街頭賽車悲劇黯然失色。據《洛杉磯時報》、ABC7與NBC洛杉磯報道,周一,這位60歲的名媛因2020年不幸撞倒並致死11歲馬克·伊斯坎德爾和....
張桐:因抑鬱一度想自殺,妻子三年陪伴走出低谷,如今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張桐:因抑鬱一度想自殺,妻子三年陪伴走出低谷,如今怎麼樣了

「和尚,去把老子那個……」每次看《亮劍》時,都自動會跳過魏和尚被殺的片段。一個徒手殺死好幾個小鬼子的戰鬥英雄,居然陰溝裡翻船,死在了幾個土匪手上,實在令人惋惜……李雲龍寧願被撤職,也要剿滅土匪為和尚報仇,這份兄弟情也實在讓人感動。魏和尚的扮
玫瑰的故事:庄國棟是精蟲上腦!黃亦玫是飛蛾撲火!兩人註定BE - 天天要聞

玫瑰的故事:庄國棟是精蟲上腦!黃亦玫是飛蛾撲火!兩人註定BE

《玫瑰的故事》第7、8集,黃亦玫與庄國棟的愛情,可謂跌宕起伏,撕心裂肺,不過,撕心裂肺的是黃亦玫,人家「果凍哥」情緒冷靜穩定著呢!因為庄國棟沒有在他母親面前明確黃亦玫的身份,只是隨口對母親撒謊說玫瑰是他的同事,黃亦玫生氣離去。過後庄國棟又來
綜合網路犯罪!塗磊創造新罪名後黑粉表示被嚇到了 - 天天要聞

綜合網路犯罪!塗磊創造新罪名後黑粉表示被嚇到了

綜合網路犯罪!塗磊創造新罪名後黑粉表示被嚇到了6月10日,塗磊發視頻和大家談了一些自己最近被網暴造謠一事。在視頻里塗磊告訴我們,他發現那些網暴造謠他的人,其實都是帶有目的性的。比如那個大藍,就是想著蹭他的流量,然後好賣自己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