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達一個深刻的觀點時,文字有時是貧乏無力的,尤其是我的文字能力真的很有限。好在人類除了可以用文字講道理,還可以用藝術(繪畫、音樂、電影)來表達。
今天我借用兩部電影:
和
來講講官僚體系!
《摔跤吧!爸爸》是前幾年大熱的一部印度電影,當時正值我們國家的生育潮,相信這部熱血的育兒電影給很多當時的年輕父母予以啟發。
今天我們再來重溫一遍這部講述親情與理想的經典電影。是一個印度摔跤冠軍,他有一個理想:要代表印度奪得世界摔跤冠軍。可惜,他已經退役了,他便把希望寄托在她的兩個女兒身上。
電影前半部分很精彩很好看,既有輕鬆詼諧的喜劇元素,也有歷經艱難積極勵志的拼搏精神。
在培養女兒成為摔跤手的過程中雖然困難重重,但最終大女兒吉塔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摔跤明星,也拿到了印度的摔跤冠軍。彷彿這裡作為結局已很完美。
但是,從這之後才進入電影要表達的真正主題——腐敗、僵化的官僚系統。
吉塔奪得印度全國冠軍後,按照官方正規流程進入到國家集訓中心,接受國家級正規培訓,準備參加國際賽事。這本來應該是一件好事,卻是吉塔噩夢的開始。
她不得不離開她實力非凡的父親,去向一個裝腔作勢,平庸無能的國家隊主教練學習摔跤。談到國家隊主教練,請大家不要自動聯想到國足、李鐵……
在接下來參加的國際比賽中,吉塔屢屢落敗。表面上,吉塔的敵人是國外的摔跤能手,實際上,吉塔最大的敵人是她無能的教練!他作為國家隊主教練,驕傲自負,為吉塔制訂了嚴重錯誤的訓練和比賽策略,導致了吉塔比賽的屢屢失利。
最後,還是爸爸再度出手,力挽狂瀾,幫助吉塔奪得世界冠軍!
電影中,爸爸和教練兩個人物形成強烈的對比。
爸爸的技術動作實用;教練講的動作花哨卻漏洞百出。
爸爸細心花時間研究對手,想戰術;教練天天喝大茶,想當然地做戰術。
結果當然是,爸爸的策略屢屢奏效,吉塔最終大獲全勝;愚蠢的教練只會唱反調,而被現實啪啪打臉。
觀眾不難看出,吉塔的爸爸能力卓著,完全有資格成為印度國家主教練。可現實是,他只是一個貧困的為生計發愁的民間業餘摔跤教練。即使最後,他培育出了許多世界冠軍,他也無法走入體制內。
中國有個詞:「仕途」。走仕途需要什麼能力,相信大家都明白。
為什麼這些在專業領域裡能力超群的人,都缺乏走仕途的本領呢?
一個極有才能的人,就是對自然世界的某一方面有很深的了解。當他的領導的意見和他理解的事實出現矛盾時,他會尊重事實。而走仕途的人只要了解他的上級就行了,在事實和上級有衝突時,肯定是要擁護上級。
權力機構要的是忠誠(服從),不是能力。能力越出色是越難以做到「絕對服從」。這種有能力的人,被認為是高風險的炸彈,絕對不能重用。
從電影里來看,人口大國的官僚作風是挺嚴重的。接下來,咱們再看看美國。
《極速車王》是一部賽車為主題,包含了友情、親子的電影。
邁爾斯和裁判爭論
邁爾斯和《摔跤吧!爸爸》里的爸爸很像,也是專業超強,在賽車圈子裡很有名氣,但是個性突出,性格剛硬,「不太會做人」以至窮困潦倒。
邁爾斯在維修廠里幹活
謝爾比(曾經的勒芒賽冠軍)
唯一的好朋友謝爾比,也是超強的賽車手,因為心臟病退役了,經營自己的賽車組裝公司,相比邁爾斯,性格稍圓滑一點,其實骨子裡和邁爾斯一樣。
《極速車王》中的「官僚體系」是福特公司。
福特二世在訓下屬
亨利福特二世想一血法拉利老闆對他的羞辱,重金請謝爾比組建賽車部,參加勒芒拉力賽。
邁爾斯得罪了福特副總裁
謝爾比極力推薦邁爾斯加入福特車隊,可是邁爾斯這種性格在福特公司領導眼裡是個異類,執行總裁因為邁爾斯說話得罪過他,從中作梗,處處設計陷害。
氣急敗壞
最後,雖然邁爾斯被設計沒有成為個人冠軍,但是他早已看淡虛名。他還要朝著更快的極限目標繼續挑戰。
邁爾斯喜歡極速中的專註
影片是改編自真人真事,主人公邁爾斯英年早逝。暗喻一個才華卓著,直率善良的人的結局——悲劇英雄。
為什麼現實中,好人不會有好報?為什麼真正有能力的人都得不到世俗的成功?
因為存在兩個體系:
- 個人體系——個人通過天分和努力,以不斷提升自我為目標。這個體系里優秀的人的特點:能力強,誠實,敏感,有個性,特立獨行,品格高尚,堅忍,剋制。
- 群體體系——表面上是追求集體的利益最大化,實則是通過拉幫結派、溜須拍馬、欺壓迫害、排除異己以實現自己的物質享樂和權力慾望。這個體系的人都是無能、自私、嫉妒、虛榮、麻木、虛偽、好大喜功、貪圖享樂。
這兩個系統涇渭分明,無法兼容!
影片中邁爾斯的有段話生動地描述了官僚體系:
那個福特汽車公司,那些人,
你去過底特律嗎?
他們有好幾層樓都是律師,
有成千上萬的營銷人員,
他們都要和偉大的卡羅爾.謝爾比一起合影,
然後回到他們溫馨的辦公室里,
想出新的辦法來搞你!
為什麼?因為他們不由自主!
因為他們想讓老闆高興,
他們的老闆也想讓自己的老闆高興……以此類推
他們為此而厭惡自己。
但在心底里,他們更厭惡的是你這樣的人!
因為你與他們不同!
因為你與他們的思考方式不同!
邁爾斯看得很透徹,他明白他與官僚體系的格格不入
兩部電影基本算是喜劇結尾。
兩部片子也都在官僚體系中設計了極個別的例外人物,可能是想粉飾一下為這個世俗世界,給官僚體系留一點好形象,讓那些正直善良的觀眾人不感到那麼絕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