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掘家庭群像劇新範式 電視劇《煙火人家》研討會舉辦

2024年03月09日20:40:04 娛樂 1997

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高凱)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電視劇《煙火人家》研討會近日在京舉行。

電視劇《煙火人家》以孟家三代人的相處、磨合、互相影響並治癒彼此的過程為切入口漸次展開,講述了幾位主要人物面對家庭、婚戀、職場等種種難題時,從彼此身上汲取力量、相扶共生並獲得成長的故事。

據介紹,該劇在CCTV-1黃金檔和騰訊視頻播出以來,劇集CVB收視率首播破3,最高達3.402%;酷雲首播破2,實時收視率峰值2.4810%,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率佔據TOP1;CSM71城收視持續登頂同時段榜單,單日最高收視率達2.452%;同時,騰訊視頻站內熱度突破27000,進入「愛看俱樂部」,網台共振之下收穫了觀眾的持續關注。

當日研討會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副召集人夏曉輝首先肯定了《煙火人家》作為龍年首部新春大劇播出以來的不俗成績及口碑,認為該劇帶有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有著較為細膩的有關親情、責任、婚戀等社會議題的表達。他指出,該劇在表達方式和情節設計,主題呈現方面有明顯突破,對於當下國產劇的創作有一定的啟示。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鬍傑稱,《煙火人家》開拓了現實主義家庭劇的「新範式」,該劇在全景式呈現家庭關係的同時,對家庭中的每一個個體的困境進行細膩而獨到的講述,在家庭關係的呈現、人物群像的塑造,現實肌理的描摹等多個維度呈現了真實、接地氣、現實生活流的質感。

西嘻影業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煙火人家》藝術總監、總製片人楊曉培在解讀劇集創作歷程時表示,每個人都會經歷生活中的困境與瑣碎,怎樣做到始終保持希望?這是自己在創作《煙火人家》之中最想呈現和表達的。

通過不一樣的視角,《煙火人家》打造出頗具張力的群像圖譜,讓家庭這個社會「最小單元」具有了更豐富、更生動的觀察切面,擴充了家庭敘事的描摹空間。在創作的過程中,對於家庭群像的細緻描摹始終是劇集的重點。

開掘家庭群像劇新範式 電視劇《煙火人家》研討會舉辦 - 天天要聞

劇中孟明瑋的扮演者徐帆。電視藝委會供圖

劇中孟明瑋的扮演者徐帆當日談及該劇最初打動自己的重要原因表示,「它是一個現代家庭劇,對標尺寸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它讓女性能夠敞開心扉跟大眾交流,也給大家的情緒找到了平靜的歸處。」

開掘家庭群像劇新範式 電視劇《煙火人家》研討會舉辦 - 天天要聞

劇中孟菀青扮演者梁靜。電視藝委會供圖

孟菀青扮演者梁靜直言,「我在非常好的年齡里遇到了孟菀青。《煙火人家》在親情的處理和溝通上是能夠帶給廣大觀眾很多啟發的,它讓人看到不同的家庭、親情、女人自我的問題,最終還給出了非常好的答案和尋找路徑。」

開掘家庭群像劇新範式 電視劇《煙火人家》研討會舉辦 - 天天要聞

劇中陶姝娜的扮演者孫千。電視藝委會供圖

談及人物塑造,陶姝娜的扮演者孫千稱,「對我來說,生活中的每個美好瞬間都可能成為我塑造角色的靈感之源。」

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音視頻辦主任、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副主任呂帆認為,電視劇《煙火人家》在美學特徵上回歸了中國家庭劇的現實傳統,寫實了女性群像的精氣神,創新了「煙火」兩個字的內涵表達。他指出,「《煙火人家》以一種平視的、甚至帶有犀利和冷靜色彩的方式看待溫暖,這一點很少在電視劇裡面看到。」

作為一部家庭話題全景群像劇,《煙火人家》中不乏諸多對於現實話題的直面探討,還原豐富的家庭樣貌,延伸出個人主體與親密關係的獨立和共生、破解婚姻處境、養老贍老現狀、家庭教育模式等話題。劇集通過多線敘事,抽絲剝繭地呈現了現代都市人群在職場、情感等場域的處境。劇集對不同年齡、不同人生狀態的女性給予了平實的關注。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當日表示,《煙火人家》是一部被社會廣泛關注,也帶來廣泛社會話題的劇。它是家庭倫理劇的新拓展,三代女性形象各自有特點,也是新女性新形象的突破,通過對新社會的一種新的認知,完成了向上向善的基本主題的傳達。(完)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