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大結局已經好幾天了,但是我看完之後,感覺回味無窮,裡邊有太多值得思考的細節,尤其是對於創業者來說,或許有很大的啟發。
整部劇中出現了很多女人,包括:玲子、汪小姐、李李、盧美琳、菱紅、梅萍、金花、蔡經理、敏敏、小江西等。
這些人中既有打工人也有老闆,不過幾個女主都是老闆,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女老闆當中,哪個老闆最會做生意呢?
可能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李李,具體是什麼原因呢?也很難說出所以然來。
通過整部劇,我個人也是比較認可李李的,即使李李做的是小生意,她也會一點點做成大事業的。
可能有人會問:「玲子和汪小姐到後來不是做的挺好的嗎?盧美琳的金美林之前也是黃河路的頭牌,怎麼就李李成了最會做生意的那個人了呢?」
玲子固然是將夜東京帶上了正軌,但是玲子的生意特色是小而精,定位精準,但是目標客戶群體相對較少,生意的難度較高,而且難以快速複製。因此,夜東京可能是賺錢的,但是能賺多少錢是可以算出來的。
汪小姐的生意潛力是相對較大的,因為她有27號的關係,做外貿會方便很多。只是關係並不等於一定成功,還是要有實打實的質量以及性價比。汪小姐成立公司的第一筆生意有很大的關係成份,如果換成其他新人,根本沒有機會,這是汪小姐的優勢。但是汪小姐為了拿到訂單,幾乎是用虧本的方式來競標的。好在她押中了匯率的變動,才驚險轉虧為盈。那麼重要的訂單,凈利潤才1萬元。汪小姐未來的創業之路依然充滿坎坷,仍然需要時間的磨練。
盧美琳其實是一個被低估的創業者,她的滿身痞氣恰恰是她能夠立足黃河路的關鍵,一般人是不敢找她麻煩的。為了達到目的,她可以用比較流氓的方式去給競爭對手製造麻煩,也能團結其他老闆對某個老闆進行封殺。這種做法可能沒有道德,甚至還有點違法,但是她可以從中全身而退,她還是有勇有謀的。但是盧美琳最大的問題就是認為賺錢就是要開店才能賺錢。
李李則完全不一樣,她做生意的緯度要比其他人高很多。
第一、緊急公關能力。至真園剛來黃河路的時候,寶總來到店裡吃了一份干炒牛河。由於寶總比較具有影響力,導致很多人到店裡只吃干炒牛河。要知道,至真園的定位比較高端,無論是房租還是人工都是相對較高的,裝修更是不計成本。干炒牛河可能是店裡最便宜的飯之一,如果人人都到店裡點最便宜的飯,雖然店鋪的人流量很大,但是營收會很低。
這對於至真園這樣的飯店來說是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這就相當於有100個人到和平飯店點了一份15元的米飯,雖然和平飯店賣這樣的米飯能賺到一點錢,但是細算下來,連員工工資都不夠。
此時,李李趕緊改變營銷策略,干炒牛河只送不賣,只要點澳龍就送干炒牛河,而且買一送一。
這個策略非常巧妙,這讓那些到店裡搗亂的人想吃干炒牛河就得點一隻澳龍。為了讓顧客感覺不吃虧,李李又推出了買一送一的活動,總之是面子里子都照顧到了。
第二、強硬的處事態度。至真園開業之後,其他老闆娘為了搗亂,派了小江西去剪了至真園的電線。停電之後,李李非常冷靜,不僅趕緊安撫店裡的顧客,還果斷報警抓走了涉事人,並且藉此給那些搗亂的人一點下馬威。
第三、廚師消極怠工,李李全盤更換。開飯店最害怕的就是主廚帶著廚師們造反,老闆往往迫於無奈會選擇給廚師們漲工資。可是這種事情,只要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一家餐廳一旦被廚師拿捏,那麼餐廳基本上就不會有好日子了。
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國很少有中餐廳成功上市的,火鍋店相對更容易上市,原因就在於火鍋店極少依賴廚師,鍋底可以標準化製作。
第四、在飯店巔峰期轉讓。從開至真園開始,李李就沒準備一直通過開飯店賺錢,而是通過賣飯店賺錢。開一家飯店一年賺1000萬元,想要賺1億元需要10年。其中還會遇到裝修之類的問題,成本又要花進去很多。
李李則是在巔峰期把飯店轉讓給了強總,為了價格賣高一點,李李又拉來了寶總。李李也知道強總不喜歡飯店,可是她知道寶總進來之後,就會跟寶總競爭,這樣就能賣得更貴一點。也許一次性就能賣出1個億,她只用2年時間就賺到了10年才能賺到的錢,這也是她比盧美琳緯度高的主要原因。
大家最喜歡哪個角色呢?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顛覆式創新與新商業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業的世界裡,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顛覆出局的企業,現在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顛覆與重構」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闆,如果顛覆與重構能力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像力;沒有想像力,何來競爭力;要想破局突圍,必須顛覆原有商業模式,重構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