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南巷居士
編輯|南巷居士
人生難得一知己,古往今來高山流水一般的感情實在難能可貴。
特別是在如今浮躁的社會,一份真情更是難得。
然而,情感總有例外,知音難覓的情況下,郭德綱和于謙卻機緣巧合相遇。
這一遇見,兩人可謂惺惺相惜。
同樣懷才不遇的兩個人因為相聲結緣,走到一起搭檔出演,這一搭檔就是23年。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兩人的感情也遭到了質疑。
在德雲社遇到各種狀況的時候,于謙似乎一直「冷眼旁觀」。
這樣的行為遭到了很多人的不解。
紛紛猜測兩人的關係難道沒有看上去那麼好。
可回看兩人一路走來的歷程,兩人之間的是非,確實難以解釋。
23年來的相聲合作
2000年,相聲行業大不如前,電子行業逐漸興起對主流媒體產生了衝擊。
正因如此,不少相聲演員都決定另謀他法。
當時,于謙和搭檔劉穎一起合作,為了養活自己除了相聲于謙還有其他的工作。
劉穎對未來十分迷茫,最後決定前往日本學習。
就這樣,兩人的搭檔生涯就此結束。
由於這次行業遭受的衝擊,相聲演員所剩無幾,于謙就被看做當時的相聲之光。
北京曲藝團見他沒有搭檔,就借了個小演員給他,而對方正是默默無聞的郭德綱。
兩人此前根本不熟,這麼突然湊到一起,本以為會十分不適應,沒想到卻非常有默契。
于謙多年來的捧哏經驗,讓他和郭德綱的合作顯得天衣無縫。
自那次合作後,兩人結下緣分,此前分道而走的相聲路,就這樣聚集到了一起。
當時的于謙除了說相聲還有其他工作。
而郭德綱之所以願意答應前來,是因為曲藝團答應郭德綱,只要和于謙搭檔就給他編製。
二十幾歲的郭德綱,對於這個行業沒有門路,對編製自然也早有嚮往。
承諾的編製,契合的搭檔,這樣的好事落到頭上,郭德綱只覺得自己十分幸運。
就這樣,他安心和于謙搭檔表演。
兩人親密無間的配合讓他們得到了不少演出機會。
雖然條件辛苦,但能做自己的事怎麼都是高興的。
那段時間他們去僻靜的鄉下,在呼呼刮著的寒風中,堅持自己的表演。
沒想到,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
他們搭檔了兩年,吃盡了苦頭。
可好不容易回到曲藝團,郭德綱卻得知本來承諾給他的編製,落到了其他人頭上。
回想自己這兩年經歷的一切,郭德綱心灰意冷,對曲藝團也是十分失望。
唯一的好處就是收穫了于謙這個朋友,他離開時候也只和于謙打了招呼。
知道了一切情況的于謙十分無奈,他也不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如何抉擇。
曲藝團一手將他提拔起來,可郭德綱這樣的搭檔實在是打著燈籠都難找。
而在於謙糾結的時候,郭德綱卻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覺得應該把「相聲大會」再度辦起來。
此前他也辦過,但反響平平,可在曲藝團遭受不公平對待,卻讓他有了繼續向前的勇氣。
他想要創辦一個屬於自己的相聲社,用作對抗曲藝團的武器。
那段時間,郭德綱四處奔走,妻子為了支持他的事業還變賣了不少資產。
好在「相聲大會」逐漸有了起色,郭德綱的壓力這才減輕了不少。
而更讓郭德綱驚喜的是,某天于謙出現在了表演現場。
為了回饋觀眾于謙還上場和郭德綱搭檔了一段。
這也算是于謙表明了態度,之後他便加入郭德綱的隊伍中,成為郭德綱的固定搭檔。
2003年,是個特別的時間,「相聲大會」先是被更名為「德雲社」。
之後郭德綱和于謙合作的相聲《你好北京》,在相聲小品的比賽上獲得了特別獎。
兩人搭檔出演名氣大增,第二年于謙就正式加入了「德雲社」。
兩人的感情在一場場表演之後深厚起來,甚至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也是于謙在中間調和。
不知不覺中兩人進入彼此的生活,成了真正的多年好友。
2020年,兩人還發了微博,感恩彼此陪伴走過的20年。、
郭德綱更是直言小半輩子都搭于謙身上了。
到了如今,兩人已經共同度過23個春秋,也一起帶領德雲社走向了高處。
其實在合作之前,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路都走得十分艱苦。
兩人摸爬滾打多年,才得到相遇的機會,之後並肩站立在頂峰。
不過,兩人的成長路可謂是十分不同,于謙若不是真愛相聲,根本不用吃那麼多苦頭。
于謙的相聲路
1964年出生的于謙,就是個少爺命。
父親是一個是地質專家,母親是勘測專家,這樣的身份下家庭自然是非富即貴。
而出生在這富貴人家的于謙,是北京衚衕里的京圈少爺。
因為家境優渥,于謙從小興趣廣泛,不管他喜歡玩什麼家裡都慣著他。
整個衚衕里就屬他最鬧騰,于謙對於喜歡的食物也很有耐心。
他喜歡花鳥魚蟲,就整天泡在花鳥市場里,了解到了不少知識。
而他之所以會接觸到相聲,完全是個意外。
當時他有一台自己的收音機,這在當初可是稀罕玩意,愛不釋手的他走哪都帶著。
有天他研究收音機時候,正好接到了一個頻道,裡面正放著相聲。
于謙一聽就入了迷,喜歡上了相聲,每天還跟著模仿。
這一模仿就是很多年,到了讀書的時候他還想要進一步學習。
可父親卻不同意,覺得這個專業以後的路不好走。
于謙可不聽這些,一股腦兒想要學,拗不過他家裡人終究是同意了。
但剛入學于謙就遭到了打擊。
相聲班的老師一看他就連連擺頭,表示他不適合這條路,還勸他現在退學還來得及。
少爺出身的他哪裡受得住這樣的評價。
性子一上來不僅不退學,還非要學出點成績來,就這樣他在相聲班裡待了下來。
之後他在相聲班越來越好,曾經覺得他不適合這條路的老師,也忍不住讚歎他有天賦。
在學校的日子,于謙除了交到了朋友,還拜了石富寬為師。
就在他以為可以靠著相聲大展拳腳時,相聲行業卻迎來寒冬。
搭檔走了,說相聲的機會沒了,于謙沒辦法只能另謀他法。
為了日後還能繼續說相聲,他開始在各個劇組跑龍套。
一方面掙點外快,一方面這工作可以離相聲演員的職業近一些。
直到同病相憐的郭德綱出現,兩人一見如故,迅速成為好搭檔。
郭德綱的境地還不如他,于謙好歹有家庭托底,郭德綱確實草根一個。
除了繼續往上爬也沒其他的辦法,但正是這樣的毅力,不知不覺中打動了于謙。
也因如此,于謙堅定地選擇了他。
回看共同走來的23年,兩人在這個行業里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但不知不覺他們還是搭檔出演了這麼多場表演,甚至成為大家嘴裡的黃金搭檔。
兩人的名字就這樣捆綁在一起。
但這23年里,德雲社也是經歷了很多。
而圍繞在郭德綱身上的困難也是一次又一次捲土重來。
可每次郭德綱被麻煩纏身的時候,身為搭檔的于謙總是「冷眼旁觀」,置身事外。
這究竟是為何?
「冷眼旁觀」的于謙?
2007年,郭德綱的師父侯耀文去世。
因為離開得突然他沒留下遺囑,導致後續有了不少的爭吵。
郭德綱深陷其中受到了不少攻擊。
2010年,郭德綱徒弟曹雲金大鬧生日宴,後續牽扯甚多德雲社遭到整改。
種種跡象,讓郭德綱身心俱疲,而次數多了後,大家發現一個奇怪的地方。
按理說郭德綱和于謙是這麼好的朋友。
可每次郭德綱遇上難題,于謙卻都選擇了冷眼旁觀。
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兩人的感情並沒有這麼好?
這樣的情況難免遭到外界質疑,甚至有人說于謙本質就是自私。
對於郭德綱的難處,根本不願伸手幫一把。
在各種質疑之下,兩人從未回應過這方面的情況。
可蛛絲馬跡之中卻還是可以察覺,一切並非外界猜測那般。
無論哪一件事,于謙看似身處於事件外,卻又都及時出現在郭德綱的身邊。
他是郭德綱的朋友,本就不應該多說什麼。
一切全看郭德綱如何處理,而于謙則會全力支持。
若是好的結果他替郭德綱高興,若是不好的結果,他願意動用一切能力幫他渡過難關。
于謙的性子坦蕩自由,他更多時候不像個相聲演員。
他買了個馬場是喜歡騎馬。
他唱搖滾做中國搖滾協會的副會長,是因為喜歡搖滾。
他做的事情全部都是因為喜歡。
而在郭德綱這兒也是如此。
他欣賞郭德綱,願意做他一輩子的搭檔,一直站在郭德綱的身邊。
這對黃金搭檔不但在國內相聲市場上發光發熱,還把相聲這門藝術帶到了國外。
今年九月份,于謙與郭德綱二人來到了悉尼,為悉尼的觀眾帶來了精彩絕倫的表演。
許多當地的老外都被中國的相聲藝術征服。
結語
人的一輩子如同白駒過隙,不過閉眼睜眼一瞬間,便過去了許久。
于謙和郭德綱,在這漫漫人生路上已經彼此陪伴的23年,人生能有幾個23年呢?
所以對於他們的感情,時間是最好的證明。
外界的揣測再多也不及兩人站在台上時,彼此一個心安的眼神。
形色各異的性格,共同進步的目標,讓兩人走過無數風雨。
經歷這麼多的兩人早就不是搭檔那麼簡單了,他們是朋友、是知己、更是家人。
無論未來的路怎麼樣,兩人的情誼想必不會斷。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