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宋說
電影《堅如磐石》上映之後,有不少關於影片劇情細節的討論。從觀眾自行「延伸」的細節來看,《堅如磐石》中有不少「話裡有話」看不懂的部分引發猜測,這些內容是源於刪改?還是主創的刻意留白?或者是本身就是劇情的瑕疵?

留下多重謎團
《堅如磐石》以掃黑除惡真實案例為故事原型,在張藝謀的鏡頭調度下,影片的色彩運用非常巧妙,多種高飽和度的色彩和人物行動融合交織,共同營造出一種暴力美學。
以真實事件為基礎,懸疑感拉滿的色彩運用,《堅如磐石》在海報的設計上也充滿了懸念感,似乎「話裡有話」。影片正式海報上共有10人,都是片中主要角色,其中9人的眼睛都看向鏡頭,只有張國立飾演的鄭剛避開鏡頭看向別處,且神情難以捉摸。鄭剛為何如此特殊?海報顯示了鄭剛的人設最為複雜。

影片的懸念感也來自關係曖昧模糊的人設。因為影片篇幅有限,主角黎志田的前史沒有被交代得很清楚,這個人如何從底層一步步坐上金五集團董事長的職位,通過何種手段不斷地向上攀附,又和鄭剛之間有怎樣的利益往來,都是一個謎團。
影片中重要角色楊曉薇和鄭剛是什麼關係?朱麗在牆中的屍骨突然被發現了,這是天意還是某人有意讓它暴露的?很多地方的前因後果交代不是特別清楚,也成了一種懸念。因為部分劇情的前因後果串聯不上,有觀眾專門列出了近10處自己猜測的隱藏細節。比如金五集團是由五個棒棒創立,但這五個棒棒除了黎志田,就只有唐大年還留在公司,其餘三人影片未予交代,可以想像其中的利益糾葛與兄弟相殘。黎志田提及過鄭剛的妻子何秀麗的父親,他說「別驚動老爺子」,「老爺子」或許也是官商勾結這張大網中的一環。在片尾的審判結果中,何秀麗的罪名中有一項是「故意殺人」,但片中並未呈現或暗示她殺人的情節,可見此人面目也只是露出了冰山一角。

邏輯混亂不可信
因為各種細節暗示和鏡頭設計,《堅如磐石》的懸念感十足,但觀眾觀影后最直觀的感受,卻是該片的故事講得支支吾吾,彷彿在和觀眾打啞謎。《堅如磐石》的編劇陳宇對此做過解釋,稱該片的刪減是主創有意識地一種「留白」。「有很多情節就是留給觀眾去腦補的……《堅如磐石》試圖讓某些細節和情節關聯隱入黑暗之中,甚至有意讓一些事實模糊。」陳宇說。「留白說」似乎對片中鄭剛的故事比較適用。故事中,鄭剛像是擁有上帝視角,一直掌握著故事的發展。這樣的劇情增加了懸念,但也有種編劇對人物「金手指大開」的邏輯缺失感。

《堅如磐石》還用了一些刻意為之的設計,以此增加懸念和緊張感。歹徒動用了高科技手段,用電磁干擾屏蔽手機信號,所以兩個警察雖然身處險境,卻無法報警。還有女警察利用槍聲作為求救信號,做法上有些可信度,但鏡頭裡的警車卻一直在高架上賓士,遲遲到不了現場,最後導致了女警察被迎面而來的斧子劈死。女警察犧牲的方式令人震驚,但因為故事前後邏輯混亂,觀眾產生不了真情實感的情緒投入。
製造懸念不是閉著嘴不說,應該是在各色人物關係交代清楚的基礎上,亮開謎面,藏起謎底,在適當的時候再點破,才能使觀眾的期待心理得到滿足。《堅如磐石》中,最後真正背叛黎志田的其實是和他一起從職業棒棒混起來的兄弟唐大年。背叛的瞬間發生的很突然,唐大年拿起刀子就決定捅向黎志田,同時表哥也加入到了背叛的行列。這些人物的行為動機是什麼?人物為何做出這樣的命運抉擇?誰在背後指使?這種對人物一筆帶過的塑造缺乏鋪墊,讓「留白說」不再可信。

電影創作可以選擇敘事留白,這是增強戲劇性的一種技法,能讓作品看起來是一部「不簡單」的電影。但能把故事講得精彩且一針見血,卻更加「不簡單」。從觀眾的角度出發,《堅如磐石》拿捏了懸疑刺激,確實夠爽,但下不好懸念的鉤子,觀眾也失去了那份關切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的緊張心情。空有「話裡有話」的隱晦,令人為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