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2023年09月14日22:34:11 娛樂 1378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工業時代到來,人類再也不用像神話時代那樣,面對大自然驚慌失措只能將恐懼與未知變成神魔之類的想像。

然而文化繁盛、科技昌明的當今社會又有新的問題出現,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讓人類有了「神話」自身的趨向,認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

無盡的慾望驅使人們對大自然不斷的索取,人與自然的關係又一次緊張對立起來。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藝術家們開始對科技發展進行了沉重的憂思,因此在大銀幕上頻頻上演科技災難的戲碼。

1931年詹姆士·威爾的電影《弗蘭肯斯坦(科學怪人)》講述了天才科學家弗蘭肯斯坦試圖像上帝一樣創造新的生命。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他用屍塊進行拼接,再用閃電將其激活,把自己化身造物主,但他的創造物卻不受其控制,攻擊人類。

1975上映的《大白鯊》,一隻兇猛無比的鯊魚,出現在小鎮的海濱浴場附近,不停地攻擊人類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

引得各路英雄前來消滅這個鯊魚怪。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該片遵循的依舊是「打怪」的母題,人鯊對抗取代了英雄屠龍,帶著史詩般悲壯畫卷的敘事方式讓人們陶醉於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然而我們每一次的勝利,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海洋是自然生物鯊魚的棲息地,人類為了自身利益不斷向自然索取,鯊魚對人類實施懲罰,小鎮鎮長不思悔改一再隱瞞事實,這是對大自然的報復置之不理,自食惡果。

雖然在電影的結尾,人類戰勝了鯊魚,但這並不值得驕傲這只是大自然的一點小小的報復而已。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恐龍是科技怪獸裡面最具代表性的存在,在影片中它與前文的「火龍」表達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創造了(恐怖的蜥蜴或爬行動物)—詞來描述一群已絕滅的巨大生物。

電影出現後,恐龍藉此也走上了這個人類造夢的舞台。

大銀幕的恐龍形象不勝枚舉,1925年電影《失落的世界》,恐龍第一次肆虐電影銀幕。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但電影中的這隻恐龍僅代表著一種野蠻與原始,還無法體現怪獸對現代科技的批判意味。

直到1993年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侏羅紀公園》中哈蒙德博士和一眾科學家利用琥珀里保存下來的遠古蚊子體內吸食的恐龍血液,提取出恐龍的DNA來培育繁殖恐龍,要建一個恐龍樂園。

這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哈蒙德博士妄圖用此大賺一筆。

然而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由於公園員工的疏漏,恐龍逃出了控制區,島上的人們逃不過恐龍的捕食,死傷無數。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影片映射了人類妄圖利用科技造物、將自己化身為上帝的心理,但人類的科技不是無限與萬能的,失控與破壞就會導致無法收場的滅頂之災,自然就對人類的越界展開了瘋狂的報復、懲戒,人類只能自食其果。

《侏羅紀公園》中這些成群結隊的一出生就帶有技術屬性的恐龍,才是如假包換的科技怪獸。

在環境問題受到高度關注的當今社會,科技怪獸的出現尤顯得難能可貴,有著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體現了人類希望調整與自然關係的想法,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是千百年來人類的夢想。

以《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為代表的科技怪獸明顯體現著對現代科技與人類文明的批判和反思。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科學是一把雙刃劍,但人類文明需要一直向前發展,科技也絕不會停下它的腳步,它的兩面性會永恆存在,人類關於科技發展的憂思也會隨之永恆存在,這正體現了人類自我慾望與自省的矛盾的反覆較量。

《異形》限於技術的原因好萊塢來自外太空的外星怪獸來的比其他科技怪獸稍晚一點,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浩瀚宇宙的想像與探索。

早在1898年英國科幻小說大師H·G·威爾斯就發表了描寫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小說《世界大戰》,講述了外星人入侵地球,屠殺人類的故事,小說以第一人稱口吻敘述,加上全部採用真實的時間地點,使得劇情異常逼真,讓人產生如臨其境的真實感。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自小說誕生一百多年來《世界之戰》從未停止過被搬演,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個威爾斯——好萊塢天才奧遜·威爾斯在1938年把這部小說改編成了著名的廣播劇《世界大戰:火星人進攻地球》。

廣播員模擬新聞記者的身份,以現場報道口吻向聽眾播報火星人正在入侵地球,大肆屠殺人類,國民警衛隊被殲滅。

聽眾誤以為真有外星人入侵,引起了巨大恐慌,成為美國歷史上的大笑話,也顯示了奧遜·威爾斯的創作才華,該劇的成功讓他進入好萊塢製片公司的視野,一個電影天才橫空出世。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此後該小說在1953年才被拜倫·哈金斯搬上好萊塢的舞台,2005年斯皮爾伯格懷著少年時代的敬仰再度翻拍經典。

廣袤神秘的宇宙代替了原始人類對大自然的想像,從宇宙深處走來的外星人,總是帶有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與憂思,這些外星人千奇百怪堪稱是十足的外星怪獸,科技的外衣下還是藏著人類神話時代那種對自然的迷茫與敬畏。

直到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異形》才扭轉了這一局面。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異形的英文名叫Alien,也就是外星人的意思,影片講述了未來世界裡「諾史莫」號飛船載著數名船員和礦石返回地球,途經一顆小行星時接收到了神秘信號,船員們發現信號來源於一艘飛船殘骸,裡面的外星生物遺體肋骨呈敞開狀,此時船員們才確定信號其實是一種警告。

同時船員凱恩的面部被神秘的卵生生物緊緊的吸附,之後生物竟自行脫落,船員們以為它已經死亡便開始返航。

凱恩也醒來,看上去與常人無異,可之後他突然倒地抽搐,一隻異形從他的胸口破膛而出,幾個船員相繼喪生,最終只有一名船員雷普利得以倖存,並成功將異形拋入外太空。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瑞士藝術家漢斯·魯道夫·吉格擔任《異形》的美術設計,並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項,吉格因此被稱為「異形之父」。

他設計的異形擁有陰鬱而華麗的外形,那種特有的機械感和生物器官的巧妙結合,讓異形像極了工業文明與神話夢魘的組合體,那充滿強烈的性與死亡的恐怖意象,既令你感到噩夢般迷離,同時為其獨特的美感所著迷。

吉格所設計的異形是一種類似於蜂蟻類的外星生物,有嚴格的物種分工,它們卵生寄生、骨骼外露,渾身充滿了酸性腐蝕黏液,異形的胎兒只能寄生於宿主體內,靠吸取宿主DNA改造並完善自身的生長,成熟之後它會從宿主的體內破膛而出,這種原始而野蠻的寄生生長方式恐怖之極。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異形是一種以肉體存在為核心的純粹生命體,它沒有人類的非理性和隨機行為,沒有任何雜念,生存是它存在的唯一目的。

自登上銀幕以來異形就給觀眾帶來極大的視覺震撼,被人們認為是宇宙中最恐怖的生物體。

斯科特專門跑到影院去看觀眾的反應「當看到小異形從凱恩體內鑽出,早餐桌上滿是噴濺的鮮血這個場景時,影院里一片啞然,半天沒有聲音,然後人們跳起來,有人跑了出去,在廁所里一通狂嘔。

甚至有人絆倒摔斷了胳膊,回來的觀眾們爭相搶奪靠後的座位,不再擠到一起」。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福克斯總裁妻子來看試映,此後的很長時間內都留有心理創傷。

《異形》在商業和藝術上雙向成功,使得該片一再拍攝續集,至今共有4部《異形》系列電影上映,還衍生了兩部《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和被稱作異形前傳的《普羅米修斯》、《異形:契約》等多部經典作品。

1979年的異形形象直接影響了此後好萊塢電影中對外星人和怪獸的形象呈現。

異形形象成為了難以逾越的經典。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怪物形象都是由其所處的特定的時代背景所催生的。

電影之外的1979年是個不同尋常的年份。

二戰之後的半個世紀里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成為世界的主導,意識形態的的衝突延伸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領域的爭奪在電影屏幕上顯得尤為激烈,甚至成為了一種影響整個美國社會的「敘述語言」。

好萊塢電影把意識形態的武器運用的淋漓盡致,在美蘇衝突最激越的1979年的《異形》應運而生。

《侏羅紀公園》,成群結隊的恐龍怪獸,竟是科技泛濫的產物 - 天天要聞

冷戰、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的恐懼與憂思,對被置換成了外星生物的入侵。

《異形》上映的七十年代是美國發展的分水嶺,各項社會指標都在這個年代開始轉折,貧富差距加大、移民問題逐漸突顯、石油危機等問題突顯,美國人的生存環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異形》中浸染了當時美國社會動蕩的色彩,外來的衝擊以及自身的疲憊使當時的人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外星怪獸異形順理成章的變成了人們恐懼的承載體。

觀眾潛意識把《異形》的基地當做自己的家園,異形則是外來入侵者,異形這種純粹的,絲毫不參雜其他成分的來自外太空的怪獸,在幽暗、詭異太空中滴著黏液,飛速移動,冰冷地甩動著尾巴拖著那令人恐懼的影子,黑暗中實施對人的致命一擊,就像是深藏在我們意識最深處的一場噩夢。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