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電影:《長空之王》
放映時間:4月28日(周五)19:00-21:35
放映地點:sfc上影影城(天山繽谷廣場imax店)
主持人:藤井樹
嘉賓:孫孟晉(影評人、樂評人)
《長空之王》藤井樹觀影團現場大合影
燃情熱血,無名英雄
《長空之王》,燃。
第一次有電影把鏡頭對準試飛員,在此之前,我們對這個職業一無所知。兩個多小時里所有的笑和淚,都來自這群人----他們神秘,英勇,向死而生,薪火相傳。
坦白說原本對這部電影沒有太大期待,對故事的想像更多停留在戰鬥機的硬核展現及軍人的犧牲奉獻。其實不然,電影走得更深,講得更細,圍繞著這群神聖而偉大的主角,《長空之王》把年輕一代的軍人風采、自主研發的技術開拓、新老傳承的拼搏精神及我們深耕內心的愛國情懷逐一呈現,它的燃很全面。
電影給我們創造很多種視覺奇觀,讓我們心甘情願一次次沉浸在大銀幕前。《長空之王》的奇觀很獨特,也很深刻。它不只是單純的畫面驚艷,我們從未見過的戰鬥機、從未體會的穿雲視角是一部分,更多的,我們第一次了解試飛員的成長路徑和心路歷程,第一次明白什麼叫和平年代「離死亡最近」,第一次感受對生命的眷戀伴隨難言的遺憾,最讓人淚目的是,這份遺憾濃縮成一句「我已無法返航」,這是無法活下來的遺憾,更是任務沒能完成的遺憾,他們至死希望能把飛機帶回去,能把工作繼續推進。
帶著這樣的情緒重新回顧電影里很多鏡頭,震撼和感動席捲而來,那高高懸掛、狀態各異的降落傘;那拼不齊、湊不全的燒焦的機體殘骸;那肅穆莊嚴的試飛烈士公墓,裡面烈士的平均犧牲年齡只有40歲。用身體的極限測試戰鬥機的極限,性命加使命才是軍人的生命,看似簡單樸實的一句話,有人踐行一生,不用刻意煽情,我們的眼淚止不住地掉。
這是當下的軍事題材電影,沒有冗餘的說教,沒有渲染的情懷,有的是意氣風發、陡峭成長,是野心勃勃、良性競爭,是滿屏的荷爾蒙和自然的幽默感,是尊重生命,是直面掙扎。拿回過去失去的尊嚴和自信,這一代人做到了,《長空之王》如實展現了做到的過程,給了我們超出預期的燃情和熱血,向這群無名英雄致敬。
直擊觀影現場
【藤井樹對話孫孟晉】
藤井樹:《長空之王》的預售成績非常好,在五一檔一騎絕塵,原本我有點擔心很多年輕人會以為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看完之後,我實實在在地說,它沒有假大空,沒有喊口號,整部電影脈絡清晰,在劇作結構上嚴格遵從了類型片的敘事標準,雖然是非常宏大的主旋律命題,但它很認真地講了一個人的成長,以及基於此的三次飛行,展現了新一代年輕人的風範。電影里提到老一代人是用命去搏的勇氣型,而新一代是專家型和技術型,在雷宇、鄧放這一批人身上,這種精神面貌體現得很好。
孫孟晉:我看完覺得很感動,它確實跟之前的主旋律電影很不一樣。之前這樣的類型片更多強調我們的力量和威武,但在《長空之王》里,講述民族自信的方式是令人信服的。開篇告訴觀眾中外戰鬥機一代之差,好比泰森和中學生對打,後面通過雷宇和父母的溝通,說出「這一百多年失去的自信,我們這一代人要拿回來。」----看到自己的問題,再去努力、拼搏,而非空喊口號,它在敘事上尊重人性、尊重現實。
以王一博所飾演的雷宇為代表的年輕一代,一上來自信、昂揚,他們樂於展示自己的個人力量,有競爭,會打架,經過重重歷練,最終攜手並進,電影展示了人與人的配合,合作、雙贏是更重要的,並呈現了這個轉變,「你是我最好的對手,也是我最好的戰友。」,這是主旋律題材的進步。
藤井樹:電影把人還原成人,讓他們說人話,這很重要。在雷宇和父母的溝通里還有一處體現了這一點,雷宇的父親說:「你可以偉大,但是你要想想你媽。」身為父母,並不要孩子偉大,只願他平安健康,這非常真實。
這部電影還有一點很好的是,它沒有渲染所謂的情感戲。通常我們看到的主流敘事大片里的女性角色都是工具,為男性角色提供情感支持。《長空之王》里對雷宇和沈天然的情感戲沒有多做文章,點到為止,我覺得那個度把握地挺好,我很喜歡它這種處理方式。這也體現了主流敘事大片越來越遵從電影的創作規律。
孫孟晉:我注意到編劇桂冠有部隊經歷,同時是個女性,所以這部電影中有很多柔軟的部分,也有戲劇衝突、有轉變、有反轉。比如田壯壯飾演的魏總工第一次出場梳了小辮子,因為他和張挺對賭輸了,後來張挺去世,雷宇站在他的墓碑前,也梳起了小辮子;包括前面提到的雷宇和父母的關係、父母對這份職業的看法,都很真實。全片情感的處理很細膩,含蓄內斂。
藤井樹:這是劉曉世導演的長片處女作,他此前一直為航天部拍宣傳片,在航天題材上有專業優勢,《長空之王》是他首次拍攝的劇情長片;電影第一出品方是亭東,韓寒導演的公司,韓寒此前也一直在拍極限運動,他本人是極限運動愛好者,這是他熟悉的領域,兩人合作之下我覺得這部電影整體的完成度相當高。
演員表現方面,我覺得雷宇這個角色,跟王一博很貼合。他一上來心高氣傲,目空一世,經過三次飛行的歷練,獲得迅猛成長。最後一次跳傘後他身負重傷,躺在病床上,還堅持要飛,說:「我見過閻王了,我們都有三次生命。」我能看到一個年輕的演員,在鏡頭前如何進入人物,並很好地完成這個角色,他有明顯的進步,在大銀幕上的魅力還是挺大的。從今年年頭的《無名》,到五一檔的《長空之王》,到暑期檔的《熱烈》,他的表現愈發值得期待。還有一個新演員,鄧放的飾演者於適,他同時在《封神》里飾演姬發,我覺得他也是今年蠻令人驚喜的一個青年演員。
這部電影中其實有兩個彩蛋,第一個彩蛋是韓寒導演埋的:雷宇開車試驗反尾旋傘,疾速前進的車地面飛行,這非常「韓寒」;第二個彩蛋是片尾試飛員的臨終遺言,皆為真實拷貝,每段錄音背後都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一段人生,一個故事,讓人淚目。在看電影之前,我不知道中國有這樣一處公墓,原來有那麼多默默無聞的試飛員獻身於此,他們用犧牲一次次換來極限的飛行數據,改進我們國家的飛機。
孫孟晉:是的,之前我不知道有試飛員這個行業,他們就像無名英雄。這部電影用試飛員群體的視角進入故事,是它很特別的地方。電影中用了殲-20,尚未經過實戰的機型,我想這也經過極大的考量。
演員方面,我覺得雷宇有一些銳氣的東西,和王一博蠻像的。電影中有很多需要沉下來的地方,充斥著大量心理活動,不能講話,靠表情演繹,我覺得王一博做得非常不錯。
現在政府也在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就像今天的《長空之王》,我希望未來的電影創作中能有更多不同類型、不同題材的故事出現。
現場觀眾:電影中有好幾幕我看完後都落淚了,我們空軍取得今天的成就,每一步都是這些人用生命在付出。
王一博在這部電影中我要給他打高分,我覺得他演得很不錯,無論是他作為演員在生活當中,還是他在電影里扮演的角色雷宇,都是在某一方面特別優秀,而在其他方面有瑕疵、有缺點的年輕人,這部電影也由此讓我們思考:我們要不要給這樣的年輕人一個成長的機會,讓他變得更好,在前進的路上我們不要一棍子把他們打死。
最後我想引用老張說過的一句話結尾:如果我們熱愛這個事業的話,我們就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我們堅持、再堅持一下。
《長空之王》部分觀眾真實反饋
特別支持
sfc events是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於2022年推出的活動廠牌,通過 「電影+」全案活動策劃與執行,正在以首映禮、藝術展、影迷會、投研社、主題館等不同 模塊的內容,使影視元素、文化資源、娛樂體驗與城市空間及社群力量相融合,打造多維社交場景和多元消費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