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的新劇《他是誰》收官了,但結局並沒有讓人感受到得知真相後的酣暢淋漓。
反而感覺,像被強行餵了巧克力味的翔一樣噁心。
12集之後,雖明顯感覺到劇情開始拉垮,但總覺得後期會有反轉。
結果沒想到的是:一拉到結局!
該細講的概述,
該概述的注水!
甚至編劇直接擺爛,留下一堆槽點讓人想跺腳罵街。
結局字幕出來的第一想法是:這就完了?
前期打著有真實案件原型的旗號,花1/3總時長來瘋狂懸疑,感情余愛琴是死PPT上了對嗎!
一句「與境外販賣組織有關」不僅讓追劇人的真情實感成了笑話,也讓前20多集的警方推理和努力成了笑話。
對比之前的《狂飆》劇情,就好像夢回2011年先後看了《宮》和《步步驚心》一樣:
同樣的食材,
有人做成了汆丸子,
而有人做成了澆汁丸子。
趙世傑都牛皮哄哄的和國際非法組織刮邊了,卻想不明白要去老薛的實驗室清理痕迹。
好像坐等警方順藤摸瓜一樣,如此智商,也難怪要費盡腦細胞的去搞聶寶華那小破廠子。
但這麼蠢的一個人,國際非法組織是怎麼看上他的,就因為他哥是保護傘?
趙世傑自己身上的線索都自相矛盾,就更別提解釋余愛琴之死了,至此我理解了。
但這感覺就像憋了30年的壯漢入洞房,發現新娘是張畫一樣想讓人罵髒話。
如果想要以余愛琴的死因做文章,就該保證有頭有尾而不是挖坑不填。
最終只交代一句和XXX有關就算完,甚至連趙公子的宣判都要靠腦補。
如果說編劇沒能耐塑造太大的格局,只是想要用余愛琴的死引出後半段的情情愛愛,就不該花N多集來渲染前方高能、騙觀眾的期待值。
就像《狂飆》中的黃翠翠那樣,只存在台詞中沒什麼不好,還落得個貨真價實的評語。
總之對故事框架先罵為敬,當然要罵的還不止這一個。
雖然本文的中心思想就是吐槽《他是誰》,但確切的來說是吐槽劇情設定的降智,尤其是感情線,
比如「站住CP」。
愛你在心口難開能用身份對立解釋,兩人糾結「站住」表達愛意,也能用心裡有坎解釋。
但兩人動不動就像木頭樁子一樣,戳個幾十秒,看多了實在是審美疲勞。
尤其聶小雨被抓後的衛國平,完全沒了理智人設,直接化身多愁善感的林妹妹。
從前能像諸葛亮似的一步三算,聶小雨被抓後,再看錄音機碎片都要先修復才能確定,給我來「關心則亂」那套是不是?
還有就是衛國平的妹妹,
和吉吉國王這一對!
對親哥長年累月的付出冷麵以對,卻輕易的就原諒了害她癱瘓的兇手,甚至笑臉相迎的美名其曰「互相救贖」。
這不是純純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么,還治什麼腿,先去掛個腦科專家號吧。
終於知道為什麼吉吉國王要叫王德發了,真是WTF!一時間竟然搞不清自己看的是刑偵劇還是《啞巴新娘》。
更讓人不理解的感情設定還有聶小雨藏鑰匙、用被侵犯這天做生日。
藏鑰匙是想忘掉過去開始自己的生活,但能用受難日做生日,你到底是想忘還是想記?
這邏輯,恐怕沒個十年腦血栓都想不出來。
而且衛國平這邊想要破案都想瘋了,聶小雨前期也是齜著大牙哐哐鼓勵,生怕衛國平心魔難除,不和她在一起。
結果扭身就把重要的物證——大鑰匙給悄悄的藏花盆裡了。
導致後期又有新的受害者出現,直到最後實在藏不住了才拿出來,也不知該誇這姑娘是及時雨還是嘴嚴。
明明能武力值爆棚可以1V4;
明明能心狠手辣拿捏趙世傑;
明明能巧言善辯矇騙衛國平;
明明被抓後死都不承認嘎了陳天河;
結果一看到聶小雨的鑰匙,和顧局的三言兩語,就像被點了麻筋兒一樣全撂了。
一時間不知道該說是蔣廣善離譜,還是NPC離譜。
當然,也可以說是6萬塊的鈔能力離譜。
一個輕鬆拿捏趙世傑的人,一個能幫趙世傑拿下電機廠的人,明明有條件要錢救媳婦兒時卻搞不來錢。
非要讓衛國平等人當大冤種募捐,這邏輯屬實讓人不理解,強調人道主義嗎?
更不理解的還有對蔣廣善動機的交代,竟然僅僅是因為小時候被人瞧不起,人生過於失意,所以要嘎個人泄憤。
廣善啊,
你人設呢、
馬甲呢?
全掉啦?
不看影視劇和前輩們汲取經驗啊?
布了那麼多年的局,本來能嘎聶小雨,卻多集一直留著她當累贅,就為騙這6萬塊捐款是不是?
還有聶寶華,嘎的過於潦草,那麼多年刀尖舔血的老大,活了那麼多集的大佬。
最後和狂飆中白江波一個結局,甚至比白江波還莫名其妙。
總之《他是誰》雖然由張譯挑大樑,聶小雨的演技也在線,但最後的「收汁」實在潦草。
大寫加粗的敷衍和糊弄,讓人咬斷後槽牙都不解恨。
沒辦法建議資本別再禍害刑偵劇,
但我可以吃一塹長一智!
以後這種熱搜劇絕不真情實感追更,侮辱編劇行業水準、侮辱觀眾智商水平,更侮辱了民警群體的付出。
啥也不是,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