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奈及利亞電影《阿尼庫拉波:不死傳說》。
片名Anikulapo (2022)。
這部奈及利亞電影再次聚焦約魯巴文明,講述發生在18世紀早期約魯巴人村莊的奇幻故事。靈感來自約魯巴人的占卜系統Odu Ifa。
影片講述一名名叫薩羅的男子僥倖逃過死神收割的故事。
薩羅本是一名布料編織工兼旅行者,四處旅行尋找綠色牧場,順帶找點活兒干。
某天他來到阿拉芬國王處,兜售他的布料時,和阿拉芬國王最年輕的妻子阿羅萊克發生婚外情。薩羅和阿羅萊克日久生情想要私奔。
很快兩人事情敗露,薩羅被處以死刑,被毆打致死。
就在代表死亡的神秘鳥阿卡拉(Akala)前來收割他的生命時,阿羅萊克趕走了阿卡拉。阿卡拉掉落了一個可以讓死者復生的小瓶子。薩羅也同時復活了。
薩羅和阿羅萊克繼續逃亡,又來到一個新國度。他們依靠阿卡拉的神奇小瓶子獲得了復活死者的能力,迅速在當地收穫了大量財富,甚至成了國王的座上賓。
但薩羅並沒有改掉過好色偷腥的特點,一直按捺不住騷動的下半身,一步步釀成大錯。
不管影片質量如何,我覺得都應該先感謝一下Netflix。
奈及利亞電影產業被稱為「尼萊塢」,每年出品大量電影,但如果沒有Netflix,我們根本不會注意到非洲大陸也有電影。平時我除了了解約魯巴神話故事,很少有機會了解約魯巴文明。
這部影片製作得十分一般,可以看齣電影流水線的痕迹,影片在IMDB上的評分十分有趣。
原本以為網路世界上都是網路五常在肆意揮灑口水,看來非洲網友也有著強烈的民族情懷,喜歡給自家電影刷分。
阿卡拉是一隻神秘的鳥,據說可以賦予和奪走生命。
在約魯巴神話中,死者不被埋葬,而是被留在神聖的森林裡。傳說中的阿卡拉鳥會扇著縹緲的黑色翅膀飛下來,它會決定復活死者還是將死者收走。
影片中關於阿卡拉的闡述太少了,觀眾甚至很難分辨阿卡拉想要帶走薩羅的生命,還是想要復活薩羅;也不知道羅薩是走了狗屎運,還是命不該絕。
如果影片中能夠更多一些展示阿卡拉,更多一點討論神鳥的意義,那就更好了。
《阿尼庫拉波:不死傳說》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再一次全方位地展示約魯巴文化。
人物對話、旁白敘述、服飾細節都很用心,極具地方特色。
觀眾如果對約魯巴文化感興趣,可以通過本片進一步了解當地文化。
據報告,導演兼男主角肯雷·阿佛萊恩(Kunle Afolayan)購買了40英畝的土地來製作這部電影,所有的基礎設施和建築都是從零開始建造的,目的就是全方位展示約魯巴文化。
肯雷·阿佛萊恩甚至在採訪中將本片描述為在尼日尼亞重現的《權力的遊戲》。看過《權力的遊戲》的觀眾,聽聽就好。
「阿尼庫拉波」(Anikulapo)的意思可以解釋為「抓住死亡並把它放進袋子里的人,這傳達了一種不可戰勝的感覺。」
薩羅依靠撿來的神奇瓶子獲得了復活死者的能力,因此別人也稱呼他為「阿尼庫拉波」。
死而復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是一次全新的機會,如果能夠抓住機會,說不定就能改變命運,但如果執迷不悟,只會重蹈覆轍。
但就拍成電影來說,本片的長度有很大的壓縮空間。
這是一個並不複雜的故事,甚至可以說很簡單的故事,硬生生地拍到142分鐘,著實有些過長了。有些場景只是演員在表演動作或對話,對情節沒有任何貢獻。
《阿尼庫拉波:不死傳說》試圖一次性地展現約魯巴文化,但只做加法一股腦塞進來,不做減法精簡內容,就顯得有些操之過急了。
影片前半段節奏過於拖沓,開場先用薩羅的死而復生勾起觀眾興趣,但隨後追述薩羅第一次死亡的過程實在是太拖沓了。
開篇一直到薩羅被杖斃,影片花費了75分鐘,其實完全可以縮減到30分鐘,甚至更短。
要知道,75分鐘里的主要內容是部落宮斗,這種程度的宮斗在我們看來簡直是幼兒園水平。
當地人的交往簡單粗暴直接,道德並不是需要考慮的必選項。
觀眾不要用文明世界的規則去框住影片中的角色。道德是更高一些的文明才會有的玩意兒,在生存堪憂的地方,食色性也才是他們生活的核心。看對眼了就可以在一起,甚至沒看對眼也沒關係……
《阿尼庫拉波:不死傳說》算是一個寓言故事,故事的核心是貪婪。
羅薩從一開始就接到年長者的警告,但他不為所動,總是抱著僥倖心理,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死亡邊緣試探,哪怕他獲得第二次生命後,也沒有吸取教訓。
羅薩被慾望、貪婪和傲慢驅使,也只有當他最終流下悔恨的淚水時,他才會想到當初的警告。
警示貪婪的寓言故事,
不做減法而疊加臃腫。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