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2022年12月26日23:35:04 娛樂 1233

在國產劇中,演好「幹部」,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任何一個演員,從接到「幹部」角色開始,就面臨兩大難題

第一難,就是「形」。

說直白一點,就是「官氣」

演好體制內幹部,身上多多少少要有點官氣,至少要有不怒自威的架勢,才能有現實中大多數官員的樣子。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這種「官氣」對演員的外形存在一定要求

比如2001年播出的忠誠焦晃張國立分別飾演明州市委老書記、新書記,兩人一出現在畫面里,甚至不用演,那種氣場就躍然畢現。

第二難,在於「神」。

影視作品中的幹部往往身份複雜,不只是單純的正或邪,所以要演出角色的魂,很考驗演技。

比如2003年播出的官場劇《龍年檔案,評分高達9.1,就因為劇中在描寫反腐及權斗時,各色官場人物塑造得鮮明入骨

戈治均飾演的市委書記龍福海老謀深算,把控一切,他一出場幾乎每個眼神、動作,都在顯露權威;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張豐毅飾演的空降市長羅成改革遇阻,仍迎難而上,一腔熱血在張豐毅的詮釋下,引發觀眾很強的共鳴。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所以這類官場題材或者官場角色,遇上好的演員,可以帶給觀眾最頂級的演技享受

不過到了近幾年,很多年輕演員為了「證明」自己演技,他們也開始瞄準了這一高難度角色。

但因為氣質、氣場不符,再加上演技的不足,最後往往落得個全網爭議的下場。

有人引發質疑,就有人贏得滿堂彩

今天,皮哥就以近5年的經典劇為範例,為大家盤點十位演幹部演得十分出彩的演員

一起看看,不同特點的「幹部」,到底應該怎麼演這十位演員的表演,又分別好在哪裡。

我們從第十位開始。

第十位:王驍

這兩年,王驍徹底走上了「黃金配角」的道路。

他在各大熱劇中頻頻露臉,靠精湛的演技搶主角的風頭。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這不,剛剛結束的熱劇縣委大院中,王驍就演了一把城關鎮黨委書記喬勝利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演角色先看服化道,你看王驍,黝黑的皮膚,一看就是風吹日晒常常跑鄉下的。

穿著皺巴巴的深色襯衫,胳膊夾著個皮包微微佝僂著背,面對找事的老邱滿臉堆笑。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而見了縣委書記,立馬立正站好,就跟犯了錯誤的小孩兒一樣。

書記不發話,他不敢先說,書記說啥就是啥,簡直跟基層幹部一模一樣。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一件事沒解決,另一件事又找上門。

一邊敲門解決這件事,一邊電話里嘟囔那件事,忙得頭尾不顧。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還有個細節,是去賣油翁家裡談事情的時候,書記、縣長都已經有凳子,就各自坐下了。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他自己沒凳子,只能自己動手搬一個坐下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這個小細節,也十分生動,把一個鎮書記在縣領導面前的小心翼翼演得很好。

單把《縣委書記》中的王驍放在現實中,我們都會覺得,他就是個基層幹部,這就是好塑造,好演技。

第九位:馬少驊

馬少驊是一位老戲骨。

他在《覺醒年代》中對蔡元培的塑造入木三分,曾扮演的孫中山也是很多觀眾心目中最經典的孫中山形象。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這兩個角色,都是十分讓人敬重的。

直到《人世間》,觀眾才發現,如果演地方幹部,馬少驊居然也這麼給力

劇中,馬少驊飾演的郝省長,是郝冬梅父親,周秉義的岳父。

他出場的時候官腔十足,舉手投足都是大官的范兒,尤其一開口便是官腔,幾句台詞就立住郝省長的人設。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其實開始的時候,觀眾對郝省長印象不錯,兩件事改變了所有人對他的看法

第一件事,是因為蔡曉光,郝省長不再待見周家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尤其發火的時候,馬少驊眼光犀利,滿臉橫肉,半邊臉在光線下,半邊臉在陰暗中,讓人暗暗發怵。

第二件事,是他的下屬盛長順和別人妻子關係不清,作為省長,郝省長卻三兩句處理了這件事,讓周秉義摸不著頭腦。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幾句深刻反省,就草草了事,還以這件事教育周秉義,明著搞拉山頭那一套。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郝省長或許是個好父親,好長輩,但不是一個絕對的好官。

在《人世間》為數不多的反派中,馬少驊的郝省長雖然早早下線,但絕對為整部劇增光添彩不少。

第八位:宋春麗

如果說其他的幹部,都是停留在對幹部「聲台形表」的塑造上。

那宋春麗在《人世間》中扮演的金月姬,則將對幹部的塑造,提升到了政治魅力和語言藝術的高度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金月姬是郝省長的妻子,退休前官至副部,這已經是很大的官了。

所以在政治和官場上,金月姬的話分量很重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剛開始,金月姬對周秉義這個女婿很是嫌棄,因為種種原因,她刻意疏遠周家,怕周家利用她的權力

但當郝省長去世後,金月姬有意培養女婿周秉義

兩件事,讓她把一個端著架子、深諳官場之道的女幹部演活了。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第一件事,是周秉義去蘇聯考察,被小報曝出與蘇聯一個姑娘有染。

金月姬上演了一場教科書級別的談話

先教周秉義如何應對可能存在的調查,隨後又讓他和蘇聯姑娘繼續保持通信,不能丟了中國人的禮節,但每封信需要讓自己過目。

匯總成一句話:擦槍不許走火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從公到私都幫女婿考慮周全了,宋春麗的表演不急不躁,每一句話都穩准有力,讓觀眾意識到了什麼叫定海神針。

第二件事,是她有意推薦周秉義進入實權部門,在組織部官員看望自己的時候,巧妙推薦了自己的女婿。

皮哥且來說說,金月姬如何用幾句話就把女婿推銷出去的。

開場,她直言:自己把秉義當兒子,郝省長對秉義很滿意,言外之意,我們都很看得起周秉義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隨後,提出要求,組織上有沒有考慮給他鍛煉鍛煉,放到基層?

而放在基層鍛煉,一貫是我黨任用提拔幹部的默認程序,金月姬的意思已經再明顯不過。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最後,肯定周秉義是好乾部,但自己絕口不提推薦職位和單位的事,也把自己摘了出去,顯然既達到目的又能避嫌

就這六句話,讓金月姬成了周秉義政治生涯的領路人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而她舉重若輕、見微知著的官場語言藝術,也是《人世間》里最值得欣賞和玩味的幹部語錄。

第七位:張凱麗

《人世間》里有兩位女領導很是出彩。

一位是金月姬,代表了上層的大領導,另一位就是張凱麗飾演的曲秀貞,代表著最基層的小領導。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曲秀貞的出場並不討喜,因為她是醬油廠的副書記,還直接把周秉昆安排到了最為辛苦的出渣車間。

但劇到後面,觀眾漸漸理解了曲秀貞的苦心,如果說金月姬成就了周秉義的政治生涯,那曲秀貞顯然是周秉昆的人生領路人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眉頭一皺,兩手一背,老幹部做派十足。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她有自己的為官和處事原則,而且這些原則都是說一不二的。

而這些雷打不動的「教條」,慢慢就變成了別人眼中她的「官架子」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雖然有些場合,曲秀貞看上去不近人情,尤其是不走後門,拒人千里的時候。

可她善解人意,與最底層的工人們打成一片,生活中就像個普通的小老太太。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張凱麗是國家一級演員,為了演好曲秀貞,還自己抽了很久的煙,這也讓曲秀貞這個幹部,與金月姬的左右逢源形成鮮明對比。

很難說這兩種塑造哪一種更好,但正因為這種多元化的演繹,《人世間》才能有這麼多經典的角色,這麼多優秀的演員,不是嗎。

第六位:劉威

作為今年最經典的基層幹部形象之一,劉威飾演的萬善堂萬書記,給皮哥留下了足夠深刻的印象。

劉威是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曾在老版《三國演義》中出演魏延一角。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在《幸福到萬家》中,他是村書記,是整個村子的大家長,出場的時候就派頭十足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豪華轎車的後門打開,萬善堂探出頭,一臉嚴肅,然後在村民的前呼後擁下,走進婚禮現場。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一邊走還一邊打著招呼,很有當官的氣場。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回到家,萬善堂也官氣十足,比如被村民下跪。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再比如面對派出所警官的詢問,他也翹著二郎腿,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萬善堂這樣的形象,有一定現實表達。

不過,劇到後期,萬善堂變得十分和藹,態度也好了很多,但前半部分劉威的表演,依舊是經典的村鎮幹部形象,沒有之一。

第五位:張志堅

人民的名義》中,有很多扮演幹部角色很好的演員。

扮演高育良的張志堅,是其中最為特別的一位。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張志堅近些年也頻頻出現在各種熱劇中充當配角,比如《促醒者》《冰雨火》等等,但論及他最經典的幹部角色,高育良絕對是第一

《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是個大反派。

梳著背頭,戴著眼鏡,看起來和藹可親,內斂儒雅,內心深處卻城府極深,矛盾重重。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如果仔細看過《人民的名義》,你會從高育良的日常生活中,窺透他的為官之道

無論是澆花、看書、讀報還是與人交談,下棋,打電話……高育良身上總有一種與普通人不同的氣質。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你可以說這是在「端著」,但實際上,是高育良這個人物,作為省委副書記,那種以大領導自居的優越感

這種優越感很可能因為高育良對別人的一個笑容而緩解,換來「親民」的評價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但隨著劇情的推進,觀眾才會慢慢發現,這種表達和塑造方法,其實一早就是張志堅埋下的「雷」。

他用這種方法去塑造高育良的內在和外在,打造一個本就是大人物但親民的形象,其實背地裡,這就是高育良的本質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為了塑造好高育良這個角色,張志堅沒少下功夫。

除了琢磨自己的微表情外,皮笑肉不笑的功力以及通過面部表情展現的人物城府,就連服化道,有時候張志堅也是自費購買。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他花了7000塊,買了很多身幹部服,因為劇組配的眼鏡太過廉價,為了突出高育良優雅的書生氣,他又花了五六千元自己配了眼鏡。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最後,才有了高育良這個廣為人知的幹部形象。

對省委副書記這樣的封疆大吏來說,本就應該喜怒不形於色,但生活中自帶的那種異於常人的行事風格,卻很難演出來。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這些都能讓張志堅琢磨透,可見他的表演功力。

在《底線》中,張志堅再度披掛上馬,飾演了一位名叫張偉民的法院副院長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喝酒的威嚴,談話的微笑。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還有眼神里複雜的那種情感和情緒,仍舊威嚴感十足。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演幹部,張志堅真是演到骨子裡去了。

第四位:吳越

看《縣委大院》的時候,第一個讓皮哥驚艷的幹部,是吳越飾演的艾鮮枝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縣委副書記,開場就在一家工廠指導整改工作。

艾縣長雖然個頭不高,但氣場很足,說話的時候有種指點江山的感覺,而且那種責備和迫切,很像地方上主抓某項工作的領導。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不得不說,現實中,不少領導的確就是這樣。

其實這不是吳越第一次演領導了,在《掃黑風暴》中,她就飾演過警察局長賀芸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三級警督,論級別應該是廳級了。

去監獄「跳反」的那個段落,吳越就演得很好,依舊是靠眼神塑造壓迫感,帶著警銜這麼一盯,誰不發憷?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那種警察局長的威嚴感,在吳越的塑造里力透紙背,足以讓熒幕前的所有觀眾信服。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所以,有時候好的表演,並不是看演員的身高,長相甚至顏值。

一個可以改變氣質,可以用眼神詮釋任何情感的演員,演起戲來是很可怕的。

第三位:譚凱

從《掃黑風暴》後,譚凱就徹底火了,這兩年經常出現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比如電影《神探大戰》和熱劇《大博弈》。

奠定這一切的基礎角色,就是他在《掃黑風暴》里飾演的區長董耀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開場的時候,觀眾並不知道董耀是反派角色,譚凱一個大背頭,一身幹部服,區長派頭十足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他是從建委副科長幹上去的,起於底層,性格扭曲的影響下,自然享受權力巔峰的快感

不過,除了作為高幹的運籌帷幄,譚凱對董耀的塑造,更多是他作為一枚「棋子」時候的表現。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尤其是李成陽去市政府辦公大樓戳穿他的那一段戲。

譚凱幾乎將所有的感情,都用面部的微表情體現了出來,當鏡頭懟臉的時候,觀眾能很明顯從笑容甚至皺紋里,感覺到那種不安的心情。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這是很厲害,而且很考驗演技的。

當演員在戲中可以精準表達那種不安,同時又沒有太多台詞和動作的時候,他一定會是個好演員,譚凱的董耀之所以演得好,精髓就在於此。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任何情況下,譚凱飾演的董耀,都沒有失去自己「區長」這重身份下的尊嚴

即便慌張,甚至搖尾乞憐,也沒有突破下限的動作。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這也顧及到了一個落馬官員最後的體面。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對比一下工作中和警局裡的董耀,無論從表情還是氣質,都是完全不同的。

一種有范兒但慌張,一種憔悴卻坦然,這就是譚凱的演技,也是他值得被更多觀眾看到的原因。

第二位:吳剛

《人民的名義》不僅火了侯勇,火了張志堅,還火了吳剛。

吳剛飾演的李達康,可能是近些年幹部形象中最為出名,也最讓觀眾喜聞樂見的一個。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很難說李達康是正派人物還是反派人物,但他在劇中笑到了最後。

作為市委書記,李達康有剛正不阿、克己奉公的一面,尤其那個眼神戲名場面,就很有大領導作風。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可吳剛飾演李達康,並不是因為幾個眼神和幾段「說話的藝術」,就火起來的。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李達康演書記演得好,主要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精明。

看握手,與下屬握手視察,下車人不動,甚至胳膊都不想往前伸,等著下屬過來握。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但後來聽說沙瑞金過來了,李達康卻一路小跑,興高采烈,主動伸手。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這握的是手嗎?是當官的人情世故。

第二個,是嚴肅。

我們批評演技的時候,常說一個詞叫」霸總臉「,就是說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副表情。

但對吳剛來說,嚴肅之下,亦有豐富的心理活動。

不提劇情,皮哥隨便給幾個例子,就能發現吳剛的演技好在哪兒了。

這個嚴肅臉,是親自前往公安局找趙東來的興師問罪。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這個嚴肅臉,是對侯亮平的欣賞。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這個嚴肅臉,是向領導表忠心……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每一個嚴肅,都有人物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心理活動。

而在李達康的臉上,觀眾幾乎不用看劇情,都能猜出人物此時此地的心理狀態。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這才是李達康火,吳剛火的原因。

吳剛坦言,自己從未想到有一天,會因為演技被製作成無數表情包傳播。

但這樣的好演員,這樣的好乾部,值得觀眾們欣賞和細細體會。

第一位:辛柏青

市長角色有很多,皮哥依舊把這個第一,給辛柏青演的吉春市市長。

在《人民的名義》《縣委大院》等劇中,幹部演得好,一方面是演員發揮好,另一方面,最主要的角色,幾乎都是幹部。

大家在對戲的時候,身份大差不差,戲路都差不多,所以容易出彩。

但辛柏青不同,在《人世間》里,絕對的主角,是普通到再普通不過的工人和農民。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而辛柏青本人,不僅要在這麼一群角色中出演市長幹部,還要在年齡上跨越30年,可以說集齊了「最難演」的兩個因素

辛柏青的演技,是經過話劇蓋章認定的,所以在角色塑造上,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

他本人形象清瘦,氣質儒雅,有文官氣場,有親民氣質,尤其在劇中一路走來,最後成為市長,也是觀眾們所期待的。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而他演技的爆發,除了最後與老姚重逢、撰寫遺書的戲份外,在光字片的那段十幾分鐘的演講,可謂火力全開,氣場十足。

他說話綿里裹鐵,語氣卻謙卑得體,態度儒雅溫潤,但話里的意思卻句句鏗鏘,寸步不讓。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這一方面展示了作為話劇演員,辛柏青過硬的台詞功底,以及台詞到底能將表演推到何種境界的話題。

另一方面,辛柏青也用一段演講,立住了一個為民辦事、不以公謀私的幹部形象。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那眼神里的真摯,就是完全入戲的體現,聽著他的演講,熒幕外的觀眾也會頻頻點頭稱是,這是表演藝術家才有的個人魅力。

所以周秉義這個市長,看過《人世間》的觀眾都認。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總的來說:

幹部本身就不好演,無論演好官還是貪官,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演好官,既要擺脫說教般的偉光正,又不能端著架子高高在上,

演貪官,既不能過早暴露角色本質,又不能臉譜化刻板化印象化。

更何況,在出演「幹部」這個統一角色上,並沒有什麼角色值得參考,因為每個不同階段,不同等級,甚至不同地區的幹部,氣質都是不同的。

同樣是演幹部,把吳越、王驍、辛柏青等演員放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如今很多演員喜歡拿這樣的高難度角色實現轉型,但演技匹配不了那樣的氣質,最後往往適得其反。

正因為幹部不好演,近五年里這些熱劇中的幹部,才能這麼出名,這麼有討論度。

而這些「幹部」,也讓我們發現無數優秀的演員

他們將逐漸成為國劇的中流砥柱,也註定在即將到來的新一年,為我們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

同時這些耀眼的角色,也給一些演員提了醒,沒有金剛鑽,還真別攬這瓷器活。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