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5歲的王凱走在去劇院的路上。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一通會帶著噩耗的電話悄然而至。
因為這通電話,讓一向有著「拚命三郎」稱號的王凱做出了徹底的改變。
「哥,爸他患上了肺癌……可能沒有多少時間了…」
接到這通電話時,王凱整個人都懵在原地。
在他的印象里,父親雖然不愛說話,可身體始終都很強壯。
可他忘了,自從年少離家以來,他就很少陪伴父母。
他對父母的身體情況,只停留在少時。
他放棄許多成名機會,只為陪在父母身側盡孝,不留遺憾。
當時,父親病重,王凱身處春晚的舞台之上。
沒有人知道他內心有多焦灼,人們只在乎他臉上的笑容甜不甜、帥不帥。
王凱說:「這是我交給父親的答卷。」
父親走得一個月,王凱被診斷出肺部陰影。
那一刻他很害怕,拚命三郎的他也終於想起要歇一歇了,對於他來說:「紅不紅已經不重要了。」
那麼,現在的他怎麼樣了?
1982年8月18日,湖北武漢有一個可愛的男嬰出生了,他就是王凱。
王凱的父母都是普通人,對兒子並沒有太大的厚望,只希望他平安健康長大即可。
不過因為父親是個體育迷,很喜歡足球。
所以從王凱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讓他練習踢球,想著將來當一名足球員也是好的。
可王凱卻不喜歡踢球,他最喜歡錶演了,一心當演員。
父母卻並不同意,他們認為演員不是一份安穩的職業,而且非常辛苦。
但不管父母如何勸說,王凱心中的那抹火焰始終不曾熄滅,甚至有越燃越烈之勢,似乎頃刻間便可覆滅一切。
高考時,他毫不猶豫報了藝術學校,可惜名落孫山。
父母用了自己所有的關係給王凱找了份新華書店搬書工的工作,雖然有點辛苦,但這份工作在當時福利待遇都算不錯,而且足夠穩定。
但王凱不喜歡這種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他很迷惘,他一邊想要追求夢想,一邊又不忍反駁父母。
他掙扎著過人生中的每一天,猶如離水的魚!
他每天重複著搬書,來來回回,王凱說:
「我就像是個機器人一樣,出門、搬書、進門、放下書。」
每天周而復始,沒有任何的意外與激情。
他說他彷彿看到了父親是如何度過的這一生,他可能也要這樣吧?
但就在此時,一個點燃他夢想的機會逐漸向他靠近。
這天王凱休班,他出來散心。
因為王凱的外形條件很不錯,剛好那裡有個導演。
導演便主動走到王凱的身邊,邀請他出鏡拍廣告片。
這個邀請剛好是王凱夢寐以求的機會,他自然會選擇答應。
在拍攝過程中,王凱會認真地對待每一個鏡頭,時而俏皮、時而嚴肅。
他如此專業的樣子讓導演不由感到驚嘆,以為他是藝術學校的學生。
但王凱卻很坦然地說出了自己沒考上的事情。
導演卻覺得王凱是個好苗子,如果不進這圈子,實在是太過可惜。
於是便開始勸王凱,一定要去藝術學校學習。
將來進娛樂圈發展,一定會有很大前途。
原本開始有點放棄的王凱,聽到導演的鼓勵,他內心的小鹿又開始雀躍起來。
告別導演後,他回家想了很多,最後還是決定辭去工作。
他跟父母商量,父母並不理解兒子為什麼非要放棄穩定的工作,去闖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呢?
儘管他們並不理解,但還是決定支持兒子。
父親說:「讓他去闖吧,贏了更好,就算是輸了,再回來就好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在父母的支持下,王凱進行了一年的學習,最後如願考上中戲。
但那個時候的中戲已經開課2個月了,而且需要的學費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王凱正為學費發愁時,父親就把錢打了過來。
當王凱看到那筆錢時,熱淚盈眶,內心說不出來的感動。
2006年,他簽約了華誼。
2008年,他遇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機會,出演《醜女無敵》中的「娘娘腔」陳家明。
這個角色只能用一個字形容:「非常娘」,而王凱的性子又很直,所以他本能的抵觸。
但此時他的錢包已經不允許他有任何抵觸的情緒了,他只能硬著頭皮答應。
在拍攝期間,每一次表演,王凱都感覺渾身汗毛豎立。
他無數次跟導演說:「我演不下去了,不行換人吧?」
導演每次都只是笑笑,讓他繼續堅持下去,只要堅持拍完,等到播出後效果一定非同凡響。
果然,《醜女無敵》自播出以後,「陳家明」給人的印象確實很深,王凱因此走紅。
而此時距離他畢業才不過兩三年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就能爆火,王凱無疑是幸運的。
自從《醜女無敵》以後,有很多導演主動找上王凱,邀請他演戲。
但王凱卻開心不起來,因為自「陳家明」以後,大家對他「娘娘腔」的印象根深蒂固。
各大導演找他拍攝的角色,也都屬於「娘娘腔」類型。
就連王凱的父母都對他的性取向和性格感到了擔心,害怕自己的兒子就是陳家明本明了。
這讓王凱哭笑不得,解釋了好久父母才相信這只是演戲需要。
但也正是父母這件事,讓王凱決心以後再也不演這種角色了。
後來,王凱拒絕了所有這類性格的角色,導致他一度無戲可演。
就在他認為自己的星途到此為止的時候,他得到了一次可貴的機會,讓他成功轉型的機會——《知青》。
在拍攝《知青》時,他們身處在-40℃的環境里。
當時睫毛上、眉毛、頭髮上都是冰霜,看起來就像是個「凍人」。
為了追求效果,導演還要求拿大風扇對著王凱吹。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得有多冷啊?
每一場戲拍完,王凱就像是失去了神經一樣,整個身體都是麻木的狀態。
可王凱是高興地,因為他終於不用再演「娘娘腔」了。
皇天不負有心人,《知青》播出後,反響很好,王凱順利轉型。
他又轉簽正午陽光,之後的王凱優秀作品便一個接著一個,比如《偽裝者》、《如果蝸牛有愛情》、《歡樂頌》、《琅琊榜》、《放棄我、抓緊我》等等。
這一部又一部的優秀作品讓王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成為當紅男演員。
當初在看《琅琊榜》的劇本時,王凱看一集哭一集。
相較於愛情,最打動他的就是蕭景琰和林殊之間的兄弟情,令他深深為之動容。
他說:「靖王真的就是我最想成為的那種人,能夠接到這部劇,能夠出演靖王,是我之幸。」
為了演好蕭景琰,王凱犧牲了太多自己的時間,只為專心研究「靖王」。
他多次嚮導演虛心請教,導演也不厭其煩地教他如何演好「靖王」。
而且他也會和劉濤與胡歌等人一塊交流,只為達到最好的效果。
在多方的努力之下,此劇一經播出,「蕭景琰」這個角色就深受歡迎,王凱也因此獲得年度最具男演員獎。
因為他接二連三的新作頻繁上映,被大家稱之為是「拚命三郎」。
可就在他當紅之際,他卻宣布生病了,需要暫退!
此時人們才發現,原來他的身體已經那麼虛弱了。
可也就在此時,大家才知道,原來在他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了那麼多心酸。
2017年,35歲的王凱正在去往一家劇院的路上。
他突然接到妹妹的電話,電話那邊的妹妹聲音哽咽著,支支吾吾的連一句話都說不完整。
第六感告訴他,家裡肯定有事。
果然,他的妹妹深吸一口氣說道:「哥,爸他患上了肺癌,病情很嚴重,可能沒多少時間了……」
那一刻的王凱猶如遭到五雷轟頂,他放下一切工作回到家裡,卻只看見母親哭紅的雙眼。
母親給他說,其實早在去年他的父親就檢查出了肺癌。
可那個時候正是王凱事業的上升期,父親不想耽誤他工作,就沒告訴他。
直到現在病情嚴重,再也不能隱瞞下去,這才讓妹妹給他打電話。
之後,王凱一邊工作,一邊爭取更多地時間陪伴在父親左右。
父親說:「我很欣慰看到你如今事業有成的樣子,也慶幸當初你的堅持。」
同年,為了交給父親一份滿意的答卷,他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儘管王凱已經給父親安排了最好的治療,可是父親還是走了。
父親去世一個月後,他接到了來自日本的國際電話。
之前他是在日本做過一個體檢,這次是日本醫院打來的電話。
可接完電話以後的王凱,整個人懵在原地,滿臉的不可置信。
這讓人不僅懷疑,電話那頭的醫生究竟跟他說了什麼?
據王凱所說,他之前的體檢報告顯示肺部有陰影,醫生要求他做進一步的檢查。
王凱很害怕,他不知道該怎麼辦?父親才走一個月,他就檢查出了肺部有陰影,他以後該如何?
此刻的王凱才明白,健康真的比什麼都重要。
他發布了微博,告訴粉絲自己生病了,需要靜養,也勸大家要愛護好自己的身體。
從那以後,他就淡出了娛樂圈。
幸運的是,經過詳細檢查發現,只是肺部結節而已。
他很配合醫生的治療,在醫院居住的日子,母親經常念叨他不愛惜身體。
他知道父親的離世讓母親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他不想因為自己再讓母親傷心。
所以他康復之後,作品數量明顯減少,更多地在休養身體。
不過,雖然數量下降了,可是質量卻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不管是《大江大河》還是《理想照耀中國》。
亦或者是今年參加的《百花迎春》的活動中,他的表現都可圈可點。
結語:
現在的他,不再那麼看重名利,而是選擇了「慢一點」的生活節奏。
他熱愛演戲,熱愛演員,可他更想熱愛自己的身體。
如果身體沒了,就算是獲得再多的名利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在保證不淡出娛樂圈的節奏下,他會選擇多陪伴家人,多養護身體。
這兩年來,他還參加過許多公益活動,更加關注醫療和健康事業。
如今已經40歲的他,不再將重心放在拍戲上,他更多地是在享受生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比如看看書、養養花、下廚做飯、唱歌聚會,亦或者是旅遊和陪伴家人。
他說:
「以前總想爭著當第一,可現在我只想慢一點,當第三第四。到了一定年紀以後,人就沒有那麼強的勝負心了,只想往回收。」
對於此刻的他而言,紅不紅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身體。
他很眷戀舞台,演員一直都是他的夢想。
但和年輕時相比,他的心境已大不相同。
如果說年輕時候熱氣方剛,只想拍更多好作品。
那他現在就是不疾不徐,只想留住健康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