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靚蕾儀式感強,不花錢辦派對也過萬聖節,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2022年10月30日23:17:35 娛樂 1778

如果大家一直關注李靚蕾王力宏的離婚事件,就會知道如今王力宏其實無法跟三個子女一起生活。李靚蕾自己一個人撫養了三個子女,當初她還扮慘,說自己要去打工掙錢養孩子,但後來王力宏說她離婚拿到了過億的離婚費,壓根不需要工作。


李靚蕾儀式感強,不花錢辦派對也過萬聖節,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聞

而且李靚蕾離婚的時候,還要求王力宏一個月支付21萬元的兒童撫養費,以及家裡的保姆,傭人,司機等維持離婚前的水準。也就是說李靚蕾雖然用自己被離婚的事情博得了很多寶媽的支持,但事實上李靚蕾跟普通寶媽不一樣。


李靚蕾儀式感強,不花錢辦派對也過萬聖節,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聞

普通寶媽因為丈夫收入低,所以無法做全職媽媽,只能自己一邊帶娃,一邊上班。更為關鍵的是普通寶媽,如果沒有婆婆幫著帶孩子的話,基本上都是自己一個人辛辛苦苦地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而李靚蕾呢,離婚了有巨額財富,可以當富婆,不工作生活也輕鬆。

現在李靚蕾的三個子女也是有保姆,傭人,司機照看著,壓根不需要李靚蕾操心。不過就算在物質上李靚蕾以及三個子女不缺吃少喝的,從李靚蕾近期分享的萬聖節活動來看,李靚蕾的生活質量,或者社交水準還是下降了。


李靚蕾儀式感強,不花錢辦派對也過萬聖節,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聞

以前的李靚蕾會在聖誕節的時候,在家裡辦派對,邀請很多人帶著小孩子,家人來參加。但是因為不再是王力宏的妻子,李靚蕾現在除了關穎林牧潔等好友,似乎也不會再有王力宏的親朋好友會登門拜訪,讓她家裡成為熱熱鬧鬧的居所。


李靚蕾儀式感強,不花錢辦派對也過萬聖節,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聞

不過就算今年萬聖節的時候,李靚蕾自己沒有花錢辦派對,這一點也不影響李靚蕾的儀式感。從李靚蕾分享的自己帶著三個子女做萬聖節的服裝,道具來看,李靚蕾真的超級用心帶著孩子們過萬聖節。


李靚蕾儀式感強,不花錢辦派對也過萬聖節,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聞

或許也是因為李靚蕾用心的緣故,所以孩子們在媽媽的帶領下做出了自己的道具。不過如果大家仔細看一下王力宏三個子女的道具,是用垃圾桶做成的玩具,就會覺得寒酸,一點也不覺得這樣的孩子孩子每一個月的生活費有21萬。


李靚蕾儀式感強,不花錢辦派對也過萬聖節,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聞

當然了,李靚蕾向來是一個知道展現什麼或許大眾同情的人,所以她把王力宏三個子女穿的比較樸素,玩得比較普通,展示出來,大概也是不希望別人覺得她離婚以後過著富婆一般的日子。畢竟她連離婚費拿了那麼多,都不願意說。

作為一個女人,李靚蕾或許因為離婚,因為是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歡,同情。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李靚蕾沒有成年就跟王力宏交往,而且當初也是因為未婚先孕,王力宏不願意結婚,拿著要毀了男方的事業為威脅嫁入豪門的。

她從結婚那一刻開始做的事情,打的主意,就跟普通女性不一樣,大意真心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不要同情不值得的人,而且這種人還是有著巨額財富的人,她的裝可憐,扮弱小,完全是有心機地利用大眾的眼淚。


李靚蕾儀式感強,不花錢辦派對也過萬聖節,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聞

可是李靚蕾拿過億的財富,回饋過這個社會什麼呢?她在網路上翻雲覆雨,有沒有給任何人帶來好處呢?除了讓她跟王力宏的談判拿到更多好處以外,如今看來,李靚蕾沒有回饋社會半分,反倒是她自己住豪宅,有保姆,司機傭人照顧孩子。過萬聖節假裝樸素一下,維持自己好媽媽的形象。

想想都覺得她不值得大家支持,大家還是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要被這種人利用,同情是給真正值得,需要幫助的人,李靚蕾一點不慘,卻收起自己的財富,假裝慘,如此不誠信的人不值得大家喜歡。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這裡是上海This Is Shanghai」全球短片徵集計劃發布 - 天天要聞

「這裡是上海This Is Shanghai」全球短片徵集計劃發布

加快建設「五個中心」的上海正不斷吸引著全世界目光。日前,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起、上海廣播電視台真實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This Is Shanghai」(這裡是上海)全球短片徵集計劃正式開啟!徵集計劃面向全球創作者,徵集時長為5分鐘的優質微紀錄片、短視頻作品,旨在鼓勵創作者立足上海,用真實、多樣的影像語言共...
水均益闢謠移民傳聞 - 天天要聞

水均益闢謠移民傳聞

此前,網傳水均益移民。6月30日,水均益在個人賬號發布視頻,曬出他帶兩個孩子領取身份證的畫面。(來源:極目新聞)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解碼建國初期陝西電影觀眾的生存史詩! - 天天要聞

解碼建國初期陝西電影觀眾的生存史詩!

建國初期的陝西銀幕,像一台精密的社會掃描儀,將不同階層的生存狀態投射在方寸之間。當西安紡織城的工人憑工會證免費踏入工廠俱樂部,當陝北農民攥著五分硬幣在曬穀場等待幕布升起,當城市孩童在兒童早場啃著窩頭看《雞毛信》,銀幕內外早已超越了娛樂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