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只看到了她的美麗,卻忽略了她的頭腦。
在一個幽暗的酒店長廊里,兩個身形高大的特工拽著夢露雙臂,她的腳幾乎完全離地,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臉上流淌著無助、恐懼與淚水。她就這樣被拖著送進了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房間里。
這一幕出現在近日上線的新片《金髮夢露》中。它改編自美國作家喬伊斯·卡羅爾·奧茨的虛構小說,整部電影里,夢露幾乎都以這樣的狀態出現,被攝影機無限放大她的痛苦與眼淚。
電影幾乎完全忽略了夢露的職業生涯,而是直白而露骨地聚焦她的情感生活,並通過大量虛構情節,將夢露塑造成一個深陷情感沼澤的可憐女人。
這明顯是對夢露的矮化,極大地低估了她作為演員的魅力和在流行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夢露不只是一個女明星,而是一個時代的文化標記。
「60年代只有兩種女人,傑奎琳·肯尼迪和瑪麗蓮·夢露。」前者是當時的美國第一夫人,端莊優雅;後者是炙手可熱的大明星,性感美艷。美劇《廣告狂人》中的這句話足見夢露的象徵意味。
與此同時,夢露的影響力並不僅限於60年代。今年是她逝世六十周年,她卻又好像從未離開。
1964年,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為夢露創作了肖像畫《槍擊瑪麗蓮》,今年5月,這幅畫以1.95億美元(約13.12億人民幣)的價格被拍賣,成為拍賣史上最昂貴的20世紀藝術品。
● 《槍擊瑪麗蓮》
今年5月,金·卡戴珊穿著夢露的古董裙出現在時尚界盛會Met Gala上,社交網路上圍繞著「卡戴珊是否撐破了夢露的裙子」展開了一百八十回口水戰。
●《金髮夢露》中,安娜·德·阿瑪斯飾演的夢露
夢露的大頭照被印在馬克杯、文化衫、明信片上;她出現在畫里、書里和影視劇里;她穿過的衣服、戴過的珠寶成為珍藏在博物館的展品;時尚雜誌上總會有女明星模仿她的經典造型。
她就像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自己的夢露。
也許沒有人知道真實的夢露到底是什麼樣的,但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她絕不僅僅只是性感尤物。
「重要的時候我會很聰明,
但大多數男人不喜歡」
提起夢露,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那張裙擺飛揚的照片。這張照片拍攝於《七年之癢》的片場,紐約街頭地下道的風吹起了夢露白色的裙擺,她微微彎下身子,用手壓住裙擺,臉上是標誌性的笑容。
在這張照片里,夢露的性感一覽無餘。
當我們談論夢露時,性感是一個繞不開的詞。她捲曲的金髮、略顯迷離的眼神、慵懶的口音、凹凸有致的身材,以及天真混合神秘的氣質彙集在一起,構成了人們對性感二字的定義。
夢露的性感不僅留存在這些流傳甚廣的照片里,也經由電影被永久地保留了下來。
在夢露為數不多的電影中,她幾乎無一例外地扮演著性感的金髮女郎角色,儘管夢露的金髮實則是後天漂染的。與性感相伴,她也被打上「無腦」的標籤,她扮演的金髮美女總是單純乃至笨拙的,《熱情如火》更直接借角色之口讓她說出「也許我就是有點笨」。
●《熱情如火》中的夢露
跟她的角色一致,多數人對夢露也抱有類似的印象,把她當成不夠聰明但足夠美麗的女明星。身體被視為夢露最大的本錢,乃至她全部的魅力來源。
可惜的是,在關於夢露的種種傳說中,這種刻板印象一遍遍被強化。在最新的《金髮夢露》中,鏡頭再一次只對準她的身體。
電影暗示夢露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重要角色是她接受潛規則換來的,導演更是花了大力氣重現她的裙擺被吹起的那一刻,360度無死角地把夢露的裙下風光拍給21世紀的觀眾。在一個又一個毫無節制且沒有必要的裸露鏡頭中,這部電影朝著夢露的裙底又吹了一把風。
實際上,從默默無聞的工廠女工到舉世皆知的大明星,夢露從來都不是傻白甜。在拍攝《紳士愛美人》她提議加上了一句經典台詞:「重要的時候我會很聰明,但大多數男人不喜歡。」
這句話很大程度上也是夢露的心聲。
夢露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天生便具有世人稱道的性感,你要麼讓它毀了你,要麼利用好它在殘酷的演藝圈立足,而選擇正確的那條路並不容易。」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並懂得利用美麗來獲取事業的成功。與此同時,她又足夠清醒,對不懷好意的目光充滿警覺。
1953年,夢露在雜誌上發表公開信《那些我所知道的餓狼》,細數自己一路以來遭遇到的性騷擾。這些「餓狼」里有大街上的陌生人,有富有的已婚老頭,有好萊塢的作曲家與編劇。夢露寫道:「各行各業的女孩都需要小心,但在好萊塢,我們必須要加倍努力才能戰勝餓狼。因為各種各樣的餓狼從四面八方而來,想要誘捕電影中的『小紅帽』。」
信中,夢露還提到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對話,一位曾經試圖靠近她的男性覺得她不夠「有趣」,對她說「我不喜歡有頭腦的女孩」,夢露則回擊:「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讚美。」
夢露的頭腦更直接體現在她對職業生涯的規劃。50年代初期,夢露通過《願嫁金龜婿》《紳士愛美人》等片迅速走紅,製片廠福克斯趁勢為她安排了更多這一類性感無腦的金髮女郎角色,但她很快感到了疲憊。
她不想僅僅被視為一個性感符號,她想成為一個嚴肅的演員。她努力推動法國作家左拉的名著《娜娜》改編成電影,但福克斯對她的「反叛」感到不滿,雙方很快產生了對抗。
當時她的合約完全掌控在製片廠手中,她與製片廠之間地位懸殊。但她還是毅然決然地拒絕了製片廠遞給她的爛劇本,在劇本上寫上大大的「垃圾」(Trash)還給製片廠。她來到紐約,與馬龍·白蘭度等人一起在聲名卓著的演員工作室進修方法派演技,隨後她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成為好萊塢歷史上第二位這樣做的女性。
而製片廠一度放話,要「讓她在這行再也接不到工作」,宣稱他們可以輕鬆地找到一大堆像夢露這樣的女孩。但很顯然,夢露是不可取代的,製片廠最終還是妥協了。1955年,雙方和解,夢露獲得了更高的話語權,她可以選擇劇本,選擇導演,甚至是選擇攝影師。某種程度上,夢露創造了歷史,《時代》稱讚她是一個聰明的商業女性,《洛杉磯鏡報》則把這場勝利稱為「女演員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勝利之一」。
夢露從來都不愚蠢。她喜歡閱讀,據說她車裡總是放著一本書。在她去世時,她擁有一個藏書量超過400本的小型圖書館,書單里包含著諸多大部頭的世界名著,從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
● 夢露的書架
她曾舉辦新聞發布會,籌劃將《卡拉馬佐夫兄弟》搬上銀幕。現場的記者輕蔑地問她,「瑪麗蓮,你知道怎麼拼寫陀思妥耶夫斯基嗎?」她微笑著回答:「實際上,你讀過這本書嗎?裡面有一個很棒的人物叫格魯申卡,這對我來說將是一個很好的角色。」
然而,多數人往往像這個傲慢的記者一樣,只看到夢露的美麗,卻忽視了她的頭腦。當人們討論陀思妥耶夫斯基時,人們不會想到瑪麗蓮·夢露;但當金·卡戴珊穿著夢露的古董裙出現在紅毯上時,人們馬上開始討論夢露和她的裙子。她的名字與精緻的裙子和曼妙的身材綁定在了一起,但至少,我們需要知道,她遠遠不止這些。
● 金·卡戴珊身穿夢露的古董裙亮相今年5月的Met Gala
「鑽石是一個女孩最好的朋友」
「鑽石是一個女孩最好的朋友」。
這幾乎是夢露最經典的台詞之一。在《紳士愛美人》的開場,夢露身穿粉紅色的貼身長裙,戴著耀眼的珠寶,被一群西裝革履的男士簇擁著,她輕巧而利落地揮舞著手中的扇子,裊裊唱出了這一句:「法國人樂於為愛而死,他們喜歡決鬥;但我更喜歡一個活著的男人送給我昂貴的珠寶。吻手禮或許很歐式,但鑽石是一個女孩最好的朋友。」
● 《紳士愛美人》中的夢露
這一場景永遠地留在了影史上,並不斷被後人致敬,麥當娜在自己的MV中,妮可·基德曼在電影《紅磨坊》中都曾向它致敬儘管該片導演有意用誇張的形式諷刺拜金主義,但它也直接將夢露的形象與「拜金」緊緊地綁定在了一起。
這個直白而熱切地渴望鑽石的女性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每個人的腦海中,在不可撼動的集體印象里,夢露儼然成為物慾的化身。當我們看到夢露,我們便看到消費主義的盛行,看到一個女孩不加掩飾的慾望。
也因為這種公眾形象,當杜魯門·卡波特的知名小說《蒂凡尼的早餐》將被搬上大銀幕時,他心目中的第一人選便是瑪麗蓮·夢露。這部小說講述一個得州的鄉下女孩霍利不甘貧困的生活,在15歲時隻身來到紐約,一頭扎進了紛亂迷人眼的上流社會,成為遊走在各色男人中間的高級伴遊女郎。
這個角色與夢露都擁有不幸的童年和蓬勃的野心。夢露從小被母親獨自撫養,年幼時母親被送進精神病院後,她只能在孤兒院輾轉長大,長大後又孤身闖蕩好萊塢。然而,保守的製片廠更傾向於將這個野心勃勃的鄉下女孩改造為一個天真的灰姑娘,這個角色最終花落奧黛麗·赫本。
諷刺的是,夢露因看起來不夠純潔而失去了這個角色,但在現實生活中,大眾潛意識裡又希望看到一些不那麼純潔的女明星,夢露的存在便滿足了這種潛意識。當她在大銀幕上唱出「鑽石是一個女孩最好的朋友」時,「拜金」與「墮落」被同時貼在了她身上。
從銀幕形象到私人生活,夢露的形象極大地滿足了大眾的窺私慾。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她熱衷華麗的珠寶與昂貴的時裝,拿著放大鏡審視她的情感生活,當她在肯尼迪的生日宴會上唱出那句著名的「總統先生,生日快樂」時,各種關於權力與情色的陰謀論隨之而來。夢露與她的私人生活,成為了流行文化中的「商品」。
● 第65屆戛納電影節以夢露吹蠟燭的照片作為海報
《金髮夢露》對於夢露私人生活的呈現正是在加深這種殘忍的想像。
儘管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夢露與肯尼迪之間存在性關係,影片卻露骨地呈現了兩人之間的性愛場景,並將夢露的死亡直接放置在了這段關係之後。這樣的敘事彷彿在重複一套陳舊的好萊塢式教條:當一個女明星在公開場合給總統唱「生日快樂」,人們便想當然地認為他們有不正當關係;當導演認為她太過膚淺且不夠自愛,便將她塑造成「前車之鑒」,用死亡來懲罰她。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夢露與這種想像差別極大。她在意錢,但並不拜金;她的情感生活幾經坎坷,但絕非墮落。
面對金錢,夢露的態度更多是坦蕩。
初入好萊塢時,她曾因生計問題拍攝裸照,走紅後,這段往事被翻出,她回應說,當時她身無分文,連一頓飯都買不起,擺在她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有錢的已婚老男人聲稱要用錢來換取她的短暫「陪伴」,一個攝影師提議她拍攝裸照,付給她傭金,並保證自己的妻子也會在拍攝現場。她選擇了後者,因為相比於「陪伴」這個老男人,她認為拍攝裸照更安全。
● 夢露遺作《瀕於崩潰》劇照
成名後,夢露又受到了製片廠在金錢上的壓榨。儘管她很快成為票房保障,但製片廠沒有付給她應得的薪酬,在拍攝《紳士愛美人》時,她的薪酬是500美元每周,而與她共同出演的女星簡·拉塞爾的片酬是20萬美元。夢露因此與製片廠展開了長期的鬥爭,最終通過法律途徑,製片廠將夢露的片酬提高到了10萬美元一部。
從這兩個例子能看出來,夢露信奉的原則是用工作換取酬勞。當她在金錢上受到不公正待遇時,她會勇敢地反抗;而當她受到「不勞而獲」的誘惑時,她果斷地選擇了拒絕。
而在情感上,對夢露來說,更為合適的關鍵詞或許是愛與悲劇。
她成名後有兩段為人熟知的婚姻,第一段婚姻是與棒球運動員喬迪·馬吉歐(Joe DiMaggio),夢露曾形容「他對待我的方式讓我覺得自己很特別」,然而這段婚姻很快遇到了問題。喬迪並不支持夢露的事業,希望她可以將重心放在家庭生活,夢露不願意,那張著名的白裙飛揚照也讓喬迪十分不滿,夢露甚至還疑似遭遇了家暴,這段婚姻很快以離婚收尾。
到1956年,夢露在紐約與知名作家亞瑟·米勒相愛,兩人迅速走入婚姻,夢露曾說,「這是我第一次真正陷入愛河」。但這段婚姻也並不順利,夢露遭遇了幾次流產,並在米勒的日記中發現,他曾對自己感到「失望」,有時候還會因自己在朋友面前感到尷尬。
● 夢露與亞瑟·米勒
米勒的子女曾這樣形容兩人的婚姻,「她是一朵玫瑰,而他應該做那個園丁,然而現實是,他也是一朵玫瑰,他需要自己的園丁。」一段婚姻中也許容不下兩朵玫瑰,1961年,兩人結束了這段婚姻。19個月後,夢露因用藥過度在洛杉磯去世,時年36歲。
在夢露短短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中,她主演的電影並不算多,卻在觀眾心裡留下了極深的印記。她當然是性感尤物,但她遠遠不只是性感尤物。她是聰明而熱烈的,她是豐富而成功的,她的人生是多面的,當中有快樂和高光,也有悲劇與低谷。在夢露逝世6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重新討論她時,我們需要知道,在種種標籤與刻板印象之前,她首先是一個真實的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