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由於疫情等原因,國內票房處於持續低迷的狀態,一方面相較於往年,票房出現劇減的情況,春節檔、暑假檔、國慶檔等熱門檔期均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單部電影的票房受限,40億以上的票房神話難以重現。這意味著,觀眾正在離電影院而去。
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檔票房為近7年來最低,截止至10月7日21時,2022年國慶檔總票房14.92億,總人次3599.4萬,總場次270.5萬場。票房數據低於2015年,相較去年呈現出銳減的態勢,2021年票房相較於2020年出現明顯回暖,國慶檔票房為43.8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電影票價呈現出遞增的趨勢,在去年國慶檔中,平均票價已經接近46.8元。
影視寒冬
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國內電影業一度處於停滯的狀態,並導致大量電影院瀕臨倒閉。儘管2021年電影市場有所復甦,但2022年急轉直下,在疫情影響下,再度引發電影院的倒閉潮。
數據顯示,今年多個月份,中國內地電影票房處於超低位運行的狀態,其中在3月24日內地單日電影票房不足千萬,止步於965萬元,系有紀錄以來單日票房最低。這意味著,全國平均每個影院賣出50張票,平均每場電影觀影人數僅有1.8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國慶檔萎靡之外,過去清明、中秋等迷你檔期也持續萎縮,今年清明檔期全國票房最高是在首日為4657.13萬元,票房最低在最後一日只有2915.54萬元。
票房的持續低迷也讓導致大量影院無以為繼,燈塔數據顯示,自今年元旦以來,全國最多的時候共有12110家左右的影院上報過票房,同比去年減少175家。且減少數量仍在增加,數據顯示6月12日,全國營業影院數量還有超過1萬家,但到了15號,又少了近500家。
此外,影業巨頭的日子也不好過,其中萬達影業深陷虧損困境。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38億元,同比減少約2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為-5.81億元,同比盈轉虧。萬達電影解釋,上半年,受疫情擾動影響,公司高峰時超過一半的影院停業,而觀影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達60%。這是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改善業績,萬達影業也不得不調整經營策略,計划進一步關閉或轉讓低效影院,放緩重資產影院發展速度,轉型輕資產運營模式。
觀眾不再需要影院?
事實上,相比起電影票房的持續低迷,更可怕的是電影觀眾可能不再需要電影院。近半年來,電影院的停業,以及各種原因導致的片荒,消費者此前已經形成的觀影習慣正在發生改變。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票房的大幅降低,意味著消費者的娛樂方式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轉變。
今年以來,消費者的娛樂方式正在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在電影院失去了吸引力的背景下,觀眾被分流到各類戶外活動中,掀起了包括露營、飛盤等戶外活動熱潮。在國慶檔電影票房低迷的背景下,國慶本地游、周邊游卻呈現復甦的跡象。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國慶節假期7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4.22億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60.7%。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電影票房一度呈現出快速復甦的趨勢,疫情控制較為平穩的2021年,全國票房從上一年的203.14億元拉升回472.58億元,恢復到2019年的74%。此前,萬達影視集團總裁曾茂軍預測,2022年將迎來電影市場大年。不過今年春節檔票房卻出現了23%的下滑,此後電影市場一蹶不振,一路滑坡。
今年國慶,在周邊游趨勢帶動下,露營經濟繼續紅火。攜程報告數據顯示,國慶期間,露營旅遊訂單量同比增長超10倍,其中本地訂單佔比近八成,市外周邊訂單佔比15%。人均露營花費為650元左右,相較中秋露營人均花費貴30%左右。
家電網主編李韜認為,露營熱也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其中攜帶型小家電市場有望成為風口。在今年五一假期,攜帶型小家電已經展現出其增長的潛力,蘇寧易購發布的五一消費數據,4月30日-5月4日,露營相關的家電消費高漲,燒烤爐銷量同比上漲131.06%,多功能料理鍋同比上漲670.7%;京東數據,在小家電銷量整體降溫的情況下,與露營緊密關聯的攜帶型小家電逆勢增長——攜帶型電風扇、小電鍋等攜帶型小家電銷量增長達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