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弱不禁風、身背囚犯女兒名號的絕色美女,在男尊女卑的社會從一個王子身邊的卑微小妾成長為掌管皇室財政大權、幫助丈夫奪得大權、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國家形象代言人、「母儀天下」的皇太后,這樣存在於小說之中的傳奇劇本竟然有一天會真實在阿拉伯世界上演。
女主人就是被稱「中東武則天」的卡達皇太后——謝赫·莫扎。
莫扎堪稱阿拉伯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女性,是西方媒體的寵兒、卡達軟實力的代表。她的美貌讓一向對美女有著高標準的浪漫法國人也豎起了大拇指。
在一次同丈夫訪問法國的過程中,全世界攝像機注視之下,愛麗舍宮宴會上的總統薩科齊竟然不顧自己的外交禮儀,眼神直直地被一旁身著紅玫瑰色長衣的莫扎吸引良久,並被媒體拍下,讓法國頗為尷尬。
知道,薩科齊的妻子可是風騷性感一時無兩的布呂尼,能讓薩科齊在全世界媒體面前心動可一點不簡單。
莫扎此時已經50歲,都能讓一國總統如此失態,更遑論年輕時候的絕世美貌了。
讓人感到驚異的是,莫扎出生於女性地位較低的中東,不但能在國際場合上身著彩袍拋頭露面,參與到卡達大量國際活動當中,也擔任過卡達教育城主席這樣的實權職位,絕不是卡達簡單的花瓶。
在美國福布斯雜誌評選當中,莫扎王妃是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名女性之一。
在63年前,沒有一個阿拉伯人會想到一個普通的女嬰會在阿拉伯世界書寫下如此傳奇的人生履歷。
嫁入仇人家庭 隱忍18年復仇成功
卡達,國土狹小人口不過數百萬的彈丸小國,連北京市的面積都比不上,卻是阿拉伯世界一顆閃耀的明珠,人均gdp在十年前就達到了8.5萬美元,是同期沙烏地阿拉伯的3倍多,比美國還多3萬多美元。
(卡達位置)
這一切主要依賴波斯灣地區驚人的石油儲量。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石油的大規模開採讓這個歷史上依賴珍珠養殖的國度一躍崛起為石油富國。
不過石油開採所帶來的財富反而一度讓國家陷入一場動蕩當中。
那時在位的國王哈利法一點也不希望石油財富被全體國民所分享,極度自私的國王意圖在財富分配上更多截留在皇室之內,遭到了國內一干人的強烈反對,其中的一名反對者就是莫扎的父親。
這些反對派最終被國王一網打盡,莫扎父親被投進大獄,後被放逐至科威特,可想而知莫扎此時對於卡達王室有何觀感。
隨著年齡的成長,天生麗質的莫扎在學校中名氣越來越大,她借著自己的美貌而在18歲那年迎來了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契機。
(哈馬德)
當時國王哈利法有一子名叫哈馬德,是國王看中的繼承人,在西方軍事學校接受教育,擁有出色的軍事才華,是阿拉伯世界中思想相對開明的貴族。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前往莫扎的學校視察訪問,一下子就被18歲的莫扎所深深吸引,思想相投的二人一見鍾情迅速墮入愛河之中。
不出意外,這樁感情遭到了國王的強烈反對,莫扎出身政治犯之家,怎麼能與高貴的王室成婚呢?
再者為了安撫自己的盟友,哈馬德早就有了一樁政治婚姻,家中有了大兒媳,娶了莫扎該如何和自己的盟友解釋?
但哈馬德一再堅持,一定要讓莫紮成為自己妻子,哈利法只得勉強贊同。
與那些嫁入豪門的平民姑娘一樣,並非正妻地位的莫扎在家族中起初並未得到足夠的尊重,家中有大老婆壓著,加上伊斯蘭社會的嚴厲束縛,使得她不得不在王室裡面韜光養晦、收斂起自己的鋒芒。
(莫扎)
眾所周知,在君主制社會,母以子貴,一個出身平凡的女子要想在王室內立足,離不開自己的生育能力。
莫扎在這方面著實了得,一口氣為丈夫生了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其中一位兒子則是現任卡達國王塔米姆。
在保持高生育率鞏固在王室地位的同時,莫扎不忘充實自己的大腦,在1986年順利得到了卡達大學的學士學位證書,為今後干預政事做好了知識方面的準備。
在莫扎的影響之下,丈夫哈馬德對於思想愈發守舊的父親越來越感到不滿。父子之間圍繞國家如何改革的方向問題產生了矛盾。
(哈馬德)
尤其在海灣戰爭中王儲親自帶領卡達軍隊在科威特對陣伊拉克時立下不小功勞,使其在西方國家中的好感不斷上升。
國內方面,由於哈利法過於依賴石油收入,而無法抵擋油價下降帶來的經濟危機,人們荷包縮水自然越發厭惡國王。
於是在1995年,趁著老國王外出度假的機會,43歲的哈馬德憑藉著自己多年來在國內的苦心經營,果斷髮動政變宣布自己為新國王。
國內一幹部落山頭紛紛擁戴他們心儀已久的新王子,老國王成了光桿司令。
在幾乎不流血的情況下,哈馬德幾乎不費吹飛之力就登上王位,莫扎復仇成功,成功讓自己的仇人流落國外,體會了一把被放逐的滋味。
(二)阿拉伯世界最耀眼的珍珠 中東最強賢內助
丈夫登上王位以後,莫扎從幕後走向了台前,雖說是第二任妻子,可由於有哈馬德的無限信任,她是實際上卡達的第一夫人。
(莫扎)
不斷陪著丈夫在國際舞台上走秀亮相,依靠自己完美的身材、絕色的容顏而讓媒體的燈光聚集到了自己一個人身上。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一國王后。莫扎首先重金聘請國際上知名的服裝、化妝團隊(如Gaultier、Chanel),為自己在不同場合打造了最時尚的流行服飾。
模特般的修長身材穿什麼衣服都是百搭,莫扎標誌性的服裝是一身純色的長裙、奢侈的腰帶,顯得格外的精緻華貴。
當然,在追尋西方時尚的同時也不忘保留自己本民族的特色,莫扎頭上的穆斯林頭巾或許是她裝扮中最吸引人的地方,這種頗具中東風情的頭巾使得自己不至於在國內保守派前遭受太多批評。
每當和國際政要夫人一起合影,兼具西方審美和濃鬱伊斯蘭風情的莫扎總能成為最耀眼的明星,是不少貴婦所害怕的「合影殺手」。
(布呂尼與莫扎)
哈馬德如此帶著夫人拋頭露面於各大場合,在相當多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眼中成為了大逆不道的行徑,被認作是牝雞司晨。
但哈馬德一點也不在意這些流言,他與妻子意在以身作則打開卡達的自由風氣,並讓妻子在卡達現代化改革中發揮至關重要的角色。
改革首先要破除思想的禁錮,而要讓思想開放必然提高卡達民眾的教育水平,尤其是女童的教育水準,民眾教育水平的提高,又能夠為卡達高頂尖科技行業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
為此哈馬德任命妻子為卡達教育城主席和教育最高理事會副主席,並由其兼任了聯合國教育先行活動主導委員會成員。
(卡達教育城)
卡達本身教育薄弱,沒有拿得出手的世界名牌大學,所以莫扎和丈夫構想搭巢引鳳,建造了一座佔地14平方公里的卡達教育城。
即一座涵蓋了喬治敦大學、康奈爾大學、西北大學等全世界知名大學入駐設立亞洲地區分校、覆蓋了幼兒園到大學的多元教育城。
在這裡接受教育的卡達本土學生可以接受和高校所在地同樣標準的學位,並可以獲得前往歐美留學交流的機會。
莫扎不惜巨資花費重金打造了一支強大的軟硬體教師團隊與豪華的硬體設施,使得這座教育城變為中東地區名列前茅的高等教育集合區域。
這些入駐的外國學校並不只是簡單地擺設,他們入駐帶來的技術團隊為卡達的石油提煉、生產、複合利用能力受益匪淺,極大地鞏固加強了卡達在石油、天然氣方面的優勢地位。
(三)理財能手 卡達最能當家的女人 令卡達國王比英國國王還富裕
石油作為不可再生的能源總有一天會有挖完的時候,或者因為國際油價波動而令國家經濟遭受連累,這在上任國王身上是已經被證實過的事實。
所以哈馬德和莫扎對於卡達不能過度依賴石油問題上有著清醒的認知,盡量拓寬卡達經濟發展渠道、不吃石油老本、著力發展文化產業、用文化輸出本國價值觀成為卡達的政策方向。
其中包括教育城、博物館、藝術展覽在內的文化領域成為對時尚藝術有著特殊愛好的莫扎所重點負責經營的對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莫扎堅持之下所花費天文數字動工修建的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的設計師就是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築獎、世界著名華人建築家貝聿銘,整座建築既具有經典的伊斯蘭元素也包含了現代前沿的設計風格。
博物館內積攢上千年來伊斯蘭世界無數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例如1000年前安達盧西亞王宮的噴泉裝置、伊拉克上等的陶瓷古文物、莫卧兒帝國內由翡翠製成的珍貴飾品······
這些博物館、藝術展廳既能夠豐富卡達人的業餘生活,提高國民精神素養,也為卡達的觀光遊覽業打出了一張響亮的名片,吸引世界各地遊客掏腰包消費。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在二十多年的時間內,卡達從默默無聞的小國成長為中東旅遊必經之地,旅遊業的產值比重從幾乎為零提升到2013年gdp的 3%,這個數字在石油為支柱的中東國家內已屬十分難得。
特別是借著今年世界盃的東風,卡達旅遊業人數已經暴漲了500%,未來卡達已經目標鎖定在每年遊客超過500萬以上。
此外,身為王室錢袋子的大管家,莫扎的眼光非常人可比,她所射獵的藝術品收藏、歐美國家黃金地段房地產投資。
一大批五星級酒店、頂級足球球隊、寫字樓、高端奢侈品牌、珍珠產業紛紛納入卡達王室名下的資產列表,這些獨具眼光的投資讓王室財富不再僅僅依靠石油進賬。
(莫扎夫婦與英國女王)
到莫扎的兒子塔米姆繼位之時,卡達王室已經擁有了24億美元的凈資產,這個數字相當於前不久剛去世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5倍多。
結語
哈馬德退位之後,莫扎繼續活躍在卡達政壇為年輕的兒子出謀劃策、盡心操勞。在這一家子的精心治理下,卡達儼然是動蕩不安的阿拉伯世界中的一處世外桃源。
(卡達首都多哈)
據《2018年全球財富報告》統計,卡達的基尼係數在所有阿拉伯國家之中,名列倒數第一。
這意味著卡達是該地區貧富差距最小、社會財富分配最公平的地方,所以毫不意外的是,席捲中東多國的阿拉伯之春一點也沒波及到這個波斯灣小國。
(莫扎)
也因此儘管被一些極端保守派抨擊質疑,但莫扎王妃及其家人在卡達的位置始終穩如泰山,她本人更是深受國民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