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2022年09月11日17:30:07 娛樂 1098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關於演員和導演的關係,演員郝蕾說過一句名言:

「導演與演員的合作密度,可以上升到愛情」

她並不是號召演員跟導演談戀愛,而是生動形容了一位導演和演員的關係能有多近。

在演藝圈的確有一些導演,特別親近、偏愛使用某位演員,且一用到底。

比如拍過《喬家大院》《雍正王朝》的女導演胡玫,跟她合作次數最多的男演員。

不是唐國強陳寶國,而是給他們演過爹的焦晃老師。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比如香港導演杜琪峰,從劉德華鄭伊健任達華劉青雲,流水的男主角。

但鐵打的配角是胖子林雪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比如寧浩,從院線處女作《瘋狂的石頭》算起,拍過6部電影,部部有黃渤,其中3部是絕對男一號。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無人區》


更別說當年真是把關係上升到愛情的張藝謀鞏俐

然而,在演藝圈還有一種關係密度,比愛情更堅實,叫做打斷骨頭連著筋,血濃於水。

最近火遍全國的電影《隱入塵煙》。

從上映後無人問津,到掀起一波「自來水」,作為文藝片票房突破1億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女主角海清憑藉毀容式的表演,中年崛起,全國爆贊,成功脫下生活劇小媳婦的工裝,穿上了成熟演技派女演員的華服。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在海清大火的同時,連帶著男主角武仁林也站到了公眾面前。

他以無可挑剔的「表演」把農民馬有鐵演活了。

一時網友紛紛在搜,這位武仁林究竟是誰?這麼好的演員為何現在才出頭?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上圖這張劇照,海清和武仁林同框毫無違和感。

但下面這張北京首映禮上的合影,卻暴露了「真相」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海清褪去戲服,又回到漂亮女星的模樣,身材高挑氣質出眾。

武仁林即便換上了西褲白襯衣,依舊是農民馬有鐵的樣子,兩人差距非常明顯。

他根本不是什麼職業演員,只是位地地道道的西北農民。

而且還是《隱入塵煙》的導演李睿珺的姨父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沒錯,親戚。

這部電影除了海清是職業演員,全片95%的演員是李睿珺親戚,均為當地農民。

裡面運糧食的老闆,是導演親哥哥。

組織獻熊貓血的村長,是導演親爹。

女主角的嫂子是導演親媽。

「任人唯親」到了極致。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往前翻,中國電影圈這種「任人唯親」的事還有很多。

比如2016年畢贛的《路邊野餐》橫空出世,炸亮了式微的文藝片市場,讓影評人一片亢奮。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裡面的男主角,就是導演畢贛的姑父陳永忠,貴州凱里當地人。

每天請假拍完戲,還要繼續回去當他的保安。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比如2019年《平原上的夏洛克》,男主角之一的超英。

導演徐磊的親爹徐朝英,當過農民在工地打過工。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騎三輪的就是導演親爹


比如還是2019年,文藝片《春江水暖90%以上的演員,都是導演顧曉剛的親戚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最狠的是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賈樟柯

早期作品基本都是親戚朋友,而且自從認識了後來的老婆趙濤後,女主角就再也沒有換過人。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這些電影人為什麼要「任人唯親」?

在這次海清爆紅的背後,還讓人關注到了演藝圈一種「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很少有人知道一個成熟且健康的電影市場,影片通常分成三個類型,各有分工,而且非常重要。

最底層的,也是數量最龐大的,就是我們最愛在影院觀看的那些商業電影

比如漫威的超級英雄。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比如群星雲集的主旋律大片。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還包括各種槍戰、罪案、懸疑片和絕大多數動漫電影。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烈日灼心》


上述這些電影佔到總產出的60%以上

它們往上一層,則是佔比30%左右文藝電影,比如《隱入塵煙》就是部標準文藝片。

包括《刺客聶隱娘》、《大紅燈籠高高掛》、《花樣年華》等頗具話題性的院線電影,都屬於文藝片。

特點是強調導演自我表達,不刻意討好市場。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刺客聶隱娘》


而在文藝片之上的,就是佔比不到10%藝術電影

它們也被稱作「先鋒電影」,極為稀少,也極為寶貴。

代表人物有貝拉·塔爾,他的《都靈之馬》,就不是一部「人看的」電影

全片一共28個鏡頭,用豆瓣網友的「精闢」總結就是:

「看你套馬車,看你趕馬車,看你卸馬車;看你穿衣服,看你脫衣服,看你洗衣服;看你煮土豆,看你吃土豆,看你把土豆吃完了,看你大風吹,看你大風吹,看你大風吹....吹...吹」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這三種影片恰好構成一個電影世界的金字塔,擁有明確分工:

藝術片負責對電影這門藝術進行前沿開發、探討,產生一些牛B的創意和手法,用來向下反哺,文藝片則繼續推廣和打磨,商業片最後呈現給更多觀眾。

舉個直觀例子,比如一鏡到底。

貝拉·塔爾這部《都靈之馬》,就有很多充滿詩意與哲學的長鏡頭。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6年前,畢贛在《路邊野餐》那段長達43分鐘的長鏡頭也被人大呼牛B。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再往下,不止商業片使用長鏡頭(不用不牛B),就連不少有品質追求的電視劇都用上了長鏡頭。

最誇張的是《1917》,整部電影只有一個「鏡頭」。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1917》


如今中國電影市場正在破壞這種金字塔般的生態平衡。

回到那個話題,為什麼「任人唯親」?

賈樟柯吐槽過,當下,大家都一擁而上去拍主旋律電影。

一是好賺錢,二是好過審。

《長津湖》兩部曲票房98億。

連續三年國慶檔的「我和我的」系列,累計票房64億。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就連鄧超俞白眉這對拍過《分手大師》《惡棍天使》的國產「屎尿屁」喜劇組合,也改頭換面,拍起了主旋律《中國乒乓》。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很多主旋律電影從拍攝再到上映,通常七八個月就搞定了。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而《隱入塵煙》2020年拍完,等了兩年才獲准上映,有幾個資方等得起?

尤其是不知名的青年導演,拿錢更難。

當年畢贛拍《路邊野餐》一共花了20多萬,基本靠自己東拼西湊。

姑父陳永忠的「片酬」,就是侄兒晚上的一頓燒烤一頓酒。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許知遠採訪畢贛和陳永忠


「任人唯親」,最底層的邏輯,歸根結底還是窮,是行業資源分配不均衡的一種無奈。

畢竟像海清這樣願意零片酬出演青年導演作品的一線演員,很少,很少。

當然,另一方面這些素人演員,也提供了職業演員難以企及的表演。

比如《隱入塵煙》的武仁林,身為莊稼漢,他和馬有鐵都有種從土裡長出來的粗糲感。

額頭上那些風霜塑造出的皺紋,不是化妝師能復刻上去的。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除了一開始時正眼看海清有點害羞,進入角色後的寫實感秒殺了一眾職業演員。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賈樟柯的表弟韓三明,是位礦工,在《三峽好人》里演礦工,最後拿下了第14屆智利國際電影節影帝。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三峽好人》


畢贛姑父陳永忠曾自訴,他和角色陳升融為了一體。

這位保安雖然五音不全,可那首忘我的《小茉莉》卻唱得多少人墜入夢境。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這就是電影和角色共情的魅力。

小成本文藝片任人唯親,卻良心片頻出,是不是打的那些大明星、大製作、動輒幾個億投資的大片臉紅?

但這些案例都是幸運兒,更多的導演身邊找不到這樣的素人演員,也找不到足夠資金,只能無限期停擺。

韓三明在拿到影帝後很坦誠地說過:我最拿手的還是挖煤」。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中國電影,中國文藝電影,中國藝術電影,想要繼續向前,不能再期待這種有一定偶然性的素人天才匹配。

從投資拍攝到上映,成體系,有保障,有預期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隱入塵煙》的大獲成功,某種程度也反映了當下中國電影的陣痛。


海清這次大獲成功,卻讓人看到了:電影圈諱莫如深的「不公平」 - 天天要聞


我們不要偶遇馬有鐵,我們要有辦法找到更多的馬有鐵。

主旋律雖好,但也不能貪杯。


文/范西里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