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7日,《明日戰記》累計綜合票房已破5.6億。
「硝煙狂飛的訊號,機甲時代正來到,血逆流而上」。
在如今的時間節點上回看電影《明日戰記》的主題曲《逆戰》,必須要說:選得確實恰到好處。不僅歌曲與影片內容高度呼應,其中語言更好似預見了影片票房的「逆襲」走勢,以及「硝煙」所帶來的是是非非。
或許還有朋友沒有看過這部目前仍在上映的電影《明日戰記》,但想必多少應該聽過一些聲音:「中國第一部機甲科幻製作」、「古天樂監製」、「耗時十年精心打磨」,每一個定語都足夠吸睛。路過電影院時,熒幕上播放的電影宣傳片也確實抓人眼球,特效逼真,演技到位,夠燃,夠熱血。

但就這樣一個「優秀學生」,偏偏上映以來波折不斷。起因兩個字:票房。
先為不了解其中曲折的朋友講講背景。
作為一部時間與經濟成本投資巨大,耗費心血巨大的影片,自然在票房上有著很大的野心。
然而8月5日全國上映後,票房表現卻並不理想,影片首周末票房突破兩億,到了上映12天,票房卻才到4億。
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明日戰記》的電影票出票錯誤,質疑是否存在被偷票房的可能性。於是事件在網路上發酵,不少人認為《明日戰記》票房不佳是因為受到「偷票房」問題影響。
對此,片方可謂是反應迅速。先後三次對此發布聲明:
8月16日,公布事件調查結果↓

8月19日,開通官方郵箱,以便集中處理網友反饋的影票相關問題↓

8月23日,進一步同步官方所安排的票務相關核實工作進展,並呼籲大家回歸作品↓

由官方聲明來看,起初引起輿論的電影票事件大致是烏龍一場,並沒有一些網友所認為的那麼深的「水」。然而,「偷票房」現象並不是第一次被討論,為什麼這一次引起如此大的反應呢?究其原因,和影片監製古天樂的投入與付出、影片華語機甲科幻的特殊定位以及影片宣發本身所拉高的熱度分不開。
正如影片所宣傳的,作為機甲科幻電影,影片光是特效就有70分鐘,總投資超4個億,影片2015年立項,2017年殺青,之後進入漫長的後期製作,直到今年方才上映,算上前後的準備工作,名副其實的十年磨一劍。

古天樂曾經透露過,影片中一個360度特效呈現的,從車內到車頂的鏡頭,一共48秒,其中每秒的特效鏡頭都需要製作12天,48秒的鏡頭就是576天!這份心血與付出可想而知,票房未達到預期時古天樂的沮喪同樣可想而知。

在上映第二周,官方發布了幾條古天樂難得情緒外露的視頻,其中下面這個視頻里,古天樂發言時眼中突然泛起的情緒格外讓人動容。在發言中,古天樂反覆表明了,「每一部戲不是完美的,但是我們已經很勇敢去做了,如果你跟我說什麼不好,當然我一定會去聽,但是,我們已經很勇敢去做了。」網友紛紛直呼心疼。

投入與回報的不對等,情懷在現實之下所受的巨大打擊,古天樂從業多年積攢下來的良好路人緣,加之影片本身就十分有看點,眾多網友開始呼籲大家去支持《明日戰記》的票房。
上映第17天,《明日戰記》票房開始走上了逆襲之路。其實,趨勢已在此前顯現:先是次周日票房超越次周六票房走勢罕見,到了第三個周日,票房再次逆跌周六票房,做到了連續三周周日場均人次遞增。

影片的總票房預測目前也已經突破7億大關,遠高於上映之初所預測的最低票房落點4.5億元。儘管距離10億回本依然遙遠,但不可否認這是巨大的突破。
福兮禍所伏。隨著網友呼籲,票房上升,問題隨之而來。一些網友去到其他明星社交平台評論,紛紛發聲,希望明星為《明日戰記》宣傳,甚至一度將#劉德華的賬號評論區#送上了微博熱搜。

這樣有些「道德綁架」嫌疑的聲援,加上在此前「偷票房」事件中一些情緒化的指責聲音,也引發了一些人的反感。於是針對《明日戰記》的聲音也開始兩極化,嘲諷影片賣慘的聲音不絕於耳,進而還有部分人據此認為這都是片方一手策劃,並且靠著「賣慘營銷」帶動了票房逆跌。至此,影片之外的故事,儼然同影片一樣精彩。
引發了這麼多風波,《明日戰記》都做了什麼?
事實上,片方的表現可圈可點。沒有引戰,沒有拉踩,面對影票問題反應迅速,積極介入,著手調查,及時反饋。一再呼籲大家把電影放在影片本身,呼籲理性探討,呼籲華語科幻電影的發展需要多種嘗試。
不妨就順著片方的呼籲,將視線先聚焦至影片本身。畢竟觀眾不是韭菜,光靠賣慘與路人緣也不可能讓那麼多人去拿出真金白銀為電影買單。
《明日戰記》在貓眼評分9.1,淘票票評分8.9,豆瓣評分6.4,從任何角度來看,都絕對與「爛片」二字無緣。尤其是特效方面,在預告片以及前期宣傳中,已經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大大拉高了觀眾的期待值。而帶著這樣高的期待值,看完影片後,卻極少有人會表達對特效的不滿,滿屏皆是讚揚之聲,足以說明影片在特效方面的用心。

每一幀都對得起製作精良四個字。

為了追求特效真實度,特效團隊花費了大量時間收集整理了現實中建築、街道等地標的數據,並將其使用到科幻世界的特效製作中。

同時,影片中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全實景搭建完成,每一場都需要花很長時間去設計和拍攝。十年磨一劍不只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落實到每一步,都是繁瑣、細緻的工作與精力、金錢的大量投入。

無論是科幻迷還是機甲迷,應該都不會否認影片為我們呈現了一場視覺上的盛宴,這對於中國科幻影片來說,絕對是一大突破。
影片本身質量過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市場同期的上映影片,無論是新片還是大片,數量都沒有往年那麼豐富,這也為《明日戰記》營造了一個寬鬆的競爭環境,讓影片的長尾效應得以顯現。
當然,影片本身的宣發也存在著不少的亮點,並非只是靠著所謂的「賣慘」博眼球。
無論是從原本定檔的12日果斷選擇提檔8月5日,吃到七夕大盤票房的同時還為寶貴的暑期檔增加了一周時間;還是在票房出現逆襲趨勢下,以天為單位持續爭奪場次空間;抑或依靠主打中國第一部機甲硬科幻爽片的定位做出差異化,強化觀眾印象;還有聯繫吳京、郭帆等重量級親友為影片發聲助力以及古天樂密集的線下活動有效助推熱度等等一系列全方位的策略,都是影片走向票房逆襲的助推器。同時,基於對電影觀眾的數據洞察,以及影片在泛觀眾群體層面的題材優勢,《明日戰記》在短視頻平台熱度爆棚,也帶動了很多不看電影的人走進影院。
《明日戰記》在內容上當然也有所不足,但是其投入與用心以及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足以令人欣慰,也有資格被認同。這是影片主創團隊所邁出的一大步,或許多年以後我們回頭來看,這部影片僅僅是華語科幻電影歷史中的一小步,但只要是在向前,這一步就彌足珍貴。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就如片方在公告中所說的那樣,華語科幻征程路遠,任何的新探索與新表達都值得被看見、被鼓勵,任何方向的道路都值得去嘗試、去摸索。
或許我們對於華語科幻電影可以更多一些鼓勵,或許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為中國電影市場營造一個更健康的生態空間。對於電影本身的建議與鞭策值得提倡,但是,面對爭議事件時,少一些情緒化,多一些理性思考;面對爭議時,少一些煽動,多一些求證。因為電影之外的事件而忽視掉電影本身的魅力,未免太過可惜。
《明日戰記》從何而來?古天樂對於機甲的熱愛,和對於華語科幻勇敢探索的勇氣。
我們對於電影的關注緣何而起?亦是源自那一份對電影的熱愛。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十年一劍不易,別讓無關的事把熱愛澆息。
(原標題:《明日戰記》到底是怎麼逆襲的?)
來源:藝綻
流程編輯:u099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