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2022年07月07日15:08:21 娛樂 1413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不需要我來告訴你這兩天貴圈在熱鬧些什麼,因為關鍵詞只有一個。


周杰倫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十幾條熱搜霸屏,朋友圈被分享的新歌鏈接吞沒,從線上到線下你都清楚地知道,大家耳機里放的是什麼歌。


每個人對這首歌的反應,都是感嘆號


所有跡象都清晰地指向一件事:


那個樂壇Top 1的頂流回來了。


這是冷宮般的華語樂壇,闊別多久的一場狂歡?


但新歌循環到第10遍,我的腦殼似乎漸漸降了溫。職業病作祟,一個問題從滿腦盤旋的音符中突出重圍,躍到我眼前。


我們到底在狂歡些什麼?


對啊。


這場派對,是為了童年偶像的華麗回歸,為了華語樂壇的再起波瀾,為了聽覺記憶的再度蘇醒,還是就單純在享受集體情緒?


更明確地說,我在好奇。


我們的狂歡,真的是為周杰倫嗎?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這波高潮到來前,這場賽博派對其實已經暗暗蓄了幾天的勁。


7月1日,周董沉寂有些日子的社交媒體突然集體更新,宣布新作已經就緒。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雖然文案里的「哥」字讓人有起不好的記憶……但不妨礙他獲贊近20萬,平地扔了一個驚雷。


誰讓這張專輯口氣大到直接叫《最偉大的作品》呢。


接下來,和這張專輯相關的每個數字,都呈現出幾何級狂飆。


昨天早上九點,某音樂APP發博慶祝周董新專輯的平台預售達到160萬。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然後,引來的卻只有無情嘲笑。


你這邊怎麼才160萬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是的……


在其他軟體上,這張專輯的電子版預售量都已經是這種量級了。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這幾百萬篤定下單的人,甚至連這張專輯的一個音符都沒聽過。


堪稱盲盒經濟的新高峰。


終於,昨天中午十二點,專輯先行曲《最偉大的作品》的發布,把大眾熱情徹底點燃。


首發MV的小破站,全天全時段,始終保持著10萬+的在線觀看人數。


截止這篇稿子寫完,各個平台的播放量都破了千萬量級。


當然,數字位數再多,也不如看彈幕的盛況更直觀。


密恐者頭皮發麻的程度。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但見慣大場面的周董老歌迷,底氣並非來自這些空泛的數字。


而是在任何頂流發新歌,動輒會被#難聽#詞條送葬的當下: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周家軍刷上熱搜的#yyds#,已屬於樂壇奇觀的範疇,堪稱降維打擊。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他們的底氣,就在於唱這首歌的,是周杰倫本倫。


參與這場賽博聯歡的方式很簡單:發表點什麼。


首先,大多數聽完歌除了「好」字啥也誇不出來的嘴笨人群,只能拆解歌的各部分,從歌詞、鋼琴、rap再到mv里的魔術,挨個誇起。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然後是堆疊各種極限詞,比蒸煮還要狂的:


17歲的夏天,除了周杰倫誰還配代表?


華語樂壇最高的山尖,除了他誰還配站?


「世代的狂,音樂的王」,這樣的歌詞除了他還有誰配唱?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奉行價值觀「牛x就完事了」,這也是朋友圈刷屏的主力軍。


再進階一點的歌迷,就要給網友上文化課了。


翹著小鬍子的是哪位藝術家?常玉是誰?要的又是什麼花朵?


歌詞和MV的細節給你掰開揉碎,一字字一幀幀地誇。


盛況堪比全網解讀高考作文題目。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感覺我一天在熱搜學到的,比上了這麼多年文學藝術課學到的還多。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參與MV的郎朗,也被網友編排成缺德笑話,成為今日一大爆梗。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他本人出來解釋了一下「不是胖,是嬰兒肥」吧,網友笑得更大聲,直接送他登頂熱搜。


得,身材梗算是過不去了。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數十條的爆款詞條,是否真證明了這首歌是「最偉大的作品」?


倒也不見得。


歌詞援引藝術,異國情調曲風,他沒玩過嗎?


才藝匯演式MV,我們沒見過嗎?


大多數人吹捧的,真不是周杰倫做得有多「傑出」,而是他二十年如一日的「不失手」。


周杰倫宛如成了這個時代里,難得的一種穩穩的幸福。


大眾對先行曲的討論,最密集出現的關鍵詞,是這倆字。


「內味」。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這話說得,好像周杰倫掌握著一個神秘獨家配方。


只要他出手炮製,就能把我們精確傳送到那個「麻雀抖腿」的夏天、「黃瓜飄零」的童年。


這也是讓我開始循環這首歌的根本原因。


而讓我臨時按下暫停鍵的,是另一個問題。


這「內味」,到底是啥味?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周董今天上熱搜的歌曲不止新歌《最偉大的作品》。


多年前的經典作品《夜的第七章》《以父之名》《夜曲》等,今天集體復活。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只要你稍微回憶一下這幾首歌,就get到原因。


新歌身上的舊曲味很濃郁。


舊調重彈,就是「內味」咂摸出來的第一層味道。


就我個人而言,看到了與09年專輯《魔杰座》的callback。


還記得那張專輯裡,有一首同樣是以魔術師身份演繹的《魔術先生》嗎?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在這首老歌的開頭,收錄了周杰倫和徒弟巨炮的對話:


「誒杰倫

你這音樂讓我想要變魔術的感覺」


這句對他音樂味道的抽象描述,在新歌《最偉大的作品》里被具象化、可視化,各種突破時空的魔術表演貫穿了整個MV。


開場,周董潛入巴黎著名的莎瑪麗丹百貨,偷偷彈奏一台古董鋼琴。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嗯,歐洲、古建築、古典音樂、魔幻……


一系列在《威廉古堡》《夜的第七章》等早期作品中便已經大量存在的經典周式元素,在10秒內已經全體到齊。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威廉古堡》


而他在鋼琴上談什麼呢?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Secret》。


在他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中,這是一首隻要在舊鋼琴上彈奏,就能回到過去的神秘樂曲。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這部15年前的作品的穿越主題,回到2022年,成為了新歌故事的藥引。


周董由此穿越到了1920年,開始了《午夜巴黎》式的,和藝術大師們的會面。


對了。


為了顯瘦(開玩笑)安排的與郎朗的斗琴,更堪稱對電影的一比一復刻。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到這裡,另一個關鍵詞又出來了。


穿越。


從最早的,唱「回到當初愛你的時空」的《反方向的鐘》。


到致敬哆啦A夢的《時光機》。


再到「穿梭時空過癮又囂張」的《亂舞春秋》。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當然還有已經提過的《不能說的秘密》。


穿越早就是他玩得最轉,也最出彩的主題。


總的來說,《最偉大的作品》很像是他既往一系列標誌性元素的整合加工。


連傳遞的意指,其實也沒有超出既往的音樂。


給達利表演叉子彎曲魔術的場景,結合這位畫家的代表意象,融化的時鐘。


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周氏幽默味道。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而領著印象派大師莫奈認識中國工筆畫。


則有種當年中國風歌曲里強調弘揚東方美學的意味。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最偉大的作品》好聽嗎?


是不錯,郎朗上耳(bushi)。


但我們必須承認,這是一首很「典型周杰倫」,很「復古」的作品。


「內味」,是這種舊日里的令人感到安心的經典氣息。


早在兩年前的《mojito》里,我就已經嗅到了這股「味」。


這首歌剛出時也引起了一些非議,倒是中間的一段rap接受度普遍不錯。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回想起來,好像也是因為這段rap特別有「內味」。


跟《魔杰座》里一首小丑主題的《喬克叔叔》開頭那段rap,從旋律,到MV畫面動作,到歌詞押韻的韻腳,幾乎一模一樣。


不信你們可以去聽聽。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經典氣息不僅讓歌迷安心,也讓創作者感到安心。


說白了,一種呆在舒適區的感覺。


大家別誤會,飄並不是要指責什麼。


畢竟這片安全區域周圍密布的荊棘,我們都看得見:


在《Mojito》之前,周杰倫一連有好幾首單曲沒被買單。


18年的《等你下課》,在豆瓣慘獲6分評價。


後續的《不愛我就拉倒》,「哥練的胸肌如果你還想靠」的現象級歌詞引發群嘲,鐵杆歌迷聽了都想拉倒。


19年的《說好不哭》,稍微撈回口碑之餘還是被吐槽和五月天一起販賣情懷。


再狂的王,也會被現實的荊棘扎痛。


或許是《mojito》那段rap試水「復古」的反響相對理想,才有了這一次的全面「穿越」?


我不敢下斷言。


但確實,我們肉眼所見的就是,在幾次試圖貼近90、00後新聽眾的嘗試都碰壁後,周董回到了自己和我們共同的舒適區。


這才是「內味」的本質。


一種時光況味,對過去集體記憶的喚醒。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近年,周杰倫每每出新歌,總會引起這樣的賽博狂歡。


除了吹爆的,激烈爭議也不少。


黔驢技窮。


江郎才盡。


晚節不保。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這種指責其實難以成立。


畢竟,如果這就算「才盡」了,那那些內娛愛豆們的雜訊污染又算咋回事?


但,我會覺得它們的出現可以理解。


一個現象級的音樂人,被吹毛求疵是種必然。


你可以想想,我們對周杰倫曾經的定義是什麼?


他是叛逆少年的偶像,是樂壇的另類存在,是不斷用最不可思議的音樂改造審美的怪才。


我們最愛的,其實是他身上的新銳

但在跨入中年,思想逐漸沉澱,身體逐漸圓潤,前衛感向奶茶屈服後。


他怎麼去做出新一代人所理解的新銳?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網友評價:一個比一個圓、胖哥倆、合肥……


這無關否定,而是客觀承認個體的局限性。


90後的你我尚不能理解時代。


要求43歲的周杰倫依舊領先時代,依舊年輕叛逆,依舊替我們說出我們自己都沒想到的話,未免太強人所難。


但我們對周杰倫的要求,已經刻在了這個高度。


他的任何前進和倒退,註定會被放到放大鏡下反覆檢閱。


這是中年周杰倫不得不面對的困境。


包括這次難得的全網吹,對他又算得上好事嗎?


說到底,這首歌帶給我們的就像它的主題。


穿越。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我們彷彿在瞬間被拉回那個久遠的暑假,驕陽在頭頂跳舞,知了恣意叫囂,暑假作業還乖乖躺在書包里。


朋友說:「嘿,周董發新歌了」。


於是我們一同在一台電視前聆聽,在同一個網路上熱烈討論,就像往日重現。


與其說,我們愛的是《最偉大的作品》有多驚艷。


倒不如說。


我們愛的,是一種回到過去的幻覺。


這場狂歡的本質,是一場集體回春。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支配了一代人耳機的周杰倫,已經足以引發我們的音樂鄉愁。


長大之後,我們被奪走了聽音樂的時間,被打磨掉了聽音樂的熱情,也逐漸丟失了對新音樂的興趣。


在新時代的華語樂壇里,我們是茫然的。


不知道怎麼聽,也不想聽。


但周杰倫還在。


即便不再尖銳叛逆,他也始終有把我們一秒拽回從前的魔力。


周杰倫發新歌≈一次時空旅行的機會,已經是我們這一代的集體認知。


慶幸的是,周杰倫曾經開闢的「舒適區」是如此廣闊。


大到他即便躺平,也能滾來滾去觸不到邊界。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但只是,如我前文所說,周杰倫被困住了,我們也被困住了。


之於周杰倫。


我們不願意看中年的他對著看不透的Z時代寫割裂的歌,於是反覆希望他帶回從前的自己。


乃至,對他的期待降級到「能發歌就心滿意足」。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對一個曾經才華亂淌的創作者,這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最後,還是說回那張《魔杰座》的callback吧。


這不算周杰倫最知名或者口碑最好的專輯,但飄覺得它跟周杰倫的人生軌跡甚至心路歷程,算是高度重合了。


這張專輯玩了個馬戲團的主題,周杰倫在裡面演了兩個角色:


一個是魔術師,一個是小丑。


按歌曲順序來看,前面唱的《魔術先生》,就像早年意氣風發的周杰倫。


那時的他,是台上最風光的魔術師,得意地唱著:


「他是小丑,我是大師。」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而排在後面的那首《喬克叔叔》,則如成名後看盡人間風光的周董。


在馬戲團打烊後,他是看盡人間悲喜的小丑,深夜獨自低吟:


「我不是孤獨的小丑,你笑了之後,不需要記得我。」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那時他還能嘴硬,喊著自己並不孤獨。


到如今,43歲的他站在高處太久,無敵終究走向寂寞。


於是,在新歌《最偉大的作品》里,他披著魔術師的皮,唱的卻是小丑心態:


「這世上的熱鬧,出自孤單。」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是的,就這一句話,戳破了這場狂歡的本質。


大眾的熱鬧,出自他的孤單。


《最偉大的作品》是周杰倫獻給老聽眾的一次舞會。


他在台上表演著各種魔術。


我們歡呼,我們碰杯,我們撫掌大笑。


落幕後,他獨自回到後台。


脫下魔術師的禮帽,帶上小丑的紅鼻子。


一個最偉大的作品。


一場他和我們共同完成的穿越魔術,至此完成。

周杰倫回歸引七百萬人狂歡?他不是魔術師,他只是個小丑 - 天天要聞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曝光!又一批失信人名單 - 天天要聞

曝光!又一批失信人名單

全市法院失信人曝光嚴厲打擊人無信不立為維護法律尊嚴與權威督促被執行人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弘揚誠實守信的社會風氣全市法院2024年第六批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在此集中公布歡迎廣大群眾監督舉報對於失信被執行人人民法院將毫不手軟,持續嚴厲打擊!北湖法院監督舉報電話:0735—2329919蘇仙法院監督舉報電話:0735—289612...
真猛!老公前腳被爆出軌!萬茜後腳就把頭髮染綠了! - 天天要聞

真猛!老公前腳被爆出軌!萬茜後腳就把頭髮染綠了!

01.萬茜的演藝生涯回顧在演藝圈中,萬茜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她以紮實的演技和多變的角色詮釋,贏得了觀眾和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從青澀的新人到如今的實力派演員,萬茜的成長軌跡堪稱演藝圈的一個典範。萬茜的演藝生涯可謂多姿多彩。她不僅在電視劇和電
「何潔前夫赫子銘承認再婚」登熱搜,本人回應:過去的事已成為過去,希望我們都能幸福 - 天天要聞

「何潔前夫赫子銘承認再婚」登熱搜,本人回應:過去的事已成為過去,希望我們都能幸福

6月30日,「何潔前夫赫子銘承認再婚」登上熱搜。隨後,赫子銘發文回應:「其實我只是個普通人,只想演好自己的每一部戲。過去的事已經成為過去,接下來的日子裡希望我們都能平淡而幸福。謝謝支持關心我的每一個人。」他在評論區寫道:「我發這個原視頻的初衷就是想要和關心我的人分享一下我近期的生活,我希望大家不要斷章...
《海關戰線》:邱禮濤真乃打工人之楷模 - 天天要聞

《海關戰線》:邱禮濤真乃打工人之楷模

注意:本文有劇透一年之中,與邱禮濤導演的約會不知凡幾,怎能不讓人承認緣分之神奇。往常對邱導多有批評和吐槽,但在看完《海關戰線》之後,本人已經改過自新,徹底拜服。原因無他,邱導真乃打工人之楷模,實為值得我輩學習之榜樣,佩服,佩服!《海關戰線》海報一位優秀打工人必備的素質是什麼?首先當然是要「會來事兒」...
為什麼現在電視劇不愛叫《XX傳》了? - 天天要聞

為什麼現在電視劇不愛叫《XX傳》了?

你發現了嗎?現在的電視劇不愛叫《xx傳》了。近期兩部關注度較高的劇《玫瑰的故事》《墨雨雲間》,名字都新奇又「抽象」。而以前,網友甚至總結出了國產劇的起名「套路」:「一個女人的故事叫《XX傳》,一男一女叫《XX行》,兩個男人叫《XX令》。」雖然如此總結是「簡單粗暴」了點,不過這也反映出,傳、記、令等字眼在影視...
被嚴重低估的6部黑幫電影,全部看過的真是厲害了 - 天天要聞

被嚴重低估的6部黑幫電影,全部看過的真是厲害了

柯南伯格最synthetic的作品,如果他從類型片中掌握了「身體即證據」的法則,那麼它被強力地注入到情節劇的表象中,這場血統論的暴力史的內部充滿了蹣跚的苦痛:用實在的身體展開了模仿的人生,在莫滕森這裡,我們看到了在語言、服裝和皮膚等等義體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