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2022年07月01日14:14:43 娛樂 1485

1977年,一個在美國學音樂的年輕人和一個在英國學紡織的年輕人,相繼返回香港。

彼時,香港樂壇掀起了一陣粵語歌曲浪潮。伴隨著七十年代中期的兩部著名影片——《啼笑因緣》和《鬼馬雙星》的出街,粵語歌曲頻繁出現在電視、電台中,萬人交口傳唱。

兩名返港的「海歸」,幾乎同時作出了一個相同的決定:

闖蕩樂壇。

憑藉出色的樂感和舞台表現,學音樂的年輕人率先一炮而紅。

返港同年,他一舉奪得「香港山葉電子琴」比賽冠軍及「香港流行歌曲創作邀請賽」季軍兩項大獎,隨即加入無線電視,成為街知巷聞的新秀歌手「Danny仔」——陳百強

而那個學紡織的年輕人,雖然從小就有當歌手的夢想,卻屢次碰壁。直到在麗的電視舉辦的「亞洲歌唱大賽」香港區中斬獲亞軍後,他的歌唱之路才漸漸清晰起來。

由於比賽過程中鋒芒畢露,這個年輕人的身影被主辦方深深記住。當年的《華僑日報》甚至評價他是「全年最有前途新人」。多年後,我們不得不折服於報人超前的眼光。

因為,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叱吒香港歌壇的張國榮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陳百強和張國榮。圖源:網路


01

陳百強和張國榮在香港樂壇嶄露頭角的這一年,萬象更新。但對於很多香港歌迷來說,破立之間,也有不少傷心時刻。

次年,1978年,二次重組的溫拿樂隊還是宣布解散了。

值得一提的是,引領香港流行音樂萌芽的溫拿樂隊,上一次解散竟是因為名字。

溫拿樂隊原名為Losers,中文翻譯就是「失敗者」。不知道這樣的翻譯是否符合樂隊成員本意,但如此「失敗」的樂隊名稱,終究使得他們在相繼成名之後,對外宣布各自發展,解散樂隊。

樂隊雖散,人心卻還在。

憑著對音樂與歌唱事業的無上熱愛,樂隊成員譚詠麟於1973年重新聚集舊日兄弟,以Winners(勝利者)的諧音Wynners之名重組「溫拿樂隊」。

為了重拾樂隊往日的形象,他們以獅子頭、高跟鞋、喇叭褲等三大標誌再次闖入香港人的視野,成為一代人抹之不去的經典記憶。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溫拿五虎。圖源:網路

由失敗組變成勝利組,溫拿樂隊一炮而紅。

溫拿樂隊的魅力,也感染了隨後的粵語流行樂壇。

有別於顧嘉輝許冠傑等人為初期粵語歌曲定下的緩慢、詼諧曲風,他們則以青春時尚為元素,喚醒當時的香港年輕人對粵語歌曲的共鳴。

隨著溫拿樂隊的熱度越來越高,與顧嘉輝並稱「顧黃」的音樂才子黃霑也看中了這群年輕人。

黃霑當時在香港演藝圈還只是一個小導演。想要闖出一片天地,就必須標新立異。而七十年代的香港,經濟剛開始騰飛,最不缺的,就是劃時代的創作。

於是,1975年,黃霑與溫拿樂隊走到了一起。

那一年,黃霑導演的第二部電影《大家樂》在香港上映,主角就是溫拿樂隊的五名成員:阿倫(譚詠麟)、阿B(鍾鎮濤)、阿友(陳友)、健仔(彭健新)、阿強(葉智強)。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1975年電影《大家樂》海報。圖源:網路

黃霑不僅傾力導演了《大家樂》電影,更發揮餘熱為電影創作了14首經典主題曲。這些曲目中,大部分皆可見主演「溫拿五虎」的身影。所以,當這部電影拿下當年香港電影票房前五的佳績時,黃霑與溫拿樂隊已然成了彼此的「伯樂」。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黃霑與溫拿「五虎」。圖源:網路

儘管人紅機會多,但對於成團走過的樂隊而言,被拆散的機會也隨之增加。

很快,帥氣的鐘鎮濤被瓊瑤相中,成了新一代的「瓊美男」,赴台灣與林鳳嬌擔綱《小城故事》的男女主角。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鍾鎮濤與林鳳嬌主演的《小城故事》。圖源:網路

鍾鎮濤簽約電影,必然缺席樂隊平日演繹及訓練。談及此事,一向不贊同「拆夥」的譚詠麟卻說:「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未來打算一下嘛。路是要自己走出來,要自己闖的,不是說硬在那裡等。」所以緊隨其後,譚詠麟也宣布自己要「單飛」。

選擇單飛的譚詠麟也訂下了一條規矩:每五年一聚首,仍以溫拿樂隊名義一起寫歌、發專輯、開演唱會。

溫拿樂隊的落幕,自然承載了那個年代歌迷們的心酸,但他們的誓言,也沒有讓曾經追捧他們的人失望。正如他們唱的那首《千載不變》:

往年許多親切臉

原來世界怎麼變

友好的心不損

潮流混亂也不亂

大家始終勸勉

原來你我不相見

傳來問候更暖

心中至真至誠

綿綿千載此心不變


02

溫拿解散後,當紅的自然要數許冠傑了。

與溫拿同時期活躍於香港樂壇的許冠傑,自從奠定江湖地位後,粵語歌曲創作就一發不可收拾。

繼《鬼馬雙星》後,他又創作了《半斤八兩》《天才白痴夢》《賣身契》等膾炙人口的粵語流行曲。

黃霑曾給香港流行音樂定了個標準:「旋律的悅耳和易唱易記,可用來辨別旋律的好壞。聽者在接觸旋律的時候,覺得愉悅;而聽了這旋律幾次之後,就可以很容易地記憶唱詠。旋律只有這樣,才算合格。」

許冠傑歌曲的「俏皮」與「易記」,也成了他歌唱生涯中最出色的特質。

儘管許冠傑的創作,有時也備受爭議,但從來沒有人否認過他擅於捕捉香港小市民心理的創作本能。

1976年,香港佳視版《射鵰英雄傳》熱播,由黃霑作詞、作曲的《誰是大英雄》隨著傳唱一時。

借著這股東風,一向擅於填詞的許冠傑直接拿來了黃霑的曲,依照《誰是大英雄》的旋律,進行二次填詞創作。於是,一首還原街坊鄰居打麻將眾生相的《打雀英雄傳》正式出爐。

緊接著,在溫拿告別樂壇的1978年,農曆新年第一天,許冠傑的《財神到》傳遍千家萬戶。

粵港澳地區的人們向來講究「好意頭」,《財神到》選擇在大年初一面世,再加上歌曲中一再出現「財神到財神到,好心得好報。財神話財神話,搵錢依正路」這樣既有正能量又朗朗上口的粵語短句,該歌曲一出街,就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也難怪後來,即使有傳唱度極高的《恭喜你發財》,而《財神到》依舊不落俗套,成為粵港澳地區幾十年來最受歡迎的新年神曲。

就在街頭巷尾傳唱著幾位當紅粵語流行樂壇「鼻祖」的歌曲時,各式各樣的新秀創作、歌唱類大賽也在香港百花齊放。

其中,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是當時香港樂壇公認的最高音樂盛典。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1978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圖源:網路

然而,第一個獲得「十大中文金曲」金獎的歌手,卻不是粵語流行樂開山鼻祖許冠傑,而是有著粵曲深厚功底的羅文

那一年,他憑藉快意恩仇的《小李飛刀》,過五關斬六將,一舉奪魁。

羅文字正腔圓的演唱風格,也為粵曲演唱模式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

難得一身好本領

情關始終闖不過

闖不過 柔情蜜意

亂揮刀劍無結果

流水滔滔斬不斷

情絲百結沖不破

刀鋒冷 熱情未冷

心底更是難過


據說,當年《小李飛刀》專輯還未出,歌曲已經爆紅。由於唱片在美國灌錄,當它們運抵香港時,當地的唱片收藏家和老闆們早已雲集機場,短時間內,哄搶殆盡。

粵語金曲的受追捧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在這一年的頒獎典禮上,獲得十大中文金曲「大滿貫」的,是主演《倚天屠龍記》的鄭少秋。憑藉經常演唱電視主題曲的優勢,他一人拿下兩項粵曲金獎,力壓譚詠麟、鄧麗君等人,成為當晚最星光熠熠的藝人。


03

這是一個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時代,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落幕後,一個屬於香港流行音樂的高光時代正式來臨。

1980年,繼個人第二張專輯《不再流淚》發行之後,陳百強又趁勢發布了自己的新專輯《幾分鐘的約會》。

那一年,香港地鐵全線貫通。

《幾分鐘的約會》一下子唱出了年輕人對愛情的青澀表達,使香港各大地鐵站成了年輕人爭相邂逅另一半的絕佳場所。

地下鐵碰著她

好比心中女神進入夢

地下鐵再遇她

沉默對望車廂中

地下鐵邂逅她

車廂中的唱談最受用

地下鐵裡面每日相見

愉快心裡送


與之前的時代對比,香港在八十年代已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發展迅速。資料顯示,整個八十年代香港的經濟增速超過20%,這幾乎與後來內地九十年代的經濟增長速度持平。

市民階層的富裕,也深深影響著隸屬精神文化產業的香港樂壇。

繼陳百強之後,張國榮、梅艷芳等新星迅速在香港樂壇中佔據一席之地。

拿下「亞洲歌唱大賽」香港區亞軍之後,張國榮選擇簽約香港麗的電視,這是香港亞洲電視的前身。

當時,麗的電視是香港唯二的免費電視之一,受眾頗廣,但一直屈居TVB之下,被坊間戲稱為「二奶」電視台。

受簽約平台影響,張國榮一路走來頗多坎坷。也有觀點指出,張國榮出道初期的歐美風演唱風格,也是其歌唱事業的一大「絆腳石」。故而,很長一段時間內,他的歌唱事業始終不見起色。

1982年,張國榮的演唱事業出現轉機。他與麗的電視的合約到期,這意味著他能在逐漸蓬勃的香港樂壇中謀求更好的去路。

恰在此時,他的好友兼老師、著名音樂人黎小田過檔TVB。在對方的鼓舞下,張國榮跟著蟬過別枝。

過檔TVB的最大好處就是平台大、資源多。更重要的是,在這裡,他簽約了華星唱片,遇到貴人兼經紀人陳淑芬

1983年,張國榮推出了經典名曲《風繼續吹》。此曲後來被電影《縱橫四海》選為主題曲。

讓風繼續吹

不忍遠離

心裡極渴望

希望留下伴著你

風繼續吹

不忍遠離

心裡亦有淚

不願流淚望著你


正如他倆第一次相遇時,陳淑芬就看準張國榮獨特聲線的潛質那樣,她始終相信,面前這個年輕人的潛力還遠未發揮出來。

在黎小田和陳淑芬的鼓勵下,張國榮逐漸從音樂的泥潭中走出來,一步步向王者進軍。

1984年,憑著翻唱日韓風的《Monica》,他一舉拿下了第七屆十大中文金曲獎以及第二屆十大勁歌金曲獎,奠定了在香港樂壇的地位。

張國榮半紅不紫之際,1983年的「十大中文金曲」獲獎者中,卻「破天荒」地殺出了一員女將。此人正是梅艷芳。

與前面諸位浸淫歌壇多年的「老將」相比,梅艷芳是徹頭徹尾的新人。

她的上一次獲獎,來自一年前的「新秀歌唱大賽」。

在1982年「新秀歌唱大賽」上奪得冠軍後,梅艷芳開足馬力,相繼推出《心債》《赤色梅艷芳》等大熱專輯。隨著專輯多次獲得白金銷量,梅艷芳的颯與前衛,也跟著她的歌聲走進了千家萬戶。

另一邊,組織過溫拿樂隊的譚詠麟,在「單飛」之後亦創下了不俗的成績。

溫拿解散次年,他便推出個人第二張專輯《愛到你發狂》。曲風沿用他在溫拿時代最拿手的個性演繹,在那個武俠片盛行的年代,他的歌別有一番風味。

之後,繼1981年勇奪台灣金馬獎影帝之後,譚詠麟繼續耕耘歌唱事業。

為了打開局面,他選擇返回香港,加盟寶麗金唱片,並相繼推出個人原聲大碟《忘不了你》《遲來的春天》等,發起對香港樂壇至高榮譽——十大中文金曲獎、十大勁歌金曲獎的挑戰。

至此,以譚詠麟、陳百強、張國榮、梅艷芳為首的 「三王一後」局面正式形成。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香港樂壇「三王「合照。圖源:網路

香港樂壇湧入新鮮血液後,個性化創作與演唱逐漸取代了過去以電視劇和電影為載體的發展模式。

這其中,不得不提一個組合:Beyond

這支中文譯名為「超越」的樂隊,由黃家駒、黃貫中、黃家強葉世榮四人組成。或許得益於樂隊名稱的「好意頭」,整個八十年代香港樂壇的樂隊組合,最火的一個非他們莫屬。

不過,在那個講究造單星的年代,組合式出道顯然不吃香。再加上Beyond成員大多留著飄逸的長髮,看起來有點像社會不良青年。因此,不少唱片公司經紀人坦言,為Beyond出唱片等同於燒錢,他們是一夥沒有前途的演唱者。

所有經紀人都沒想到的是,Beyond的時代即將開始。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Beyond成員合照。圖源:網路


04

進入八十年代中後期,香港社會迎來了多元化發展階段。工業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得香港各階層均處於一個相對富裕繁榮的狀態。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研究統計,紅磡體育館舉辦的流行樂演唱會,由1983年的18場,增至1989年的129場。觀眾也從初期的15萬人次,暴漲至135萬人次。增長幅度,史無前例。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香港80年代街景。圖源:網路

但這樣的繁榮多元,也掩蓋了很多矛盾,為香港樂壇的持續發展帶來不小的影響。

1985年,陳百強一改往日精神小伙的形象,嘗試以歐美風的姿態,在香港紅磡舉辦了一場名為「創世紀」的演唱會。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1985年陳百強演唱會的裝扮。圖源:網路

不料,前衛的服裝設計,閃爍的舞台效果,妖嬈的面具,並沒有讓這個早在港人心中定下陽光形象的大男孩繼續爆紅。

反之,歌迷對陳百強的「新路線」並不買賬。

媒體更是趁勢造謠他身染艾滋,將不久於人世。一些不明真相的歌迷,乾脆買好了花圈,只等官方公布最新消息,便集聚靈堂弔唁。

輿論突變,間接導致了陳百強此後的歌唱事業備受打擊,不復往日風光。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當年關於陳百強的報道。圖源:網路

陳百強的「慘淡」與好友張國榮的輝煌,無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自從躋身「三王」之列起,「譚張爭霸」的熱度就持續上升。繼張國榮一人在紅館連開十場演唱會後,譚詠麟也跟風開了二十場,場場爆滿,引發兩位巨星的粉絲場外「撕逼」。

更加不受控制的是,隨著兩位巨星在樂壇上的名氣越來越大,雙方粉絲的爭鬥持續加碼。即便譚、張二人私底下是很要好的朋友,但對早已追星至瘋魔的粉絲而言,這些不過就是二人為了應對媒體製造的「假象」。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譚張爭霸」相關報道。圖源:網路

兩方爭鬥的結果,最終導致了譚、張二人相繼宣布退出樂壇獎項評選,並告別樂壇。

「三王」意外頻發,並沒有影響到梅艷芳的熱度。雖然八十年代後期,林憶蓮陳慧嫻等後起之秀勢頭正猛,但憑藉早期積累下來的聲望,梅姐依舊風采不凡。

只是因「三王」的猝然謝幕,她也失去了合適的競爭對手。

因此,繼張國榮之後,梅艷芳亦宣布退出任何獎項評選。

「三王一後」的熱度下降,表面上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但實際上,讓人預料不到的是,正是四人的相繼退出,才最終造就了九十年代香港以「四大天王」為主,王菲李克勤周華健等人競風流的繁盛景象

不過,時代之交仍需領航者。

從地下樂隊發展到商業化運營,Beyond經歷了許多歌手未曾遇到過的窘境。頂著所有「死忠粉」的嘲笑與謾罵,Beyond一改往日叛逆青年形象,剪掉飄逸的長髮,唱起了情歌。

雖然這些新作可能與以往的曲風不同,但為了生存,他們必須學會低頭。只有樂壇認可他們,更多的粉絲認可他們,他們才有資格大談理想,從而走出一條不尋常的路。

相對於Beyond的改變,那些九十年代的巨星們,此時仍在苦苦摸索中。

「四大天王」中最苦逼的莫過於張學友,雖然早在1985年就憑藉一首《情已逝》,成功打入「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但自此之後,他一再爆冷,逐漸進入普通歌手之列。

黎明郭富城兩位日後的天王巨星,此時卻還是一張唱片都未出的「新人」。郭富城一副「鴨子聲」,更使唱歌成為了他「這輩子都不可能完成的事」。相比這兩位,劉德華顯然要好一些,至少在歌壇未闖出名堂的他,片約不斷。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電影《旺角卡門》中的劉德華與張學友。圖源:網路

在時代即將拉開新篇章的1989年,梅艷芳和陳慧嫻都改唱了日本歌手近藤真彥的《夕陽之歌》。與梅艷芳的版本不同,陳慧嫻歌聲中的離別之意似乎更濃。多年之後,人們仍舊為了歲月韶華的逝去,而相互品評兩首曲子的高低。

只是,很多人不明白,時間逝去,留下的就是經典。


05

1990年,憑藉《滄海一聲笑》,42歲的許冠傑再度「笑傲江湖」。

可惜,縱橫了兩個時代的粵曲「開山怪」,到了九十年代,已無力也無意當老大。

「三王一後」的戰績低迷,一度給九十年代初的香港樂壇造成「青黃不接」的景象。

好在Beyond樂隊經過八十年代的洗禮後,樂風、詞風已漸趨成熟,在粵港澳及東南亞地區擁有一大幫忠實粉絲,這才再度帶動香港樂壇走向復甦。

緊隨許冠傑之後,Beyond的《光輝歲月》也來臨了。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

自信可改變未來

問誰又能做到


儘管Beyond等人帶起的浪潮,曾使低迷了許久的香港搖滾樂隊再次走向巔峰,但隨後到來的意外,卻終究使他們最美好的狀態,永遠留在了香港流行樂的歷史中。

1993年6月30日,Beyond主唱黃家駒意外身亡。約四個月後,陳百強也在昏迷中離世。

巨星相繼隕落,一時間,香港樂壇陷入濃濃的哀傷。

正如黃霑所講,香港地方小,能夠繁榮發展,靠的是人們的不懈努力。用在樂壇,此話也通用。

化悲痛為力量,到了1994年,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獎的頒獎典禮上,居然罕見地出現了十二首金曲同台發布的奇景。其中, 排在第一的是《夢中人》。

值得一提的是,演唱《夢中人》的正是在「四大天王」之外的天后王菲。

與前輩們的土生土長不同,王菲關於香港的記憶,在18歲時才形成。那一年,她隨家人到香港定居。

香港的喧鬧與繁華,讓年輕的王菲看到了舒展歌喉的機會。於是,經朋友介紹,她師從戴思聰,成了梅艷芳、劉德華等人的「小師妹」,正式進軍香港樂壇。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王菲與恩師戴思聰。圖源:網路

樂壇的路並不好走,特別是有著「戰國」之稱的九十年代。王菲想做深度人文的音樂,但節奏更快的香港樂壇卻希望以娛樂化的方式,為市民帶去更多歡聲笑語。

因此,王菲曾一度遠赴美國留學,甚至宣稱不再返回香港。

陳百強陷入昏迷之後,其經紀人陳家瑛手上已沒有可培養的天才歌手。於是,在陳家瑛的襄助下,王菲再度返回香港樂壇,並以一首《容易受傷的女人》,奠定了日後的江湖地位。

退的時候,但低谷有時也潛藏著即將蘇醒的生命力。

從九十年代開始,香港樂壇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港、台、東南亞歌手互相切換。而「走出去」與「引進來」,恰恰又給了「四大天王」最大的時代紅利。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90年代香港樂壇「四大天王」。圖源:網路

這裡邊,最該開心的莫過於郭富城。他是四人中資歷最淺的。當年,被評唱歌如鴨叫的他,曾出走台灣,另謀出路。捆綁在他身上的港、台兩地合約,也變得異常混亂。

直到填詞人兼經紀人梁小美的出現,郭富城的「混亂生活」才有所改善。

合約問題解決後,郭富城簽約華納,梁小美根據其發達的全身肌肉,直接將其塑造成一個充滿誘惑的形象。至此,郭富城逐漸找到感覺,拍MV、上綜藝、開演唱會,得心應手,直接晉陞天王之列。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郭富城。圖源:網路

作為同樣享受地方資源互換的歌手,黎明的遭遇顯然比郭富城要好。

雖然黎明也曾遭遇資方「雪藏」,但年輕的他到底是「四大天王」中最帥的那個。當年,香港曾流傳著一句話:「你紅,紅得過黎明嗎?」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年輕的黎明。圖源:網路

所以,憑藉實力與顏值,黎明收穫粉絲無數。高人氣是唱片銷量的保證,無論資方如何阻止他爆紅,他的歌聲與影視形象依舊傳遍千家萬戶。

而張學友顯然有實力派歌手的范兒。與黎明、郭富城兩位顏值擔當的小鮮肉相比,喜歡張學友的粉絲,自然是被他迷人的歌喉所吸引。

有了八十年代的沉澱,張學友到九十年代已晉陞為「歌神」,先後出品《餓狼傳說》《相思風雨中》等既快且慢的經典曲目。每一首都值得回味。

劉德華常說自己屬牛,牛代表耕耘與收穫。故而,常年習慣於影、視、歌三棲的他,成了九十年代人們最經常見到的香港歌手。

有人說,李克勤是「四大天王」之外的第五王,這話也沒錯。畢竟,在九十年代流行音樂中,李克勤的《紅日》,理應有一席之地。

正如這首歌的歌詞所提到,「一生之中兜兜轉轉,哪會看清楚」,這樣的心境,樂壇中苦熬出頭的人一定能體會。

這也是33歲才在香港揚名的周華健,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神仙干架的港樂時代,迄今無法超越 - 天天要聞

▲周華健。圖源:網路

在香港出道以前,周華健做過酒吧DJ,也簽約過台灣的唱片公司。他與其他兩地切換的歌手最大的不同是,他本來就是香港人。無論是國語還是粵語,他都得心應手。

就連張學友也曾說,周華健將是「天王殺手」,他就是華語樂壇的天王接班人。


06

無論是天王,還是「天王殺手」,他們都必須承認,時代才是造就英雄最好的土壤。

1995至1996年,香港商業電台推出「原創歌運動」,香港樂壇受到了強烈動蕩。「原創歌」的出發點是好的,就是提倡所有的唱作人,發揮自己的才藝,創造出更多新的曲目,活躍疲軟的樂壇。

可是,原創的出現,也就意味著唱片公司失去了長期改編國外歌曲的機會。

本地唱作人良莠不齊,改編演唱又是香港樂壇常年的傳統。在如此現實面前,「原創歌運動」頗有些揠苗助長,間接導致香港流行音樂走上滑坡之路。

緊隨其後,1997年的到來,無論對香港還是內地,都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

然而,一場金融風暴的來臨,卻使香港各行各業遭受沉重打擊。好在,「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華髮揮了領頭羊的作用。這一年,他推出傳唱度頗高的《中國人》,給受經濟影響、正趨於衰落的香港流行樂壇注入一劑強心針。

流行音樂是一種很微妙的東西,就在人們紛紛以為,「四大天王」將發揮餘熱,將香港樂壇帶上一個更高的巔峰時,他們卻相繼離開樂壇,轉戰影視。

就像當初,香港流行樂興起之際,時代找來了陳百強和張國榮。在輝煌離去之際,香港樂壇依舊將希望寄託給兩名種子選手:陳奕迅謝霆鋒

可正如黃霑所言,粵語只是方言,從前流行只因時代造就香港獨旺,促成粵語文化在全球華人社會活躍。伴隨祖國越來越強大,這樣的局面終將有所改變。

當我們回頭再看那個時代,曾經輝煌過的港產聲音,到底留下了許多值得傳承的社會精神。

就像羅文所唱的《獅子山下》,那是一個永恆的時代,因為永遠有人惦念著,所以永遠鮮活著,不曾老去: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哋大家

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

難以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

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參考文獻:

黃志華:《粵語流行曲四十年》,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0

劉澤生:《香港古今》,廣州文化出版社,1988

黃霑:《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香港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情何以堪!肖戰無故被扯上熱搜,受益者卻是他人 - 天天要聞

情何以堪!肖戰無故被扯上熱搜,受益者卻是他人

文:淡淡閑聊有人說,娛樂圈是一潭渾水,充斥著各種消息,簡直讓人懵逼,不知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又孰是孰非。的確如此。不知從幾何起,網路成為某些人攪風攪雨的工具,顛倒著黑白,掩人的耳目,混淆著是非。
楊冪又一部新作即將上映,能否挽回口碑就看這一部了 - 天天要聞

楊冪又一部新作即將上映,能否挽回口碑就看這一部了

最近楊冪的作品扎堆上映,一時間她的話題度很高,楊冪本想著用作品來證明自己,沒想到這一次真的讓她失望了,兩部作品都遭到了網友的吐槽。電視劇《一九四四》被網友吐槽她演技沒有進步,臉不僅看起來僵硬,演技更是非常的無語,該狠的時候看起來一點也不狠,
前TVB「長腿小花」婚後進駐半山豪宅,狂曬Hermès - 天天要聞

前TVB「長腿小花」婚後進駐半山豪宅,狂曬Hermès

現年31歲的前TVB小花陳詩欣憑節目《3日2夜》及《學是學非》彈出,更有「一件頭女神」之稱,她自2021年尾嫁圈外有米男友陳爾正後就淡出幕前,婚後搬入千呎半山豪宅,又經常周遊列國,大曬奢華行頭,安心過少奶奶生活。
高亞麟被曝出軌98年女友,竟然還是關曉彤的同學? - 天天要聞

高亞麟被曝出軌98年女友,竟然還是關曉彤的同學?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在溫馨家庭劇《家有兒女》中扮演慈父夏東海一角而深受觀眾喜愛的演員高亞麟,被指在伴侶孕期出軌年輕女演員徐梓鈞。這一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彈,不僅震碎了他苦心經營多年的正面形象,也再次挑動了公眾對於娛樂圈道德底線的敏感神經。
慶余年2再次引爆熒屏,舞蹈專業背景的第8位女神迷倒眾生! - 天天要聞

慶余年2再次引爆熒屏,舞蹈專業背景的第8位女神迷倒眾生!

【慶余年2】開播,全員美女,絕代風華!第8位是舞蹈專業出身大家期待已久的《慶余年》第二季終於要開播啦!而這一次,他們不僅將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和精彩,還加入了一位舞蹈專業出身的美女角色,絕對讓你眼前一亮!慶余年第一季以其高劇情、精良製作和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