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部隊》熱映,「頂流」演員肖戰的演技再次遭到群嘲,特別是部分專業人士,一直都在批評肖戰。比如這位名為「玄江南」的編劇,他直截了當地說道:肖戰的演技啊,能不能有點進步,王牌部隊這麼多老戲骨幫他。
同時,作為批評肖戰的「主力軍」編劇汪海林,更是諷刺意味十足地說:這麼大人了,吃飯要不要人幫你?把自己的戲演好,把心思放在業務上,不要把精力放在搞數據控評炒作上。
專業人士的批評,考量的是肖戰作為演員的專業素養,卻忽視了「頂流」演員他首先應該是位職業藝人,其次才能被稱之為演員,不能拿專業演員的標準也要求肖戰,更不應該認為肖戰演了幾部影視劇作品,就必須演技精湛。
肖戰是演員,但並非科班出身。能夠參演影視劇,是製片人和劇方看到了他身上的商業價值,而經紀公司也希望把他培養成一位全方面發展的藝人,他的粉絲們也希望自己的偶像可以影視歌綜全能發展。這是一個「一舉三得」的合作。
不然,《王牌部隊》為何要邀請肖戰出演?看中的是他的顏值,還是演技?自然是他能夠為這部電視劇帶來大流量、高收視率,從而賺得更多的利益。
對肖戰來說,出演《王牌部隊》,能與許多老戲骨合作,是一次絕佳的學習機會。演技不行,自然是來學表演的。但演技這東西,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通過某位老戲骨的一兩次點撥,就能有突發猛進的成長。
所以,「玄江南」的批評,肖戰方面應該承認,但也不必在意。當然,如果「玄江南」是在惡意詆毀肖戰,那也必須予以抵制。「頂流」演員的成長進步,不能一味地靠專業人士的批評,不喜歡他的劇,大可不看,如果真心希望他成長,為何不能像老戲骨一樣去幫忙?
汪海林的告誡,有他的道理,但卻十分偏激,如果「吃飯」和「演技」可以放在一起類比的話,怎會有「差」編劇與「好」編劇之分呢?
「頂流」演員的培養,存在一定的規律,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倘若3年後、5年後,某些「頂流」演員依舊止步不前,屆時再破口大罵也未嘗不可。
一味地要求肖戰快速提升演技,不切實際。他只是個普通演員,他當然知道自己演技不行會被批評,他也在努力地變成好演員,參演話劇《如夢之夢》就是有力的證明,但誰留給他成長進步的空間和時間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