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五年,高曉攀領銜的嘻哈包袱鋪,從輝煌走向了沒落了,曾經光芒四射的高曉攀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負主要責任。
娛樂圈有個規矩是「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作為明星只要有了知名度,那麼跨界到演藝圈屢見不鮮,從演藝圈跨界到導演圈更是司空見慣。
高曉攀曾經以80後年輕相聲演員的招牌,贏得了絕大多數人一輩人難以企及的榮譽。高曉攀自認為在相聲行業已經功成名就,於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相聲之外,事實證明,這是一記昏招。
張愛玲有句名言「成名要趁早」,這句話對了一半,當心理還沒成熟到承接足夠的榮譽時,過早的成名有害無益。
高曉攀在影視行業沒有混出什麼名堂,在這種情況下不是好好反思相聲老本行,而是轉行到了小品行業,在春晚,以及《歡樂喜劇人》等舞台上演起來小品。
與此同時,高曉攀從小品行業中,借鑒了一個很不好的習慣,煽情成為作品的主色調,這樣一來作品的魅力大大降低,這是嘻哈包袱鋪最終沒落的根本原因。
如今的高曉攀,在事業定位上越來越迷茫,去年年初發文力薦李宏燁的《相聲有限元》等作品,認為每位相聲演員都應該拜讀一下,學習其中相聲公式創作的技巧,更是惹來網友們的嘲諷。
最近高曉攀團隊開會的照片流傳開來,本來大家都是熟悉的團隊成員,但是卻都坐的中規中矩,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個自己名字的標牌,彼此之間誰又不認識誰呢?
自負盈虧的民間相聲團體不好乾,高曉攀一直夢想走一條苗阜的路,能夠被主流相聲界接納,嘻哈包袱鋪能夠被兼并是最好的選擇。
這個思路本身沒有問題,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荒廢相聲本行,坐等天上掉餡餅。高曉攀已經在用實際行動做出了表態,最終能否天隨人願,就看他的運氣怎麼樣了。
可能,這也是嘻哈包袱鋪最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