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娛樂圈負面事件頻出,牽扯到QJ、偷稅漏稅、出軌等違法失德行為,著實令人觸目驚心。
不過,也正是這些劣跡行為的曝出,令監管部門更加堅定決心的整治娛樂圈。吳亦凡事件不是終點,而是整治風暴的開始!
8月30日,有網友曝出自九月份開始,藝人工作室不再發藝人行程圖。此舉意味著,接機、蹲點藝人將徹底成為歷史。
一直以來,藝人方面公布行程,會引起大批粉絲在機場、高鐵站等公共場所聚集,造成他人十分不便。
尤其是人員過於密集,會產生諸多安全隱患,甚至引起重大安全事件,這些都是國家需要考慮的。
因此,取消公布藝人行程圖,或許對於明星藝人來說,宣傳方面會有所減少,但是長期來看,還是有利於個人隱私保護,有更多的私下時間享受生活。
早在2021年6月15日,國家網信辦就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了整治飯圈的「清朗行動」。
該行動看似是整治飯圈,其實與其關係甚密的娛樂圈,亦在整治之列。或者說,娛樂圈與飯圈本就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就像在今年五月份,《青春有你3》受「倒牛奶事件」影響,慘遭停播。表面是粉絲行為,背後卻是為偶像打投、變相打榜而已。
可見,粉絲的這些行為,偶像一定程度上是受益者。可是等粉絲做出負面的事情,偶像就會選擇與粉絲切割,聲稱「粉絲行為,不代表藝人行為」,這純屬於狡辯之言。
既然粉絲在打投刷榜等行為上,偶像是直接受益人。那麼當粉絲做錯事,理應需要偶像買單。
關於粉絲與偶像之間的關係,早前一直沒有進行明確。直至在娛樂圈整治期間,國家網信辦終於出文件說明。
8月27日,國家網信辦發文要求:「明星粉絲團、後援會等賬號的管理,必須得到明星經紀公司或工作室的授權、認證。」
這則通知很具有殺傷力,這讓一些披皮挑事的藝人後援會賬號無所遁形。文件一出,明星粉絲團、後援會等賬號,如同與明星經紀公司綁定,到時相關粉絲賬號挑起飯圈爭鬥時,明星經紀公司要負相同責任。
當然,僅僅在這一方面的整治,肯定是不夠的。同時,監管部門還針對飯圈的一些亂象,做出了更細緻的限制。
比如,取消涉及明星排行的榜單、取消具有打投性質的榜單、禁止APP對明星八卦PUSH彈窗推送。
目前來看,效果還是極為明顯的。
以往飯圈追星,不僅要打榜、做圖、做數據,還要與對家粉絲群體進行爭辯、甚至是相互攻擊。
可是現在,一番整治後,大多數追星群體都體會到了「躺平追星」的樂趣,不用做任何事情,只需要專註自家偶像的事業,愜意至極,這正是健康的飯圈環境所帶來的。
在飯圈爭鬥最為明顯的社交平台上,已經很難看到相互詆毀、謾罵的行為,整體一片清朗。
微博熱搜榜上,也多是社會新聞,娛樂八卦皆移入到「娛樂榜」中。
可見,監管部門的一套組合拳,已經十分有效地阻斷了飯圈亂象的傳播,為公眾提供一片清凈的網路環境。
儘管在這場整治風暴中,已經有諸多劣跡藝人受到全平台封殺。但我們知道,這只是剛剛開始,像這類打擊飯圈亂象的行動,日後會逐漸常態化,而娛樂圈勢必會迎來一次全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