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對老人非常不好,該不該離婚?拜託看看少女怎麼變成潑婦的吧

昨天看到有人在諮詢婚姻問題,主要內容是妻子在生孩子以後,對公婆態度非常不好,做兒子的覺得妻子太過分,想要離婚。但是孩子還小,當婆婆的也勸說不要離婚,所以非常糾結。

簡單總結了事件的起因和經過,也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1、丈夫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妻子是女追男,沒有嫌棄夫家窮.

2、妻子生孩子,公婆來照顧,從臘月中旬到元宵節。後來因為公婆需要照顧奶奶,奶奶又病重,所以從元宵節到當年8、9月份,公婆一直是在老家。

3、奶奶去世後,兩公婆變賣老家東西,準備到城裡長住帶孩子,矛盾爆發了。

4、妻子給公婆臉色,和公公吵架,罵婆婆。後來氣得公公回老家,半年後公公病逝,剩下婆婆一人。妻子罵婆婆,丈夫打了妻子。

5、一年後,妻子逼走婆婆,婆婆在老家獨居,丈夫萌生離婚的念頭。

這個問題的評論,超過半數的人都在指責丈夫,即便是妻子罵了公婆,趕走婆婆,做出這麼不尊老敬老的事情,還是得到了半數以上的人的支持,可見,公道自在人心。

通篇這位丈夫都在強調,父母是多麼的老實巴交,所以不善言談,性格軟弱。而妻子完全是因為父母回老家照顧奶奶,所以才對二老有怨言,動輒辱罵。

而一位婚前能夠拋開物質義無反顧地嫁給窮小子的女生,為什麼生了孩子以後,如此絕情寡義,要把公婆往絕路上逼呢?

首先,看一下公婆是如何照顧懷孕以及生完孩子的兒媳婦的。可惜,這位丈夫並沒有提及是如何照顧的,只是說照顧了。

每天三餐加兩頓加餐也是照顧,每天只炒一頓菜,剩下兩頓熱熱吃也是照顧,更有可能,兒媳婦貪嘴買零食,老人覺得浪費錢對身體也不好,也是一種照顧。

再來看一下幫忙帶孩子的時間,孩子出了月子,基本也是二老回老家的時間,大半年過去,等二老再回來的時候,孩子已經接近一歲了。而最難帶最磨人的時候,是娘家父母幫忙的。

但是公婆,把老家的東西一賣,就又要來城裡帶孩子了。可能這位媳婦並沒有埋怨孩子小的時候公婆不給帶,而是更不能接受孩子都大了卻非要來帶的一廂情願吧。

還有,因為罵了婆婆,所以丈夫打了妻子。罵老人縱然不對,但是打人,真是那麼好下手的嗎?

如果因為妻子罵老人,丈夫出言阻止並且忍不住罵了妻子,相信大家都覺得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動了手,未免讓人想起「女人不聽話就得收拾」這種大男子主義的作風。

這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男人,對自己犯了錯的妻子的處理方式,不知道妻子的娘家人知道後,又應該怎樣對這位丈夫。是不是大舅哥小舅子都衝進家來,對這個打老婆的男人一頓拳打腳踢?也可能是這個丈夫看準了妻子是獨生女兒,只有年紀老邁的岳父母,奈何不了他。

事情的最後,年邁而寡居的母親,在鄉下一個人獨住。孝順的兒子覺得,這樣的女人,真是壞透了,應該離婚。一邊是咄咄逼人的老婆,一邊是辛勞一輩子忍氣吞聲的母親,是個熱血男兒,都應該孝順母親。但是那個曾經溫柔可人、善解人意的姑娘,哪裡去了,又是被誰弄丟了?

回頭再看看整件事情,做丈夫的,眼裡只是父母的辛勞,有沒有體諒過妻子一點?

農村老人和城裡兒媳的生活習慣不同,怎樣來磨合?

幫帶孩子並且長久居住,有沒有事先溝通和商量?

老人和妻子出現矛盾時,有沒有在寬慰老人的時候,也偷偷勸慰下妻子?

當丈夫舉起打人的拳頭時,是不是忘記了這是自己的愛人,僅僅拿她當不聽話的保姆?

一個女孩,在嫁給一個男孩的時候,她最先想到的,是怎樣和自己的王子共築愛巢。這個小家庭里,有她和他,還有他們的寶寶。而男人在婚前,只會甜言蜜語的承諾會對她好。從來沒有一個人說,你以後要怎樣怎樣的對我父母,如果你做不到,我就不娶你。

但是婚後呢,一切都變了,女孩不再是備受呵護的公主,而男人卻對女孩的要求越來越多。於是,女孩就怨怒、憤懣、抗爭,最後變得脾氣暴躁,牢騷滿腹。

在要求別人的時候,問問她得到了什麼,你又付出了什麼。如果在你沒有付出,而她也沒有得到的情況下,請不要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