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今年 35 歲,在這個不大不小的年紀,生活的瑣碎與無奈常常讓他喘不過氣。10 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大伯林建國癱瘓在床。大伯一生未婚,無兒無女,父母便讓林曉承擔起照顧大伯的責任。
那時的林曉剛大學畢業,本有著大好的前程,可面對家庭的安排,他猶豫再三,還是咬咬牙答應了。這一照顧,就是整整 10 年。
每天清晨,天還沒亮透,林曉就起床來到大伯房間。他先給大伯翻身,防止長褥瘡,一邊翻還一邊說:「大伯,咱翻個身,活動活動。」 接著,他熟練地給大伯擦身,擦到後背時,林曉會特意多擦幾下,「大伯,這地方容易出汗,咱得擦乾淨嘍。」 洗漱完畢,林曉又忙著去廚房做早餐,他知道大伯牙齒不好,喜歡吃軟乎的,就天天早起熬粥,熬得濃稠綿密,還會煮個雞蛋,把蛋黃碾碎拌進粥里,方便大伯吞咽。
伺候大伯吃完早餐,林曉才有時間匆匆吃幾口自己的,然後趕緊去上班。他找的工作都是那種能靈活安排時間的,工資自然不高,可即便如此,工作的壓力也不小。每次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林曉都顧不上休息,又得忙著給大伯準備午飯。
中午,林曉會把做好的飯菜端到床邊,一勺一勺地餵給大伯。大伯有時候心情不好,會耍耍小脾氣,把飯菜吐出來,林曉也從不生氣,總是耐心地說:「大伯,您要是不喜歡這菜,咱明天換。今天多少吃點,才有勁兒。」 吃完飯,林曉還要給大伯按摩,他跟著網上的視頻學了專業的按摩手法,每天堅持給大伯的四肢按摩,就盼著大伯能好起來。
晚上,林曉陪著大伯看會兒電視,嘮嘮嗑。大伯會講講年輕時的事兒,林曉就一邊聽一邊應和著:「大伯,您當年可真厲害。」 等大伯睡了,林曉才回到自己房間,累得倒頭就睡。這 10 年,林曉放棄了太多。朋友叫他出去玩,他總是拒絕,因為放心不下大伯;有好幾次升職的機會,他也因為要照顧大伯而錯過;甚至連談戀愛,他都不敢全身心投入,談了幾個對象,都因為他沒時間陪伴而分手。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林曉從一個朝氣蓬勃的小夥子,變成了被生活磨平稜角的中年人。直到有一天,林曉像往常一樣給大伯收拾房間,在整理衣櫃最裡面的箱子時,發現了一份遺囑。他好奇地打開,上面的內容卻讓他如遭雷擊。遺囑里寫著,大伯的所有財產,包括那套老房子,都要留給遠方一個從未謀面的表親。這個表親,林曉只聽大伯提過一兩次,平時根本沒聯繫。
林曉拿著遺囑,手都在顫抖,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 10 年,他盡心儘力地照顧大伯,放棄了自己的生活,換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他想起那些辛苦的日夜,想起自己錯過的機會,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
林曉找到大伯,把遺囑放在他面前,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大伯,這是怎麼回事?」 大伯看到遺囑,眼神有些閃躲,囁嚅著:「曉啊,那孩子雖說沒怎麼聯繫,但到底也是咱林家的血脈……」 林曉的心徹底涼了,他看著大伯,苦笑著說:「大伯,這 10 年,我自問沒虧待過您,您怎麼能這麼對我?」
那天晚上,林曉失眠了,他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思緒萬千。他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須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第二天,林曉做了一個決定,他要把大伯送去養老院。他聯繫了幾家養老院,對比了環境、服務和價格,選了一家相對不錯的。
送大伯去養老院那天,大伯一臉不情願,拉著林曉的手說:「曉啊,你不能不管我啊。」 林曉咬咬牙說:「大伯,這 10 年我對得起您,以後的日子,您就住這兒吧。」 把大伯安頓好後,林曉走出養老院的大門,陽光灑在他身上,他卻覺得心裡空落落的。但他知道,這是他為自己的新生活邁出的第一步。他要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去追求那些曾經被放棄的夢想。
感謝鑒賞,多謝關注。[註:本文為虛構故事,旨在展現一種生活態度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並非真實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