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看不慣的兒媳、女婿,不必翻臉,也不必討好,做到3點就夠了

真正能相處融洽的兒媳、女婿,也有,但是挺稀罕的。

更多的時候,我們平時議論的,都是各種矛盾不和。

其實,遇到兒媳、女婿實在相處不來,沒必要翻臉鬧騰,也沒必要討好對方。

01 搞清楚為什麼不和?


現實里,想要解決問題,第一步,就是搞清楚問題是啥。

如果相處不來,請先觀察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不和?問題能不能解決?是單純的看不順眼,還是真的有問題?


我一個熟人姐姐,跟她婆婆不和,是因為婆婆總是陰陽怪氣的說話,挑唆自己兒子,對媳婦發火。

這是根源。也就是老婆婆挑事情。

還有一個熟人,是因為兒媳婦大手大腳,什麼都要追求名牌,讓日子過得很艱難。所以不和。

這是消費觀不合,所以導致的不和睦。


找到家庭不和的原因,看看能不能改正,這是核心。

但是如果遇到一些東西,是沒法改變的,那真是很無奈了。

02 抓大放小


這世上,沒有0缺點的人。

所以說,如果兒媳、女婿,身上有小的缺點,那都無所謂。我們自己還有缺點呢。

但是,如果是大缺點,一定要計較。


比如說,平日兒媳、女婿,可能作息習慣跟我們不一樣。他們上班累了,有點懶,這都不是啥大問題。

或者,有點吃喝上的小癖好,有點小的不良習慣,這都問題不大。

真正的大問題,才是要緊的。比如說,拈花惹草、欺騙伴侶,欠債。

這些東西,才是真正要緊的東西,該計較。


做人呢,小事情沒必要計較。一味計較,只會把關係搞得很僵。

遇到兒媳、女婿的大缺點,再計較一下。

03 專註於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之所以過得不好,是因為跟兒子女兒的生活,混為一體了。生活邊界不清楚。

最後導致,生活矛盾頻發,很不舒服。

拉開距離,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我一個熟人,兒子都結婚生娃了,也都快三十歲了,按道理說,能承擔起家庭責任了吧?

結果呢,他不僅要跑去,給兒子補貼生活費,還要主動上門,幫兒子媳婦洗衣燒飯帶孩子。

最後導致兒子媳婦,一點不知道節約錢。

他還得把自己的養老錢,全都倒貼出去,每天累哈哈,滿腹怨言。

你說何必呢?

兒子媳婦,又不是沒有手,不知道自己做家務嗎?又不是沒有工作,需要老人奉獻全部養老金嗎?

這樣過度攪和在一塊,看似很無私,很有奉獻精神。但其實,老人到頭來,自己也累的夠嗆。而且雙方的摩擦,還會變多。


想要跟兒媳、女婿,相處良好,就要抓大放小,忽略對方的小缺點。不要挑刺。

還有,要樹立好生活的邊界線。不要在物質上,過度貼補兒女的小家庭,導致他們太過幼稚。

不要在生活上,過度干預他們,這是控制欲爆棚。

過好自己的日子,少管兒女,反而是和睦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