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位老同事來參加父親的葬禮,他們行色匆匆,留給母親一個帆布包

李建國今年 65 歲,辛苦了一輩子,身體一直還算硬朗,可誰能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就這麼把他從家人身邊奪走了。他的老伴兒王秀蘭,今年 63 歲,兩人攜手走過了四十多個春秋,感情深厚,這一下,王秀蘭感覺天都塌了。

李建國生前在一家工廠工作,和同事們相處得十分融洽,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後來從廠里退休,本想著能享享清福,沒想到命運弄人。

葬禮那天,來了不少人,大多是親戚朋友。讓王秀蘭意外的是,李建國的 8 位老同事也來了。他們看上去都已經不再年輕,頭髮花白,臉上帶著歲月的痕迹。這些老同事和李建國曾經一起在工廠里打拚,度過了無數個日夜。

他們行色匆匆,從進靈堂開始,就一直默默地幫忙,有的幫忙招呼客人,有的幫忙整理花圈,雖然話不多,但每一個舉動都透著對李建國的敬重和懷念。葬禮結束後,其他人都陸陸續續離開了,這 8 位老同事卻留了下來。

他們把王秀蘭拉到一旁,其中一位叫趙強的老同事,看上去是這幾個人里的 「頭兒」,他先開了口:「嫂子,建國這一走,我們心裡都不好受。他是個好人,我們這些老兄弟都記著呢。」 說著,他從身後拿出一個帆布包,遞給王秀蘭,「嫂子,這是我們幾個的一點心意,你收下。」

王秀蘭有些疑惑,接過帆布包,感覺沉甸甸的。她剛想打開看看,趙強又說:「嫂子,你先收著,等我們走了你再看。」 王秀蘭點了點頭,心裡滿是感動,眼眶也紅了,說道:「謝謝你們啊,這麼多年了,還想著建國,還想著我這個老太婆。」

這 8 位老同事又和王秀蘭聊了幾句,回憶了一些當年和李建國一起工作的趣事,比如有一次工廠趕訂單,大家一起加班到深夜,李建國還自掏腰包給大家買夜宵;還有一次,趙強在工作中遇到了難題,差點被領導批評,是李建國幫他解決了問題,讓他免受責罰。這些回憶,讓王秀蘭彷彿又看到了年輕時的李建國,那個充滿幹勁、樂於助人的丈夫。

沒一會兒,這 8 位老同事就起身告辭了,他們說還有些事要忙。王秀蘭把他們送到門口,看著他們的背影漸漸遠去,心裡五味雜陳。

等他們走後,王秀蘭回到屋裡,打開了那個帆布包。只見裡面整整齊齊地放著一疊信封,每個信封上都寫著名字,她數了數,正好 8 個。她打開其中一個信封,裡面是一封信和一沓錢。信上寫著:「嫂子,建國走了,我們都很難過。這是我的一點心意,錢不多,希望能幫你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建國在的時候,沒少幫我,這份情我一直記在心裡。以後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開口。—— 趙強」

王秀蘭又打開其他信封,每一封信都寫得情真意切,有的回憶了和李建國一起奮鬥的日子,有的表達了對王秀蘭的關心和安慰,每個信封里都裝著或多或少的錢。王秀蘭看著這些信和錢,淚水再也忍不住,奪眶而出。她沒想到,丈夫的這些老同事,在他走後還能這麼照顧自己。

晚上,王秀蘭的兒子李陽下班回來了。他看到母親坐在沙發上,手裡拿著那些信和錢,一臉淚痕,便關切地問:「媽,你怎麼了?」 王秀蘭把事情的經過跟兒子說了一遍。李陽聽後,眼眶也紅了,他說:「爸生前就常說,他那些老同事都是好兄弟,看來真是這樣。」

王秀蘭對兒子說:「陽陽,你以後也要像你爸一樣,做個重情重義的人。你看,你爸走了,他的這些老同事還惦記著咱們,這份情誼太珍貴了。」 李陽點了點頭,說:「媽,你放心吧,我記住了。」

從那以後,王秀蘭把那些信小心翼翼地收了起來,每當她想念李建國的時候,就會把信拿出來看看,那些溫暖的話語,讓她覺得李建國好像還在身邊。而那筆錢,她也沒有亂花,她打算存起來,等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好好感謝丈夫的這些老同事。

在這個看似有些冷漠的世界裡,這份來自老同事的情誼,就像一束光,照亮了王秀蘭和家人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和溫暖。

感謝鑒賞,多謝關注

[註:本文為虛構故事,旨在展現一種生活態度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並非真實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