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光棍太難了,很多村子都有光棍,開10萬的車也找不到媳婦

文|時光

本文為短篇小說,內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

近年來,許多農村都面臨著相同的困境——光棍越來越多,而娶妻卻變得愈發艱難。

高昂的彩禮、城市買房的硬性要求,像一座座大山,壓在這些光棍的頭上。

不少人即便是開著10萬多的車也未必能到媳婦......

我曾為故事會、意林雜誌撰稿多年,專業創作扣人心弦的作品!想體驗更多類似的精彩故事?點擊頭像進主頁,發掘更多讓心靈共鳴的創作!這篇文如果您覺得可以,別忘了----收藏點贊關注----

01

大年三十,村裡張燈結綵,家家戶戶飄著肉香。鞭炮聲此起彼伏,鞭炮屑灑滿了村道。我開著那輛花了十萬塊買來的二手車回家,村口的大爺們看到,笑呵呵地說:「小龍,發財啦?」

我咧嘴笑笑,沒說話,心裡卻不是滋味。

飯桌上,親戚們像往年一樣問:「有對象了嗎?」

「沒呢。」

「你也不小了,趕緊找一個,別拖著。」大伯嘆氣。

「你媽都快急死了,你看看村裡和你差不多大的,哪個不是孩子都會打醬油了?」嬸子也跟著數落。

回到家,在餐桌上。母親在一旁低著頭,默默地給我夾菜,嘆了口氣:「小龍啊,你說你到底想找個什麼樣的?」我沒吭聲,低頭扒飯。其實,哪裡是我不想找,是根本找不到。

我們村裡像我這樣的光棍,滿地都是。大家都三十好幾,有的甚至四十了,房子蓋了,車也買了,可媳婦卻一直沒個影。小時候,大人們總說:「只要有房子,誰還愁娶不上媳婦?」可如今,房子有了,車也有了,姑娘還是不願意嫁到農村來。

村裡有人說:「女人都嫌農村窮,願意嫁回來的,都是條件不好的。」

可事實上,哪怕願意嫁回來的姑娘,彩禮也要二三十萬,一般人根本拿不出來。很多人一輩子攢的錢,都不夠娶一個老婆。

村裡的光棍們過年回來,除了走親戚,就是圍在一起打麻將、玩手機。大家都習慣了這樣的日子,漸漸地,連父母也不再天天催婚了。

「算了,他自己過得開心就行。」母親無奈地說。

可我真的開心嗎?我自己也不知道。

02

小時候,我並不覺得結婚是一件難事。父母那一代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家裡張羅一下,相親幾次,差不多就定下來了。哪像現在,光彩禮錢就讓人喘不過氣來。

那時候,我以為自己長大了,也會像父母一樣,娶個賢惠的媳婦,生幾個孩子,過著普普通通但幸福的生活。可我怎麼也沒想到,現實和夢想之間,隔著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上小學的時候,我對班上的一個女孩有了好感。她扎著兩條羊角辮,臉蛋紅撲撲的,笑起來像春天剛開的桃花。她的家境比我好,每天都能帶兩個白面饅頭,而我只能吃母親用紅薯面蒸的窩頭。我有時候會偷偷看著她吃饅頭,心裡羨慕得很。

有一天,她忽然把半個饅頭塞到我手裡,小聲說:「我吃不完,給你吧。」

我愣了一下,慌忙推回去,但手上還殘留著饅頭的溫度。從那以後,我的心裡就裝了個秘密——我喜歡她。可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只是偶爾會偷偷摘幾朵野花放在她的書包里,看她發現後臉紅的樣子,我的心也跟著跳個不停。

可後來,她和家人去了縣城,我再也沒見過她。

到了初中,我又喜歡上一個女孩。她學習很好,成績年年排第一,而我勉強維持在中游。她性格溫柔,連拒絕人的時候都輕聲細語。我鼓起勇氣寫了一張紙條:「你願意做我對象嗎?」

第二天,她把紙條還給我,字跡娟秀:「我們還是好同學吧。」

我傷心了很久,但還是偷偷關注著她。她考上了縣裡的重點高中,而我卻只夠得上普通中學。後來,她考上了大學,去了大城市,和村裡的其他姑娘一樣,再也沒有回來。

那時候我才明白,村裡的女孩,只要一旦走出去,就不會再回來了。她們見過更大的世界,遇見更優秀的人,而我這樣的農村小子,根本沒資格進入她們的生活。

我開始焦慮,開始害怕,如果我不努力,我的未來會不會就是留在村裡,和那些整天蹲在牆根曬太陽的大爺一樣,過著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日子?

於是,我拼了命地學習,可成績終究一般。高考那年,我連專科線都沒上,成了村裡最先輟學的人之一。

那年夏天,我站在村頭,看著一輛輛拖拉機開過,心裡一片茫然。我的人生,似乎已經定型了。

03

落榜後,我不甘心就這樣待在村裡。村裡的年輕人幾乎都外出打工了,我也跟著村裡的幾個兄弟去了南方,想著出去闖一闖,看看能不能改變命運。

第一站是廣東,進了一家電子廠,流水線上的工作枯燥又機械,每天站著十幾個小時,手指頭都磨出了繭。半夜下班回到宿舍,躺在床上,聽著宿舍里此起彼伏的呼嚕聲,我常常想:如果當初考上大學,現在的我會不會在某個辦公室里吹著空調,而不是在這裡汗流浹背?

後來,我換了幾次工作,做過快遞員,在工地上扛過水泥,還在餐館當過服務員,收入一般,存不下什麼錢。

在城市裡,我試著談戀愛,覺得只要努力,總能找到一個願意和我一起吃苦的女孩。可現實狠狠地給了我一巴掌。

我遇到的第一個女孩是餐館的同事,長得很秀氣,我們一起忙碌,偶爾開玩笑,彼此也有好感。我鼓起勇氣向她表白,她卻猶豫了許久,最後婉轉地說:「你人挺好的,就是……咱們兩個以後能買得起房嗎?」

我無言以對。她沒多久就辭職了,聽說嫁給了一個在城裡買了房的有錢男人。

第二個女孩是做文員的,性格直爽,我本以為這次有希望,可她在知道我是農村的、沒有正式工作、沒有房後,直截了當地說:「你連自己都養不活,怎麼養我?」

那句話像是一把刀,狠狠地插在我心上。

我發現,現實不是電視劇,單純的感情敵不過房子、車子、存款。一個月四五千的工資,撐不起一個未來,也吸引不了任何人。

這樣打拚了十年,我攢下的錢勉強夠回村裡蓋房子。城裡的房價遙不可及,而農村的生活雖然清貧,至少有自己的房子住,不用為了房租發愁。我想著,既然在城裡找不到媳婦,那就回農村試試。

於是,我回村蓋了一棟小樓,花十萬塊買了一輛二手車,以為這樣至少能找到一個願意和我過日子的姑娘。

可是,當我真正回到村裡,才發現事情遠比我想的要難得多。

04

蓋了房、買了車後,父母以為我終於能娶上媳婦了,於是四處託人給我介紹對象。村裡的媒婆幾乎都來過我家,每次都是一番誇張的吹噓:「你家小龍多好啊,有房有車,又踏實能幹,還孝順,哪個姑娘嫁過來都能享福!」

可現實就像一盆冷水,徹底澆滅了父母的期待。

我相了十幾次親,但每次都失敗。不是我不中意對方,而是對方根本看不上我。

第一個女孩是鄰村的,比我小三歲,長得一般,但性格溫柔。見面那天,我們在鎮上吃了一頓飯,我主動買單,盡量表現得穩重可靠。她沒怎麼說話,飯後回家就托媒人回話:「人不錯,就是太老實了,沒什麼錢,以後日子沒保障。」

第二個女孩是縣城裡的一名超市營業員,長相漂亮,家裡條件一般。我覺得她應該能接受我這個農村漢子,可她一見面就直截了當地問:「你在城裡有房嗎?」

「沒有,不過農村有房。」

她輕輕笑了一下:「那算了,我以後不想再回農村。」

第三個女孩是家裡急著嫁出去的,說彩禮可以少要一點,我心裡隱隱有些希望。可她家要求,我得把戶口遷到女方家裡,還得把車過戶給她名下。我猶豫了幾天,還是拒絕了。

就這樣,相親一次次失敗,父母從一開始的滿懷希望,到後來的失望嘆氣。母親坐在門口,望著村裡過年時牽著孩子出門的女人們,紅了眼眶:「你說,你怎麼就娶不上媳婦呢?」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只能低頭抽煙,眼裡滿是疲憊。

05

時間久了,我不再對相親抱有期待,甚至連媒婆的電話都不願意接。

村裡和我一樣年紀的光棍越來越多,大家聚在一起,心照不宣地不提「結婚」這兩個字。年復一年,我們學會了用麻將、遊戲、短視頻打發時間,彷彿這樣就能忘記自己已經三十幾歲,依舊孤身一人。

有時候,我們坐在村口的大槐樹下,看著一輛輛外地牌照的車開進村裡。那是嫁到城裡的姑娘回來過年。她們穿著精緻,拎著禮品,和丈夫孩子有說有笑,看上去像是換了一個世界的人。

「唉,要是我們能早點在城裡買房,娶個媳婦就容易多了。」有人嘆氣。

「買房?就咱們掙的那點錢,連首付都不夠。」另一個人自嘲地笑了笑,點燃一支煙。

有個兄弟終於忍不住了,罵罵咧咧地說:「以前說娶媳婦要房子,我們蓋了;後來說要車子,我們買了。可現在呢?她們說要城裡的房。再過幾年,是不是還要國外的房子才願意嫁?」

大家都笑了,笑得有些苦澀。

光棍多了,村裡的人也見怪不怪,甚至連父母都不再像以前那樣催婚了。他們嘆氣、失落,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接受現實。

母親有一次低聲問我:「小龍,你要是實在找不到媳婦,乾脆去抱養個孩子吧,老了總得有人照顧你。」

我愣了一下,沒想到自己才三十多歲,母親就已經在為我的晚年做打算了。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很久。

06

有一天,朋友跟我說:「要不你再去城裡闖闖?別這麼早認命。」

我苦笑:「闖?還能怎麼闖?」

他拍拍我的肩:「別總想著結婚的事,先把自己活明白了再說。」

那天晚上,我站在村頭,看著遠方的城市燈光,心裡有些茫然。

或許,人生的路還沒走完,我還可以再試試。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