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一年一度的婦女節如約而至,全國各地商場宣傳大屏的婦女節文案陸續出街。「婦,是能推倒大山的女性」「把婦女節還給3月8日,因為婦女沒有平替」「當女性稱呼自己為婦女,力量便不假外求」……很多女性網友都紛紛被這些振奮人心又人間清醒的文字所打動,「這才是我們在婦女節最想聽到的話!」「每一句文字都震耳欲聾」。
這些被轉發刷屏,贏得好評的文案,其風格多是鏗鏘有力,激勵人心的,拋棄了傳統思維中女性必須溫柔、乖巧、可愛、賢惠等刻板印象,將女性的感受和訴求還給了女性本身。
有的拒絕污名化,重申女字旁詞語的美好含義——「小姐,是對未婚女子的尊稱」「大媽,是對年長女性的尊稱」「媽,是敢於馳騁奮戰的女性」「姐,是生來就是燈塔的女性」
有的站在女性視角對社會提出公共訴求——「商場的女廁所多一點」「衛生巾的長度標準一點」「女裝的口袋再大一點」;
有的打破了月經羞恥:「月經不是秘密,而是生命的律動」;有的拒絕家務捆綁:「婦,不是從女持帚」「不要說什麼為母則剛,每一個吃飯的人都得洗碗」;有的駁斥世俗偏見和職場歧視,「你不必是一朵花,你可以是野草,肆意生長」「世上沒有適合女性的職業,只有適合人生的選擇」……
的確每一句都擲地有聲,說出了女性的隱痛和抗爭,迸發出女性的光芒和能量,其中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婦女節」不再成為一個被躲避的詞,而是更多人發自內心,充滿底氣的吶喊。
一段時間以來,在三八婦女節這個專屬於女性的節日,「婦女」一詞卻很奇怪地被刻意迴避,文化糟粕的污染和社會語境的扭曲,給這個詞無形中加諸了很多負面印象,比如「年齡大」「不精緻」「沒見識」等等,甚至很多女性自己都開始嫌棄這個詞,認為被稱「婦女」是一種冒犯。於是,社會開始迴避使用「婦女」,還造了「女神節」「女生節」「女王節」這些聽上去更俏麗可愛的詞來替代「婦女節」,語言上的粉飾營造的是觀念中的陷阱,看似用華麗的辭藻恭維和追捧女性,實際上卻是一種物化和「捧殺」。當所有人不約而同地對「婦女」這個毫無任何褒貶的中性稱呼避而不談,本身就是對女性自身意義和價值的消解。三八婦女節起源於20世紀初的國際社會主義婦女運動,旨在倡導性別平等,推動女性權益進步,是慶祝女性貢獻與成就的重要節日。大大方方的過「婦女節」,就是女性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對自身權益的維護,對所有偏見和束縛的強悍回擊。近年來,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構建女性主體性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命題。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婦女」一詞的分量,無數女性在日常中積極發聲,努力糾偏,賦予「婦女」更加積極、正面的內涵,量變引發質變,如今我們所看到的顛覆性的變化,都是姐妹們一步步,一天天努力爭取而來。即便部分商家只是為了討好購買力爆棚的女性消費者,但是,有改變總比沒有改變要好,被重視總比不被重視要好,誰說消費力不是實力?在太空行走的王亞平,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創造歷史的鄭欽文、托起山區女孩求學夢的張桂梅、讓世界看到中國之美的李子柒……近年來,無數優秀女性的成就如璀璨星辰,映入心靈,照亮前路,激勵著女性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勇敢。《熱辣滾燙》鼓勵所有女孩別畏懼重塑人生,要悅納自我,敢於去贏,《好東西》傳達了追求自由、不被定義的女性力量,《出走的決心》直面女性生活困境,打開生活的多重可能,就連《哪吒2》里的石磯娘娘,都散發出打破傳統審美,杜絕身材焦慮的人格魅力!以女性為主體敘事的影視作品,各種影視劇中的女性形象,越來越豐富多元,可親可愛,提供著更開放和平等的文化視角。
此外,社會對性別平等和女性權益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不尊重女性的品牌,必然會被消費者唾棄,各種對女性的隱性貶低和傷害,一定會被揪出來譴責,整個社會對女性權益更加敏感和維護,這是可喜的趨勢,也是繼續努力的方向。女性的強大來源於最好的自我,女性的溫柔涵養於內心的豐盈,女性自身就如山峰般昂揚,如太陽般絢爛,如春風一樣自由,無需被他人定義,不用對自己苛求,成為自我就已經足夠了不起!在這個所有女性共慶的節日里,我們為一點一滴的改變而歡呼,而雀躍。也希望這些改變只是開始,未來還有更能寬闊的道路,所有祝福都照進現實。在今日之後,姐妹們依然能攜手同心,擊破所有古舊的牢籠,推翻所有成見的大山,自由生長,乘風而上,高飛遠翔,成為獨一無二,閃閃發光的「婦女」!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