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椿萱並茂家和睦,棠棣同馨福滿堂。辭暮爾爾溫情在,煙火年年家味濃。」
家庭和睦,夫婦融洽,子女孝順,事業興旺,此乃幸福之極也。
家庭之內,和氣生財,夫妻之間,相敬如賓。子嗣孝順,兒孫滿堂,事業有成,財富自來。
人這一生,所有的成功,都源於家庭成功。經營好家庭,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功績。
一個失敗的家庭里,主人多半有以下這三種「窮習慣」。
01、「爭爭爭」的習慣,什麼都要給自己。
小茜的丈夫是一名工程師,平日里沒有什麼壞習慣,工資收入也不錯,但是卻把工資卡放在母親那裡保管。
為此,小茜的心中就覺得非常不舒服,所以,她自己的工資也從來不拿出來,而是自己保存著。
在日常的家庭開支中,她無論買什麼東西都要丈夫付錢,為此婆婆經常指責她花錢大手大腳。
所以,小茜與婆婆的矛盾日漸加重,最後終於爆發,小茜大吼道:「你兒子都已經結婚了,為何還要拿著兒子的工資卡不放手,無非是為了防著我。」
婆婆也毫不示弱,直接回怒道:「你們剛結婚,一切都還不穩定,也沒有孩子,我們當然要謹慎一些。」
面對婆婆的強勢,小茜希望丈夫為自己說話,可是,丈夫卻一句話也不說,無奈之下,小茜氣氛的離家出走。
從那以後,小茜與丈夫就開始AA制生活,她掙的工資自己存著,丈夫掙的工資婆婆存著,家裡的開支能算計就算計,能躲開就躲開。
小茜與婆婆,總是因為花錢的小事情爭吵,鬧得家裡經常雞飛狗跳。
這樣一來,家裡的日子過的冷冷清清,一點熱乎勁都沒有,後來小茜選擇了離婚,結束了這段痛苦的婚姻。
在一個家庭,家人相互之間在金錢上沒有信任,各自為政,各自爭取利益,爭到最後,這個家自然就散了。
弘一法師說:「別去爭,越爭越心累;別去怨,越怨心越苦 弘一法師說:莫爭,爭則心脾;莫怨,怨則心苦;莫恨,恨則心怒。怨與恨傷人害己,學會釋懷,心安即是歸處。」
世事如棋,一著爭來千古局;人情如紙,一張撕破萬年曆。不爭不訟,不貪不嗔。
家是讓人放下戒備,安心放鬆的地方,家人是相互扶持,相互溫暖,相互信任的人。
如果一個家庭里,家人之間什麼都爭,遇事爭對錯,遇錢爭多少,各懷鬼胎,各有算計,算計付出的多少,算計金錢是歸你還是歸我。
這樣就會讓一個家庭不斷陷入各種內耗,孩子無法安心學習快樂成長,大人無法安心工作搞實業賺銀兩。
什麼事都「爭爭爭」,就會像一個惡魔,把家庭的福運財運逐一吞噬。
弘一法師曾說:「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你。當你什麼都不要的時候,天地都是你的。」
人生,最好的事業就是夫妻共同經營的家庭,家庭幸福是一切成功的源動力和基礎,家庭不幸福,生活難以順利。
因此,一個家庭,要想吸引財運,就要懂得避免陷入「爭爭爭」的惡性循環,而是學會多包容、多理解、多讓一步,家和才會福運滿滿,財運滾滾來。
02、「罵罵罵」的習慣,什麼都是責怪別人。
如今已經四十多歲的偉恆仍然一事無成。
在公司里,依然是那個普通的小職員,每天鬱悶地干著不喜歡的工作,說著違心地話,陪著無奈的笑臉,一不小心就會被領導責備。
他與同事之間的關係處的也不是很融洽,因為他脾氣很臭,經常得理不饒人,所以同事們都躲著他。
在家庭里,總是喜歡挑別人的毛病,導致妻子和兒子都不願意與他親近。
其實,妻子已經非常勤勞賢惠,不僅自己經營著一家花店,經營的有聲有色,收入穩定,而且還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
但是,不懂得知足和寬容的偉恆卻總是認為妻子做的不夠好,經常因為一些小事情就向妻子發脾氣責罵妻子。
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了埋怨妻子不會教育,孩子生病了埋怨妻子沒有把飯做好,沒有把孩子的身體餵養的強壯一些。
家裡的老人生病了,妻子因為要照顧花店的生意,抽不開身一直照顧陪伴,偉恆就責備妻子不孝順。
他卻永遠看不到自己的原因,經常出去與朋友吃飯喝酒,從來不關心妻子和兒子,老人生病的時候,經常打電話沒人接。
他永遠在挑別人的毛病,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最後讓自己成為了一個充滿負能量的人,所以生活不如意,事業不順利。
有句話說得好:「蛇不知自己有毒,人不知自己有錯。有些人就是烏鴉,站在煤堆里,看得見別人黑,卻看不見自己黑。」
家,是一個避風的港灣,是一方凈土,更是一個充滿溫情、撫慰人心的地方。
家,不是一個追求十全十美的地方,更不是一個講理分對錯的地方。
如果一個家庭里,總是有人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樣,製造事端,隨意指責謾罵,挑起爭吵,會讓家庭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絕無幸福可言。
因此,一個家庭,作為伴侶,要接納對方的不完美,多體諒,多包容,少指責。作為父母,要接納子女的不完美,多尊重,多支持,少打罵。
當一個家庭少了「罵罵罵」的聲音,多了「贊贊贊」的聲音的時候,整個氣場都會隨之改變,家中的人也會變得開朗大方,幸福才會來敲門。
03、「嘆嘆嘆」的習慣,什麼都往壞處想。
才剛剛六十歲的勇力就得了肺癌,檢查結果不容樂觀。
勇力的人生不是很順利,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到了結婚年齡的時候,父母的歲數已經比較大,所以家境很一般。
三十五歲那年才娶到了老婆,然而快到四十歲的時候,才有了一個兒子,也算是老來得子。
其實,雖然父母沒能給他一個好家境,但是憑藉自己的努力,也依然可以奔赴一個好日子。
然而,他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凡事總往壞處想。
本來老來得子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而他卻因此整日愁容滿面,總是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和時間看到兒子成年。
他的大哥是一個建築工頭,一直帶著一幫人到縣城的各個工地上幹活賺錢,因此,大哥也想讓他跟著自己干,一天能賺一兩百元錢,收入不算低。
但是,他卻拒絕了大哥,因為他想歪了,總以為大哥是找不到人了才找他,而且還會欠他的工錢。
在打算來年種植什麼農作物換錢的時候,別人建議他種植某些農作物會賺錢,他卻認為別人故意坑他,結果他自己剛愎自用,種地也賺不到什麼錢。
就這樣凡事都往壞處想,讓自己一直處於一種負能量的狀態,日子過的一點都不順。
後來,因為發現經常腰痛,去醫院一檢查結果被告知得了癌症。
自從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以後,整個人都沒有了精氣神,又開始擔心自己活不長久,剩下的日子妻兒如何過。
所以,家人勸說他積極去醫院治療的時候,他卻死活都不去,結果沒到半年的時間就一命歸西了。
這個家也徹底敗了,留下了一個未成年的兒子和無助的妻子,以後的日子非常艱難。
史鐵生說:「苦難既然把我推到了懸崖的邊緣,那麼就讓我在這懸崖的邊緣坐下來,順便看看懸崖下的流嵐霧靄,唱支歌給你聽。」
人有一種壞習慣,記得住倒霉,記不住走運。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在外工作賺錢,總會遇到很多不開心的事情,在生活里過日子,也總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
你越往好處想,心就越開,越往壞處想,心就越窄。
有句話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當你對它笑時,它就對你笑,當你對它哭時,它就對你哭。」
人間非凈土,各有各的苦,心小,事大;心大,事小。凡事要往好處想,先讓自己快樂了,才會讓他人快樂,感情會順利,事業會上升,一切才會漸漸好起來。
明代學者蘇士潛說:「孔子家兒不知罵,曾子家兒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增廣賢文》中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當一年。」
事業成功不是終點,家庭幸福才是歸宿,雙贏的人生,才是我們最終的追求。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經營好家庭,才是一生最大的事業,給家人幸福,才是最大的成功。
一、勤儉,治家之本。
二、和順,齊家之本。
三、謹慎,保家之本。
四、詩書,起家之本。
五、忠孝,傳家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