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迴避型發生衝突應該怎麼修復?

和迴避型衝突之後,怎麼破冰和修復

上周我和錢老師有衝突,於是他一直低氣壓,這兩天我終於空下來,於是重點解決了這個矛盾造成的關係凝滯


:我最近都很不開心(真實感受先行,也是聊天中心)

‍♂️:沉默,躺在我身邊但是保持著一定距離,代表他在抗拒交流,封閉中

:但不是因為你,雖然你最近一直不高興,但是我是因為自己,我最近感覺自己很emo(欲揚先抑吧,先讓他先入為主覺得我要指責他,但是我沒有,於是他就會下意識空出更多情緒空間補償我)


:我一直覺得自己其實是情緒很穩定的人,但原來壓力一大我也容易炸,就像上次嗆起來,我知道不至於,但就很火大。(陳述真實的想法,錯了肯定雙方都有,但是我只負責自己的部分,做錯了就要認,這樣對方也能看到你溝通的誠意)

:你當時是不是被我當態度傷到了,對不起呀,說了會溫柔的,結果又大聲了(道歉是真的,趁機把姿勢換成面對面並且撲懷裡增加肢體接觸也是真的)

‍♂️:沉默,但是在我撲懷裡之後把手環上了我的腰,說明他打開了接受信息的天線(對迴避一定要會抓小細節)


:我本來覺得我是因為你板著臉態度不好被影響,但是仔細想其實跟你無關,因為以前你這樣的時候我並不會這麼煩躁和火(該點出來的還是要點),我覺得是最近事情太多我壓力太大又開始自我批判,所以情緒敏感了,就像你也是事情太多壓力太大了所以笑不出來,本來我們應該是最能互相體諒的,但是都崩了(給他找個合理的理由並且把彼此同化成一夥的)你有沒有怪我


‍♂️:沒有(本來是沉默,但是我用動作提醒了他我需要回答)

:你真好,好愛你呀,你愛不愛我(說愛的時候順便完成一個親親)

‍♂️: 本來說了個「嗯」,在我的撒嬌下改成了「愛你的」(一定要堅持不懈的洗腦培養說肉麻話的能力,然後此刻別去挑剔語氣音量這些,他開口就代表投誠了,)見好就收

:抱抱真有力量,我覺得我又行了!你現在還不開心著嗎


‍♂️:還好(此刻是緊貼著相擁,說明矛盾帶來的生疏感沒了,情感已經修復好)


:那你有不開心要跟我說,或者抱抱我,我給你力量,你可是一家之主,你開心了我們才能更開心

‍♂️:好


然後我利索的轉身準備睡覺,過了一會兒錢老師把我抱到的緊了點,親了我頭頂一下,非常輕的說了句「愛你的」,於是這個從上周拖延到現在的疙瘩,啪嗒鬆開了。

二,如何主動引導迴避型付出(越付出越穩定)

今天突然想起PAC理論,覺得真的很適合用在和迴避型的戀愛里。


P:Parent(父母)

A:Adult(成人)

C:Child(孩子)


其實迴避很多時候是以一種孩子狀態在談戀愛,所以才會讓人覺得喜怒無常並且非常衝動(比如一有矛盾就口不擇言或者直接斷聯消失),那這種時候我們就要分辨,該用什麼樣的狀態來應對。


❌ 最差的是以父母狀態。所謂父母狀態,就是無限退讓和包容,他一說自己煩躁壓力大或者一冷暴力攻擊,馬上就軟下身段,哪怕自己也滿腔不舒服,還是先顧著他,從理直氣壯到小心翼翼,生怕他不高興。這不僅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埋下各種情緒隱患,還大概率會養出白眼狼熊孩子。


❌ 其次是同樣用孩子狀態去回應,他煩躁你也煩躁,他逃避你就爆炸,一個跑一個追,一個自閉一個情緒攻擊,都像孩子一樣只顧著自己的發泄,都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不停怨怪對方。孩子是無力的,所以沒有人為彼此和這段感情去負責,註定會崩潰。


✅ 最佳的是用成人狀態,面對衝突和矛盾,先看到彼此矛盾的本質,然後梳理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最後以成熟的處理方式去和對方共同解決,既不會只想著情緒發泄試圖要他體會一樣的痛苦,也不會毫無原則的模糊自己的感受和底線。


同時,面對迴避型,我們最該做的是多引導他去以父母和成人狀態來和我們相處(對他們來說父母狀態比成人狀態更容易做到),比如錢老師就常說「沒我在你怎麼生活呀」,在他眼裡我離開他好像生活都不能自理,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不是事實,但完全不妨礙他這樣認為,他在照顧我生活這件事上一直是父母狀態,對我有非常強的保護欲和責任感,他也從中獲得了滿滿的被需要感和自我價值感,他覺得沒人可以比他更懂我更讓我舒適,這也一定程度上讓他在關係里消去了壓力和懷疑,填充了安全感。


而對我來說,他願意並且可以承擔幾乎所有生活細節,並且承托我的情緒,試著學習安撫我,療愈我,讓我在實際家庭生活中做個被照顧被安排的小朋友,也滿足了我被愛被理解被全然接納和看見的需求,像是回到安全屋,從工作中立刻鬆弛下來,這份鬆弛讓我可以穩定接住他幾乎所有的負面情緒和能量。


所以,先用成人的眼光看到彼此的需求和不足,然後再讓大家在合適的位置各司其職,不在囿於一種狀態一個身份,感情才能越來越自然和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