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這3種人越來越貴,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你好,我是木子奕!

今天是復工的第二天,這個春節你過得怎麼樣?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

春節假期回老家,才第三天就開始感到無聊了。

人還是要找點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做的。

而想要追求更深層次的人生價值,我們都需要培養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01

什麼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一詞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喬治城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兼作家的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中提出來的。

意思是在沒有干擾的狀態下專註地進行某項活動,讓你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

這種努力不僅能夠創造新的價值,提升技能,而且不可複製。

也就是說,想要培養深度工作的能力,是三個前提的:

1. 無干擾、專註;

2. 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

3. 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新技能,且難以複製。

光看第一個前提,春節假期就很難完成。

放假期間,家人團聚,串門走親戚,各種娛樂活動誘惑著,根本無法不受干擾,更無法專註做事,更何況還有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干擾。

所以,收假後我們要好好規劃和思考在新的一年,如何培養和刻意練習自己的深度工作的能力,讓自己這一年過得更有價值和意義。

02

為什麼勸你培養深度工作的能力?

普通人想要逆襲,想讓自己越來越貴,最好的辦法就是培養自己的深度工作的能力。

作者說,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未來有三種人最貴。

第一種能夠利用機器進行創造性工作的人。

比如程序員,他們能操縱機器,人工智慧時代,將來很多事都是由機器來做的。

所以這種人會越來越貴。

第二種有影響力的人。

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是能夠帶動別人,也能影響很多人的價值觀。

互聯網上就有很多博主,有著超強的個人IP,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第三種人是資本家。

資本家有錢可以動用一切資源為之所用。

普通人離資本家很遠,所以只有前兩種辦法,可以讓自己越來越貴,成為新經濟形勢下的贏家。

而要想成為第一和第二種人,必須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就是你深度工作的能力。

03

如何培養深度工作的能力呢?

深度工作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成為「深度智人」,即有自己的主觀判斷和思考,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

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實現深度工作呢?作者給我們推薦了四個準則。

準則一:工作要深入;

這是一個慾望橫行的時代,各種慾望控制著人們,放鬆,娛樂,走捷徑......

我們怎麼才能控制好這些慾望呢?

首先,要選擇一套合適自己的哲學。

作者在書中介紹了四種深度哲學:禁欲主義哲學、雙峰哲學、節奏哲學、新聞記者哲學。

對比來看,目前的我是比較適合節奏哲學和新聞哲學交替進行的。

就是我每天早起閱讀寫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形成我自己的節奏;

帶娃的時間裡,見縫插針地自由切換不同的狀態,這是一種以新聞記者哲學的形式,進行深度工作。

第二,選好適合自己的哲學後,將它習慣化。

像我當初早起,是稍微不習慣,甚至有點痛苦的。

於是我把早起的時間一點一點往前移。

比如剛開始我做不到5點起,我就7點起,慢慢調到六點半、六點,五點半,最後固定在5點。

這是一個需要慢慢適應的過程。

第三,要有大手筆。

你要為深度工作付出一點成本,你才會心疼地花心思去深入,才更容易讓你完成。

第四,不要獨自工作。

不要一整天時間都拿來工作,要和別人社交,才能碰撞出更有創意的思想。

第五,像經商一樣執行。

也就是要有始有終,在反饋中進行你的深度工作,才會有效果。

第六,圖安逸。

大腦也需要勞逸結合,長時間深度工作大腦得不到休息,也會很疲憊。

適當的休息會提升你的洞察力,補充能量。

準則二:擁抱無聊;

春節假期,很多人說是回老家陪父母。

其實真正陪父母的時間,都是在刷手機,無聊的時間,更是手機不離手。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不會與自己獨處。

去年12月開始,我養成了冥想的習慣,這是一個與自己獨處的很好的方式。

其實只要把手機放遠一點,就會慢慢習慣依賴手機的習慣。

準則三:遠離社交媒體;

作者建議是遠離社交媒體,但不是杜絕社交媒體。

畢竟每個人生活在這世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也需要社交,需要別人提供情緒價值。

作者建議我們採用「關鍵少數法」遠離社交媒體,也就是「二八法則」。

即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那20%的關鍵事情上,摒棄掉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準則四:摒棄浮淺。

其實也就是要把專註力放在關鍵的事情上,摒棄那些淺層次的浮淺的思考。

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向老闆申請浮淺工作預算」,我覺得這個建議很新穎,也是我們中國很多公司或者上班族做不到的。

簡單理解就是當你的老闆或者上級安排你做一些浮淺的,沒有創造性價值的工作時。

你可以跟他申請浮淺工作預算,你可以用這筆預算將這些浮淺的工作外包給別人,而你可以做一些深度思考自己的工作。

這一點太有意義了,這個策略還可以用在其他很多方面。

比如把家務外包出去給專業人員,把時間留出來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總結一下,工作要深入、擁抱無聊、遠離社交媒體、摒棄浮淺,這就是深度工作要遵循的四個準則了。

04 寫在最後

誠如作者所說,深度工作需要極大的自制力,深度生活並不適合所有人。

因為這需要你摒棄浮淺,控制慾望,要為此付出很多艱苦的努力,改變你長久地習慣,跨出舒適區。

然而很多人是不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的。

但我依然覺得,深度工作的能力是值得每一個人都去學習的。

因為人想要自由,前提是要自律。

自律意味著要約束自己,未來屬於能夠約束自己的人。

正如深度工作信徒威尼弗雷德•加拉格爾所說:「我將活出專註的人生,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

深度的人生是美好的,不論從何種角度審視。

無比贊同這句話,與你共勉~

—END—

作者:木子奕,一個一手帶仨娃,一手碼字的90後寶媽,愛閱讀、愛寫作,專研兒童發展心理學,專註女性個人成長,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