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夫妻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
對於很多生活比較安穩的人來說可能第一次看到臨時夫妻這個詞的時候還會覺得新鮮,覺得夫妻便是夫妻,哪有什麼臨時的,可對於那些久居在外的人來說就不會陌生了,因為這是一種關係,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其中所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種,或許不被人接受,但卻對很多人來說無法避免。
那麼臨時夫妻到最後的一種結局又將會是怎麼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周梅女士的事情,她講述了自己八年「臨時夫妻」生活,也講述了如今的現狀。
1、
來自周梅女士的講述:
大家好,我叫周梅,今年五十六歲了,現在的我回到了老家生活,照顧一個年邁的婆婆,以及和一個看似熟悉,卻又很陌生的丈夫生活。
從二十多年前我就開始外出去打工了,可能大家不理解,很多家庭都是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在家裡照顧孩子,照顧家庭,為什麼偏偏我們家是女人出去打工,其實說到這裡面的緣由也挺心酸的。
我跟我的丈夫是老家的村民給介紹認識的,我們兩家的家庭條件都很一般,也可以說是門當戶對了,都比較的窮,都是種地的,而我對愛情又沒有特別多的期待,只是到了結婚的年紀了,父母覺得他為人也不錯,所以我們就結了婚,成了家。
結婚之後我們也過了幾年安穩的日子,生了一個兒子,孩子慢慢的長大了一些之後就尋思著賺錢的事情了,當時大家都知道出去外面打工賺錢多,起碼要比在家種地多,我們就開始商量著出去打工了。
起初孩子交給了公婆倆人照顧,我跟他一塊出去打工賺錢,一年回去的次數也屈指可數,雖說賺的錢也多了一些,可畢竟都是辛苦錢,每一分都要留著給孩子的讀書用,後來打了三四年之後公公去世了,家裡的地也多,孩子也要照顧,婆婆一個人完全忙不過來,再加上她的身體也不好,所以我們倆就商量接下來的路怎麼走,其實就三條,要麼他回去,要麼我回去,要麼我們倆一塊回去種地,商量了很久之後最終還是決定了讓他回去,原因也很簡單,我是個女人,回去種地的事情肯定也不行,在外面打工雖說也累,可畢竟幹了幾年也熟悉了,我是能夠承受的住的,他也覺得合適,就這樣他回去了家裡種地,照顧婆婆跟兒子。
按照我們的計劃是他每年家裡農活不忙的時候就來工地上找我一塊生活工作,可僅僅持續了一年不到他便不來了,其中的理由很複雜,我覺得是他懶的不想出門賺錢,因為我每次回到家的時候發覺他兩三天就要跟旁人喝酒打麻將,忙的不亦樂乎,每次談論起賺錢攢錢的事情的時候他都是草草的說一句:
「夠花就行了,不夠了我再去賺。」
這讓我對他也挺無奈的。
而我之所以說他後來不願意來工地陪我幹活的另外一個原因則是他在家裡的收入,他在家裡種地的那些年也確實賺了一些錢,因為把時間都放在了種地的事情上面,所以他承擔了很多畝地,甚至每到春種秋收的時候他還會雇請一些人來幫忙,收入自然是比較可觀的。
他還不止一次的勸我回家跟他一塊種地,只是我沒有同意而已,一方面是習慣了打工的日子,另一方面則是覺得多賺一些錢起碼能讓孩子以後的日子好過一些,比起他在家裡做那些不靠譜的事情,可能打工的收入會更讓我踏實,因此我們一直都以這樣的一種生活狀態生活著。
2、
九年前我認識了老張,也是在工地幹活的工友,他比我大三四歲,也是一個人在外打工的人,我倆平日里就一塊幹活,休息的時候也一塊聊些家常,工地的宿舍情況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基本上都是幾個人共同住在一個房間里,情況好一點的時候我們女人一個房間,情況不好的話就是男女同住宿舍了,只不過女人基本上會拉起一個小帘子,倒也無傷大雅,大家都是成年人,況且也都是賺一分錢而已,所以並未太多的在意,二則是在外打工的人都不容易,我們也都會互相理解。
所以我們倆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慢慢產生了一些感情,工作上他也會幫助我很多,工作之餘我則會照顧他的生活,時間久了他便跟我提及了臨時夫妻的事情,說到底就是搭夥一塊生活,打工的時候是夫妻,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打工回到家裡後互相不干涉對方的家庭與生活。
剛開始我是有些彆扭的,不願意接受,直到後來時間越久我的心思也開始動搖了,看著對自己不聞不問的丈夫愈發的感覺失望,再看見其他一些工友們臨時夫妻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動搖了,答應了老張,開始於老張有了這麼一段長達八年的臨時夫妻的關係。
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種不堪,反而算是一種精神寄託了,因為都是獨自一人在外打工,無論是身體上的勞累,還是精神上的疲憊總是充斥著全部的生活,反而有了所謂的另一半之後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對生活充滿一些新鮮感,比如幹完一天活之後他可以買菜做飯,我可以清洗臟衣服,生病了有人給買個葯,倒個熱水,甚至休息的時候也有人能夠一塊相跟著出去逛一逛街,看看風景,極大的滿足了生活的樂趣,自然也就不會感覺到那麼的疲憊了。
等到過年回家的時候也都會很默契的互不干涉對方的生活,一切似乎都很讓人舒心,來年再出去幹活的時候也有了動力,我們倆就在這長達八年的時間裡互相陪伴著,鼓勵著一直過著,直到年紀大了,越來越干不動了,才慢慢有了變化。
3、
五十二歲的時候我回家了一年,這一年都未曾出去打工,是因為兒媳婦懷孕了需要有人照顧,身為婆婆的我自然是需要留在家裡照顧她的,那時候我們的聯繫也少了很多,畢竟有過約定,回了家是不能夠互相打擾的,就在我以為我們的關係就會因此結束的時候,家裡發生的事情再一次讓我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
兒媳婦生完了孩子之後我本想要繼續留在家裡幫助他們帶娃的,卻不曾想兒媳婦跟我的關係特別的差勁,每天都嫌我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對,最後叫來了她母親幫助她帶孩子,我這才放棄了幫助他們帶娃的念頭。
我試著跟老伴商量著就不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鄉跟他一塊種種地,或者是在家鄉找份活隨便干一乾的,可是老伴的一句話讓我徹底愣了,他說:
「你回來能幹嘛,種地的事情你也不會,咱們老家找份工作一個月就賺個一千來塊錢,咱倆連養老錢都賺不下,更何況兒子還背著那麼多的貸款,咱們不趁著沒病沒災趕緊再攢點錢以後怎麼養老。」
他說的話也算是比較現實了,我也無力反駁,加上在家裡待著的這一年我跟老伴之間的關係也很奇怪,雖說這麼多年夫妻了,但是總覺得挺不對勁的,很多的生活習慣以及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他還要跟我分房睡,每天家裡的事情他也不管,我做不做都無所謂,越來越覺得他也不希望我留在家裡,思前想後我還是決定了繼續出去打工,有點事做總好過在家裡的無趣,就這樣我重新找到了老張,跟他去了一個新的地方打工。
後來這幾年我便一直都是這樣的生活著,哪怕是前兩年被封在家的時候我們也是被封在同一個地方,一直這樣生活著,互相照顧著,工作上也沒有那麼的拚命了,似乎對我來說外出打工只是想要找到一個我所習慣的那種生活狀態罷了。
前不久老張跟我說干不動了,要回去養老了,他本就比我大三四歲,如今也已經六十齣頭了,身體也不行了,在平常工作中就能夠看得出來,我倒也沒有挽留,畢竟這就是我們的路,臨走的前兩天我們還一塊吃了飯,聊了很多,算是慶祝退休了,至於我們倆的關係也到此為止了,心情挺複雜的,不過也能夠接受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吃了頓早飯後就正式告別了,他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後也沒讓我去送他,說是自己找了一輛車來接他,走之前他跟我說好好的收拾一下他的房間,還說床底鞋盒裡面的東西是留給我的,讓我回頭記得收拾,我目送他上了車,才回到了出租房裡收拾東西,他這一走我也大概要回去了,雖說我無病無災,但年齡也大了,該回去生活了。
收拾東西的時候我也查看了老張所留給我的鞋盒,打開之後我愣了半天,鞋盒裡面有一個錢包,裡面裝了厚厚的一沓錢,我粗略的數了一下大概有一萬塊錢,其次還有一封信,信上密密麻麻的寫了一大堆的字,大概意思是錢是給我的,算是表達這麼多年我對他的照顧了。
然後鞋盒裡還有一部新手機,不值多少錢,但卻是送給我的,因為我的手機屏幕早就碎了,不過一直都沒有捨得換新的而已,然後就是一些表達感情的話了,其中有一句話特別的戳心,他寫著:
「你人很好,如果我們早點認識的話,應該能過完一生的,但是身不由己,我們都有自己的苦衷,沒辦法繼續走下去,希望來世還能認識你。」
這句話讓我徹底淚目了,是啊,臨時夫妻當了八年,可是卻要比我那個在老家結婚幾十年的丈夫感情要好,相處起來要愉快,這樣的一種感情誰又能夠理解呢?或許我們都對對方有感情,也曾想過在一起,但說到底背後的責任更大。
因為他說過,他家裡有三個孩子,一個老母親,他沒辦法離婚,也不能離婚,而我的婚姻,算不上幸福,起碼也沒理由提離婚。
這便是我的事情,如今的我回到了家鄉,找了一家小飯館洗碗,能賺一點是一點,為了自己以後的養老做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