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的感情,一般有三種狀態。
第一種:兩個人都是單身,但沒辦法成為情侶
「友情之上,戀人未滿」的狀態就是如此。
都是單身,可彼此之間又有著各種阻礙;明明互相喜歡,卻深知無法走到一起。
所以不得已之下,選擇了曖昧的關係。
第二種:兩個人都不是單身,但關係親密
都有各自的伴侶,可又跟對方是好朋友;瞞著伴侶做一些超越了友情的事情,就像兩個互相試探的人,想要在對方身上獲取情感滿足。
第三種:培養備胎型曖昧
這類人秉持著「不主動,不拒絕,不接受」的原則。
他們同時跟不同的異性保持著曖昧的關係,並且試圖從對方身上獲取到足夠多的利益和價值。
對於每個人而言,曖昧都是令人無奈,沉迷又無法拒絕的事情。
那麼,曖昧的兩個人,到底如何能讓感情更進一步呢?
-01
在恰當的時間段聊天,增進分享欲
心理學研究表明:
人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情緒的波動值往往更大,到了這個階段,跟異性之間的聊天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還有個好玩的概念,叫「黑暗效應」。
意思是:人處於黑暗的環境下,情緒就像是打開閥門的水流一樣,傾瀉而出。
在深夜跟喜歡的異性聊天,能夠增進你們之間的好感。
可以聊哪些話題?
第一:聊對方在意的,而不是你在意的
這是首要的原則,想讓對方越來越喜歡跟你聊天,那就讓他產生一種:
「跟你聊天很舒服,有分享的慾望,你總是能夠帶給他足夠多的情緒價值。」
第二:聊天時,引導對方的分享欲
如何引導?
比如:
你們聊到了美食,那你可以問他:你的廚藝怎麼樣?你最愛吃的食物是什麼?
你喜歡去哪裡旅遊?你對感情的態度是怎樣的?
這些只是話題的「引子」,目的是激發對方的分享欲,然後你在恰當的時機提供意見,表達認可。
第三:聊到最嗨的時候,結束聊天
記住,也不是說每天都要跟你喜歡的對象聊天,因為頻繁聊天,也容易降低神秘感,失去好奇心。
你需要做的是,讓對方對你建立了足夠多的信任感和依賴感後,偶爾冷落對方一下。
聊到意猶未盡,最嗨的時候,你可以跟對方說:
「不好意思,我還有事情要忙,跟你聊天讓我特別開心,我們明天接著聊。」
這樣做的目的是,延續你們之間的新鮮感,讓感情始終處於活躍的狀態。
-02
不要只在線上聊天,多一些見面的機會
線上的聊天,終究是短暫的,是虛幻的,是不夠真實的。
畢竟,對方可以跟你聊天,也可以跟另外一個人聊天。
想要進一步增進感情,讓你們的感情從線上聊天轉移到線下,那麼就必須要採取線下約會的方式。
多一些見面的次數,多一些約會,製造更多曖昧的氛圍。
我們要愛真實的人,而不是隔著手機屏幕愛一個人;
我們要跟對方做具體的事,而不是在網路上聊著不知道何時能夠實現的理想。
如何約會?
比如:
去逛一些藝術館,美術館,博物館,增加兩個人的談資;
去逛逛景區,遊樂場,讓你們之間的關係更鬆弛;
到最後,可以去逛逛書店,去享受一些美食,讓你們的情緒從緊張到鬆弛,再從鬆弛到浪漫的氛圍。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弔橋效應」。
在親密關係中的意義是:
能夠引起你情緒波動的人,往往會讓你產生強烈的好感。
一定不要懷疑「情緒的力量」,這是愛意產生的源頭之一。
-03
在恰當的時機停止曖昧,主動挑破關係
如果兩個人一直曖昧下去,這樣的感情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不一定會有什麼好結果。
所以說,一定要及時停止你們的曖昧。
如何判斷曖昧到了可以在一起的程度?
就看對方是否足夠喜歡你。
比如:
他跟你聊天時的分享欲,是不是可以聊一些私密的話題?
跟你分享他的家庭,他以往的感情,他身邊朋友的事情,甚至是他自己的一些小秘密。
再看他是否願意在你身上投入足夠多的時間,精力與主動性?
這些,都是衡量感情的標準。
記住,曖昧的階段越久,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消失速度越快。
思考題:
你如何看待曖昧的關係?
作者亦開懷,情感心理學創作者,你的情感心理諮詢師。
專註兩性、家庭,社交,個人成長等心理分析文章~